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在地人的創業精神

在地人的創業精神
採訪/王唯懿  許俐雯 

原本走在埔里鎮西安路上,便可聞到陣陣的鬆餅香,一陣子沒來吃鬆餅的我們,今天走在西安路上,突然找不到這股濃郁,擔心著鬆餅店是否倒了,經過查詢求證,原來位於埔里鎮西安路的"二四鬆餅小舖",在今年一月份左右搬至北辰街,我們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於是我們想記錄下這份濃郁。

"二四小舖"是一間專門賣鬆餅與一些輕食類點心的店,一走進店裡,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異國風味,靠近門口,佇立了一個大屏風,上面掛了兩幅畫,而桌上也擺著老闆娘收藏的耳環吊飾,二四小鋪的裝潢擺飾是老闆娘與老闆娘母親所設計的,老闆娘是一位年輕的姊姊,老闆娘表示,店裡所賣的鬆餅、輕食以及飲品,都是自已條配的。當我們問起創業之路,老闆娘則回應,當初想開鬆餅店,是基於成本與自己體力的考量,因老闆娘年紀很輕時,便踏入業界,從事了好一陣子的飲料業,於是身上有了職業病,手不能舉太重之物,而鬆餅店的開設,是她能力範圍所及的事,然而,老闆娘希望這家店的成立,是一種傳承,當店裡的一切步上軌道之後,老闆娘就會把經營權交給家族的人,讓他們經營,而老闆娘想離開埔里去過她想要過的生活。

老闆娘表示,開店過程,難免遇到挫折,店鋪從西安街遷到北辰街,勢必會流失一些原本的顧客群,但老闆娘選擇不做廣告促銷,因為老闆娘認為,促銷期客人人數會暴增,需要另雇用人手來幫忙,而當促銷期過後,顧客人潮會有下降的趨勢,屆時必須裁切原有的員工來因應,以顧客暴增來當作裁員的理由,並不洽當,也不是正確對待員工的方式,老闆選擇品質的堅持與口碑的延續,來取代廣告的宣傳。 老闆娘提及,家庭教育是她創業和就業的幕後推手,家庭教育促使她能對壓力大幅度的承受,從就學期間,便在手搖飲料店工作,當時的工作量也是超出她所能負荷的範圍,但她也咬緊牙根,撐了下來,後來得到老闆的賞識,提拔她到其他工作崗位上,之後,也從事過咖啡廳的工作,近年來,老闆娘決定自己創業,一手打造她的鬆餅店,就老闆娘的職場經驗而言,她較能明確掌握市場顧客的趨勢,也能熟知客人的心態,這些優勢,能讓老闆娘設計與搭配出具有特色的菜單。

二四小鋪,埔里在地人的創業理念,獨特與品味的堅持。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蒙特利爾餐廳

蒙特利爾餐廳
蕭靜怡、張雅雯/採訪

在埔里街上的小巷裡,我們透過朋友的熱情介紹,來到這間沒有華麗裝飾,簡約卻不失格調的蒙特利爾餐廳。它沒有碩大的看板,也沒有透過任何的媒體廣告宣傳,這間店依靠的是大家對他們口碑的口耳相傳,一傳十、十傳百,而知名度就這樣打開了。品嘗過這間店美食的客人也通常會再度踏進這間店,就像我們再度回來採訪一樣。

<蒙特利爾餐廳>,這個名子也道出這間店的特色─蒙特利爾的道地料理。蒙特利爾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的城市,是世界第二大的法語城市。在這裡每一道菜都是他們的招牌,參考當地傳統料理做法,沿襲老闆家鄉的傳統,在台灣找出最合適的原料,端出最道地的菜餚。他的營業時間和其他店家有很大的不同,他只在星期五、六、日、一 才營業,不過縱使這樣,卻不減大家來品嘗的動力。在埔里地區,這樣的歐美異國料理是很新鮮的,不禁也讓我們好奇老闆為什麼會有開店的想法,到真正實現這個想法中間遇到的問題。我們雖然用很破的英文來訪問,他還是很熱情的招待我們他自己特調的咖啡,開始說他們的故事。

老闆因為工作的關係而來到了埔里,從事外籍英語教師,因而在埔里認識了老闆娘,從相遇到結婚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他們的共同興趣就是烹飪,平時在家打理家務的老闆娘,會嘗試用不同的食材做出道地的蒙特利爾菜餚,一方面讓不適應台灣食物的老闆可以享用家鄉料理,一方面滿足了老闆娘對烹飪的熱誠,開店的念頭因而開始萌芽。他們從兩年前就開始預備要開店,但在食材方面遭受到許多的困難。埔里地區交通不便,要取得外國料理原料,就必須大老遠跑到台中甚至是台北去買到所需用的食材。在成本的考量下,預算方面也必須有所控制。光是嚐試每種不同食材做出來的風味就花了他們兩年的時間,老闆娘說:「我們自己都不吃的東西,怎麼賣給客人?」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品質的要求。

說到這裡,想要來跟大家介紹他們的料理。第一個是讓我們想一口接一口,每次必點的楓糖派,他的甜味是道地的楓糖,Q嫩的口感、濃濃的奶香,富有異國風味的甜點,是我們最佳推薦。再來是他的蒙特婁肉丸義大利麵,濃濃的番茄味,加上道地的起司,老闆娘跟我們介紹,這個番茄肉醬,放了幾十種香料,熬煮了好幾個小時,才能讓他的風味香氣自然地跑出來。最後要來跟大家介紹墨西哥牛肉塔可,因為他的外皮是手工製作,牛肉品質也有把關過,品嘗起來的感覺很鮮嫩。

其實他們的每一道菜我們都很喜歡,因為他們的用心是吃得出來的,在每一個環節的把關,不僅做出他們自己滿意的料理,也讓我們吃得幸福。他們並沒有因為這間店賺取很多營收,頂多只能平衡出支,但他們卻做得很開心,也想發掘更多新點子可以去實踐,因為客人的笑容是他們在這當中最大的收穫。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瓶中乾坤-明潭傳奇風物館

瓶中乾坤-明潭傳奇風物館
蕭逢慶/何韋宏採訪

相信大家都聽過瓶中船,這種源自於德國的精巧手工藝品一直被視為袖中珍品,但是在日月潭,有一位張連桂老先生在瓶中展現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創作,令人嘆為觀止。在大師已八十四歲之齡仙逝之後,他的兒子張文耀整理、布置他的遺作,在其故居成立明潭傳奇風物館,讓我們得以親眼看見大師的作品,我們就這樣懷懷期待的驅車前往,希望能有新奇的發現。

風物館的外觀不太起眼,甚至可說是簡陋,連位置都在隱密不顯眼的小巷子裡,門口僅有一塊以原木製成的招牌寫著明潭傳奇風物館,整體風格顯得相當樸實。一進入館內,就被一隻用鋁罐拼成的龍深深的吸引,他的雙眼是用燈泡製成,插上電後更是栩栩如生,堪稱有畫龍點睛之效。館內收藏的工藝品多不勝數,件件都可說是巧奪天工,張老先生的作品的靈感都是生活周遭,藉由他靈巧的雙手,一件一件的沒入瓶中,更添加了美感。據導覽員所說,瓶中不事先做好再放進去,而是以鑷子之類的小工具慢慢的創作,在其中所花費令人絕倒的時間與步驟才完成這些維妙維俏的藝術品。

張老先生在年輕時即以習得一身好技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政府充軍新幾內亞。在戰爭末期憑著自己的專長利用當地草木製作捕魚工具提供近百人糧食,救了許多人的性命。並教導當地原住民編織的技巧,贏得他們的信任,才得以在風雨飄渺的時局倖存回台。老先生在九二一地震過後閒不住,覺得把漂亮的酒瓶丟掉實在可惜,於是信手拈來製成了幾十個精巧的瓶中藝術品,並戲稱要一瓶吞天下,並且打算將平生所聞都記錄進去,直到離開人世之前,已經留下了約三百件的藝術品,產量之豐令人敬佩。作品中有兩件令我印象特別深刻,也顯示了老先生對於時事的關心。一個是台北一零一大樓,在狹小的瓶中作出其高聳的姿態,尤見其功力之高。另一件是三一九槍擊案,瓶中人物肚中的傷痕似乎還留著鮮血,令人發噱。

張老先生在七旬高齡開始創作,在眼不明、手不穩的情況下做出了一件件精緻的工藝品,從不對年老有一絲一毫的示弱,他精神已在其作品中永存,賦予那些工藝品更高於藝術的價值。也很感謝他的兒子張文耀先生願意與其妻子共同將他父親的作品保留下來,讓我們這些來不及親眼見到張老先生的人能透過他的作品一睹日月潭之光的風采。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巧迎本校第五屆吉他之夜--與埔里在地音樂家「李和軒」

巧迎本校第五屆吉他之夜--與埔里在地音樂家「李和軒」
李宜憲、張祐銘/採訪

圖書館第六屆駐館音樂家李和軒老師於五月二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六時在本校方形劇場內舉辦一場音樂會,本次演出以吉他為主要演奏樂器,而樂團則以李和軒先生為指導老師,呈現多場精采的演出。活動結束後,我們前去採訪,希望能瞭解這位年輕音樂家背後的故事。

老師說道,自己出生在音樂世家,父母是臺灣第一對古典吉他夫妻二重奏,自有記憶以來他們就經營音樂事業。家中雖開設樂器行,但自己小時候則不大專精吉他,時而彈奏時而間斷,似乎不珍惜與吉他的緣分。孩提時喜歡繪畫,在大學就讀美術相關科系,在高中時代對吉他產生更多興趣,逐漸認真練習,並加入吉他社團持續努力,於社團中不斷精進培養領導與學習的能力,直到大學畢業後隨即投身從事音樂教學,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他從前以繪畫為志趣,但後來則以音樂為人生規畫,由於瞭解到「音樂與繪畫」皆可歸類於「藝術」層面,不論朝著哪一方面發展都須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才可培養專業,而如今選擇了音樂,因此現階段對繪畫方面已無從兼顧。

他接著介紹,自己原本居住於臺南,在當地待了十五年左右,就讀至普通中學一年級後才隨家人一同搬遷至此,之後曾遇上九二一天災。老師強調,當初會來埔里,主因在於父母的意願,而搬來的時間點恰巧位於春末交接的時節,氣候就像現在一般溫和,而他們欲在季節交替的時間暫緩家中音樂事業並稍作休憩,因此鎖定好山好水的埔里,從而搬來此地居住。

他表示,目前家中仍持續從事音樂事業,自己也在埔里開設一間音樂教室,不斷培養音樂人才。除從事音樂教學工作,偶爾也兼任附近高中或大學的校內課程,例如本校暨南國際大學與臺中逢甲大學,又如兼任暨大附中與埔里高工及普台高中等校的老師。尤其在逢甲大學當過社團指導教師,但由於該校社團傳統體制問題導致課程受影響,因此中斷兼職並離開逢甲大學。

李老師敘述他曾為吉他樂器做「品牌」代言,原因在於有吉他師傅想找人代言產品,又自己與師傅關係熟絡,師傅亦欣賞自己的琴藝才華,加上欲尋找可信任之人,師傅提到先前有些代言者是大陸人,他們大多見錢眼開或見風轉舵,在師傅眼中不值得完全信任,因此才會找他幫忙代言。

「埔里」向來是人文薈萃與藝文集聚之處,除了觀光產業,還有許多藝術文化存在鎮內各角落,其中尚有許多部分不為外人熟悉。如何保留並傳播鎮上的文藝種子,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經由文字簡介,我們試圖達到持續努力的目標,期望透過本文,使得愈多人對「埔里」有愈深層的認識。


尋找早晨的「好滋味」

尋找早晨的「好滋味」
王怡媜、趙悅如/採訪

在埔里鎮的這個小市區裡,有這麼多各式各樣的早餐店,有的是大間的連鎖店﹔有的是普普通通的小店面,亦或是西式、中式之分,而最終吸引我們駐足下來的正是這家位於埔里鎮育英街的好滋味早餐店,雖然它藏身在平凡的巷弄當中,但好味道總是藏不住且為人所知的。店家賣的是偏中式的早點,有蛋餅、蔥油餅、碗粿、包子、冬粉和最特別也是最熱門項目之一的豬肉餡餅…等,價格方面是屬於平民價格,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是經濟又實惠的價格。還未進去店裡,就可以看見老闆娘、老闆,還有員工們忙碌的身影,還有好幾位客人正等待著他們美味的早餐,店裡也有提供好幾個位子可以內用。

會開早餐店是因為這是老闆娘的本業,娘家那邊本來就是在做早餐店的,是孩子周歲以後才搬出來,從民國85年開始創業,而老闆娘本身是在地的埔里人,老闆是屏東人,原本還是個磁磚師傅呢﹗關於最特別的豬肉餡餅則是老闆娘的哥哥去台北跟一位山東人學的,老闆娘高中畢業後再跟哥哥學,然後一起做的,算下來老闆娘做餡餅的資歷已經有30年了,平日4點就要起床準備,假日可能就要3點半起床。這個豬肉餡餅是老闆娘早上親手包的,一口咬下,裡面包了滿滿的肉餡,還有熱騰騰的肉汁會流出來,蔥油餅更是香酥脆,也不會過於油膩。不管是哪一行業,一開始為了開發客源與穩定業績,肯定是會比較辛苦的,需要有一段時間,老闆娘曾說過:「要給自己機會也給別人機會來認識我們的產品。」那時候,老闆娘其實也不懂得怎麼去找地點,就只是剛好找到這一個店面,那邊地段其實並沒有很好,雖然附近有一間育英國小,但是人數不多,況且現在大部分的小學生也比較喜歡吃西式的早餐,這些困難之處是無可避免的,但香味四溢的好味道,一定能傳到很遠的地方去,將人群吸引過來。

第一次去時就繞了兩三條巷子才終於找到,原本想先詢問老闆或是老闆娘能否接受我們採訪,但他們一直非常忙碌,我們只好先買份早餐坐在裡面邊享用邊等待時機,一直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還好老闆很爽快的就答應了,讓我們又再次體會到埔里人的熱情與溫度,希望這份名副其實的好滋味能一直傳承下去。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用心去接觸-埔里新生教會

用心去接觸-埔里新生教會
廖心瑜、朱姵齡、石津寧/採訪

        一樣是間小小的教會,它和別人有何不同的地方呢?不是單純的聽聽教義,大家團聚在一起得到依慰。為了能讓愛傳遞到更深遠的地方,它不僅僅是附近居民的心理避風港,更是所有需要被愛的人的家。藉由認識上帝,使原本偏離的心能夠再次的追尋回來。

        在平日的星期二到五傳道們和政府計畫結合,他們將前往大成國中對國一學生進行教導,一學期學習問題處理,另一學期則是情緒管理,希望能在孩童時期就讓他們體會到這些生活上的的小技巧,不會因為一些小磨擦而偏差。在其餘的時間也會到社區附近拜訪其他朋友,一開始接觸時常常被誤會是要來騙人的,雖然如此,傳道們還是一樣不斷的慰問社區朋友,想讓他們的心傳達出去。也會到偏遠的晨光園去拜訪,晨光園是專門照顧一些弱勢老人的地方,成員大多是無依無靠或是被家人拋棄的人,藉由平時的寒暄問暖讓他們感到幸福。

        而星期六時是青少年的主日學,這些孩子大部分成績都不太好,但是相信人都會有一份專長,教會希望能夠為他們建立一個學習平台,透過帶一些活動來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潛能。通常都是以說故事或是玩品格遊戲來慢慢開導他們,或是請專業人士設計一些活動課程,但由於這是間小小的教會,所以多是由暨大的學生協助幫忙設計課程,在教導學生的同時我們也學習到了包容。而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單親的背景或是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因為很少受到關愛,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人相處,所以脾氣會有些不好,而周遭的人也因此不喜歡和他們相處,所以當我們用愛心去接觸他們時,他將會感到無比開心,也會敞開心胸漸漸改變品格,希望能透過一天的學習,認識上帝使他們的心感到溫暖。可惜的是,原本有收國小生的,但是考慮到人手不足,如果請學生們來卻無法全心全意地去關懷他們,讓學生們學習不到事物也是件不好的事情,最後決定只留下國中生。

        雖然它是一間教會,但是所幫助的對象卻不僅限於基督徒,是所有需要被關照的人,而特別的是對於孩子們的課程,不單單是以教義的道理讓他們學習,而是實際的活動課程,親身的體會去感受所學到的是有什麼意義,體會真正的生活知識,卻也是以教會當作一個家對他們付出,填補了家的溫暖。




暨大學生好朋友-博多豚骨拉麵

暨大學生好朋友-博多豚骨拉麵
洪偉智、蔡有誠、張鈞傑/採訪

位於校車路線上的這間博多豚骨拉麵,平時就是同學們吃飯的好去處,交通便利且只要走一小段路即可到達,店內附設冷氣與免費飲料,暨大學生來店消費加麵更不用加價,這使得我們一個禮拜必來光顧三、四次以上,久而久之,和老闆娘也有了一些認識。

        博多豚骨拉麵,原先於暨南大學的學生餐廳美食街開設兩年,之後就在山下開設店面,到現在也已經有十年之久了。老闆娘說:「當時十年前,在台北很流行拉麵,而早期埔里的拉麵店,沒有一家是做白湯,所以就決定在埔里開設第一家賣白湯的拉麵店。她的手藝是和日本人所學習的,但也有去做一些改變來迎合客人的口味。」在採訪的過程中老闆娘也有說到,她很感謝暨大學生,因為在暨大開店的期間,與學生互動良好,在搬下山開店後,學生們依然捧場。

        令我們驚訝的是,老闆娘說曾有暨大的畢業生來跟她學習手藝,因為那個畢業生覺得品質非常的不錯,所以跟老闆娘學習嘗試開店。而老闆娘的孩子是讀軍校,她也沒有打算讓她孩子來繼承這間麵店,所以可能等到她退休之後就沒有要繼續再做了。

        而我們也詢問到老闆娘有沒有要試著增加新口味,老闆娘則說現在的種類眾多,而一種麵又可以去選擇湯頭,所以就沒有打算要增加新口味,但她有想過要做乾麵或者是增加其他麵條,讓客人去選擇,老闆娘說如果有學生來反應或者是來跟她建議可以增加什麼,她都會去盡量去迎合客人的口味。

        在訪問的最後,老闆娘闡述其經營理念,她說要以消費者的觀點去看,去比較賣拉麵的族群,如何讓顧客有覺得值得的感覺,品質的維持,一碗七、八十元的拉麵,也可以吃到許多的食材。而美中不足的是,因為常常用餐時間有許多客人來光顧,所以有時候可能會讓人覺得服務的態度不太親切,但老闆娘澄清,真的是因為忙不過來,所以無法好好招待每個客人。如此一間以消費者的觀念出發的拉麵店,以平價去讓每位客人得到美味,因為老闆娘的用心經營,讓我們更深刻了解到每一碗拉麵的價值。


日月潭的芬芳

日月潭的芬芳
蕭逢慶、何韋宏/採訪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秉著對紅茶的喜愛,我們頂著烈日,騎著機車前往日月潭找尋聽聞已久的廖鄉長紅茶故事館。建築物的外觀非常亮眼,風格採取歐風設計,在門口也放置了一台老骨董的紅色復古福斯老爺車作為點綴,在地處偏僻的魚池鄉可說是十分的特別,是個能夠吸引眾人目光的地方,他們服務人員的態度也令人印象深刻,一進入館內,他們便招待免費的紅茶和餅乾,這對熱得發昏的我們來說真是來的恰到好處,魚池鄉的紅茶喝起來甘醇順口,想不到免費參觀的地方會有這種服務。服務人員也非常親切的帶著我們認識日月潭的紅茶。

雖說外部是採取華麗的歐式風格,而內部卻保留了懷舊的製茶中心,也增建了現代的銷售中心,一古一今的風格差異讓人印象深刻。在紅茶故事館中可以看見將近六十年歷史的製茶機械設備還有自日治時期所一路延續下來的歷史故事。還有廖鄉長作為魚池紅茶產業的推手,如何將紅茶產業轉型為觀光文化產業的過程。而館內所陳設的製茶過程中的切菁、篩茶、揉捻…等歷史設備,皆來自於廖鄉長父親於一九五八年做生意時所傳承下來的,它們的年紀比起我們都要大上好幾輪呢。

布置在場內的機器並不只作為裝飾之途,而是真的有在運作的,只要是在紅茶生產期間來訪,便能一睹其風采。製茶的過程中所散發的迷人氣息令人不飲而醉,對於喜歡紅茶的人來說聞著紅茶香,手中拿著杯紅茶,逛著、看著館內資料從中了解紅茶的故事可說是最大的享受。館內也有販售一些製作精美的茶具,頗有設計感,象徵魚池的紅茶產業已經從傳統農業變成精緻的複合型產業。

在館內可以倚著自己的步調,慢慢探討有關紅茶的一切,內部的裝潢十分優雅、別緻,營造出愜意的氛圍。廖鄉長透過自家的紅茶知識,將原本就品質優良的魚池紅茶行銷到各地,而不只是侷限在產地。而紅茶故事館就是一切努力的體現。從臺灣總督府在一九三六年在魚池設立的魚池紅茶試驗支所開始,一路記錄到現在,完整保留了紅茶產業的歷史與淵源,這裡並不只是魚池紅茶的展示與販售而已,更重要的是,它更要將魚池當地飄香近百年的紅茶產業發展史,繼續傳承下去。



一起去筊遊-吟詩綠曲

一起去筊遊-吟詩綠曲
游舒涵、林鈺茹/採訪

       在一次的課程中,意外的來到位於埔里西北邊的一新社區。一新社區是一個以產百香果和茭白筍為生的農村。在到達「吟詩綠曲」休閒農區前,沿路不是一塊一塊長條的茭白筍田,不然就是藤蔓爬滿枝幹的百香果田,亦或是枝繁葉茂的樹林,不時還會有地底下冒出的山泉水。這一路上的奇景,讓我們對休閒農區更加有興趣。

       到了休閒農區,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林宥岑小姐,從小就看著父親半身子泡在水中種植茭白筍的背影,每天早出晚歸,辛苦的照顧茭白筍、採收茭白筍,只為了能將茭白筍賣個好價錢,來拉拔她和家中的其他四位兄弟姊妹長大,由於他們都是依靠茭白筍而成長的,因此林小姐又稱茭白筍為他們的「六弟」。她原本是在一家營建公司擔任會計,她說她一直認為自己會從事那一份工作直到退休,但是在公司面臨結束營業導致她失業,加上發生九二一地震。因為九二一地震對埔里造成很大的傷害,重建是一條漫漫長路,這時也喚起林小姐對家鄉的使命感。她常常想自己到底能為父母、家鄉作些什麼?茭白筍可以有其他價值嗎?能夠讓利潤提高嗎?

       剛好林小姐的妹妹無意間幫她報名青輔會的創業育成課程,讓她能夠透過課程,得到更多的實際經驗。當時,她第一步是和當廚師的哥哥一起討論、研發茭白筍的創意料理-「美人腿泡菜」,因為客人對它的接受度很高,因此她和哥哥也陸續推出「百香美人」,結合一新社區兩大農產品,不僅沒有奇怪的口感,反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清爽感。接著,林小姐希望可以改善中盤商剝削導致收入減少的難題。當她第一次跟父親提到希望將農地轉型成觀光休閒農場的計劃時,林爸爸二話不說就拒絕了。林爸爸認為觀光客不懂茭白筍的習性,容易破壞它們的葉子、生長環境。但是經過周邊的親友們幫忙勸說下,林爸爸還是妥協了。林小姐根據茭白筍的生長時程規劃了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分成春季、夏季還有冬季。春季正是茭白筍種植的季節,因此有插秧的體驗活動。夏季正值茭白筍的成熟期,所以有採收體驗活動。冬季則是休耕期,他們善用土地推出焢窯體驗活動。對於許多家庭,這是一個適合親子互動的休閒娛樂。

       林小姐說到,跟以前相比,現在由於要應付接都接不完的美人腿泡菜訂單,加上自家的農田改為休閒農場,能生產的量有限,所以她會收購附近農友的美人腿來處理產量不足的問題,這麼一來也可以解決其他農友的困難。在農場轉型後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面貌,也可以改善原本收入的問題。在到訪後發現原來這個園區就在中台禪寺的附近,下次如果規劃到中台禪寺參觀,不如也將「吟詩綠曲」納入行程吧!


埔里「夏季聖店」:嘟嘟冷熱冰店

埔里「夏季聖店」:嘟嘟冷熱冰店
張娪蜜、吳旻勳/採訪

  炎炎夏日,在位居盆地的埔里可以感到格外的酷熱,此刻就得來一碗冰冰涼涼的冰消消暑囉! 在酷熱季節時,吃著香甜涼爽的剉冰或喝著清涼冷飲,是件多麼令人暢快過癮的事呀!!不過埔里的冰店、飲料店這麼多,哪間最特別呢?這次,我們將介紹各位一間名聲傳遍大街小巷,更接受過自由時報的專訪並評比為五顆星的冰店:嘟嘟冷熱冰。

  嘟嘟冷熱冰隱身在一條熱鬧街區的小叉路裡,如果不是街口有綁上店名的布條,民眾通常不太會發現。但是一家隱身在小巷弄的冰店又為何可以名聲遠近馳名呢?是否有秘訣在其中呢?老闆娘表示:其實也沒有什麼秘訣,只是我們不僅每年提供新品吸引客人,每天更是準備當天要賣的食材,保證新鮮現做來獲得客人的信任。加上我們的雪花冰不會像剉冰那麼硬、那麼冰,所以也比較受年輕人的歡迎。親自嘗過一口店內的香檳口味的雪花冰,就會知道為什麼這家店會受歡迎了,雪花冰幾乎入口即化,而且香檳口味非常濃郁,不會有那種只嘗的到一點點香檳甜味的感覺。

   嘟嘟冷熱冰店的擺設其實很簡單,最不同於其他冰店的是它是開放空間的設計,對此,老闆娘表示:這樣的空間,較不會給人帶來壓迫感,可以真正的放鬆的嘗口冰。經營了18年,經歷了2個不同的老闆,冰店依然受民眾歡迎,採訪前幾天,老闆娘告訴我們,不要假日去可能會沒時間招呼我們。當我們正式去採訪時,來店的客人也都陸陸續續的。雖然如此,老闆娘還是很熱情的招呼我們,對我們的問題也都有問必答,人很親切。老闆娘在忙時,我們會觀察來的客人,客人來源其實很廣,民眾、暨大生、國高中學生、外來觀光俺客,所以我們請假了老闆娘大部分來消費的客人以哪類型居多?老闆娘說:其實不一定,每個類型的都有,放假時,當然外來觀光客會多一點。這點從許多網路上有許多非本地人推薦的旅遊文章即可看出。

  雖然嘟嘟冷熱冰一直很受民眾歡迎,但是老闆娘表示:其實我們也是有困難的,像是淡季時,以什麼熱品來吸引客人消費或是怎麼去宣傳冰店,因為我們店的位置實在不太起眼。對於這點我們也跟老闆娘建議了幾點,互相幫忙,讓整個採訪在很輕鬆愉快像是和老朋友喝下午茶的氣氛下結束。



暨大外文系畢業公演專訪

暨大外文系畢業公演專訪
吳婉慈、葛又慈 / 採訪

  暨大外文系每年最盛大的活動無庸置疑的是「畢業公演」,而針對這次專訪,我們訪問到這次畢業公演的總召林佳蓉與副召張妤嘉,畢業公演是外文系不可或缺的傳統,從創系後幾屆便產生了這項傳統,至今已持續了十幾年,儘管當初產生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活動仍持續被傳承下去,公演籌辦的部分由大四一手包辦,但角色卻不限制年級,因為他們認為角色就應該要選最適當的,因此公布角色後,會經由試鏡來選定,才形成完整的表演團隊。

  今年公演主題為「不可兒戲」,總召說表演主題通常是用國外經典劇本再加以改編,儘管劇本並非無中生有,但在改編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必須在劇本內加入時事性的議題或是笑點,也因為表演時要附加中文字幕,因此翻譯必須適當且淺顯易懂,讓幕後的編劇組相當頭痛。

  而從什麼都沒有到公演當天,總共要花一年的時間籌備,從一開始要借場地的相關問題、劇本、選定角色等等就要花上半年時間,而再經過半年的排演才能夠正式上台,將最完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而其中總召和副召一致認為在借場地方面其實很困難,畢業公演通常會有兩場,一場在埔里,而另一場則不一定,可能在台中、豐原等等,但因為公演日期剛好與畢業季衝突到,因此很多場地其實不會租借,也可能遇到政府機關在開放租借日期前就先借走了,總召還說也曾遇到想要的場地被像是雲門舞集之類的大型表演團體借走,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總召說在籌備任何活動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見分歧,甚至爭吵等等,而他們當然也不例外,但在當中也學習到很多,總召個性比較直且衝動,而副召則是比較理性溫和,在處理事情與情緒上常用互補的方式來解決,總召說站在一個領導的角度,可以體會到一個人的不同面向,久而久之自然會了解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還有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他也說:「有再大的情緒,事情還是要先處理好!」

  這場畢業公演對他們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場表演而已,他們覺得就像一個實習的機會,在過程中和許多從沒合作過的人接觸,也懂得如何用更圓融的方法來面對問題,最後他們也鼓勵我們不應該侷限自己,可以嘗試更多不同的活動,他們說累積跟陌生人相處的經驗,可以修正自己的個性與缺點,因此在這短短半小時的專訪當中,我們也吸收了許多的意見與鼓勵。



鐵面無私包青天-走訪埔里包公廟

鐵面無私包青天-走訪埔里包公廟
黃明英、李郁緣/採訪

「包青天」曾於二十年前紅遍大街小巷的古裝劇,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對於包公公正清廉的形象想必曾有所聞。今天我們抱著對包公的好奇之心,來到埔里青天堂包公廟想要一探究竟。包公廟地處十分低調,位於忠孝路上,和一般民房相鄰,經過時如果沒留意很容易就會忽略了它。從廟的外觀看來,包公廟並沒有大廟般華麗的拱門,也沒有雄偉的建築吸引民眾目光,但從來來往往的香客中可以知道它亦是埔里重要的信仰中心。

       據包公廟經理-劉老師說明,包公廟目前供奉了五十多尊神像,主要為包公、城隍爺、觀世音菩薩及媽祖......等,包公為廟之主神,身旁還有其侍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包公廟設立至今約五十三年,比起其他廟宇顯得十分年輕,但根據考證包公神像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包公神像是於民國十八年由葉進德先生遷居埔里,神像的來源是因葉進德先生的數代祖先葉能先生在一次經商期間,偶然機緣下獲得神像,加上其極度景仰包公便迎請神像渡海來台,原受奉於台中梧棲,後來輾轉遷移至埔里史港,由葉家後代子孫供奉,後因包公極為顯赫靈驗,葉家人發願獻出神像與廟宇,讓包公更能普濟世人、利益眾生。

關於包公為何會如此受人景仰及愛戴呢?資料記載包公為北宋合肥人,從小就懷有仁政治國的理想,也是一位十分孝順的年輕人,於二十九歲考中進士,為了父母放棄做官機會,回鄉奉養雙親,在父母死後,更在墓旁守孝三年,居家長達十年,後來包公於三十九歲時再度任官,經歷了北宋真宗、仁宗兩朝,因其鐵面無私、明察秋毫,是中國歷代官吏中「清官」代表。也因為包公的廉潔公正,很多背負官司或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信徒都會前來祈福,據說包公喜愛處理類似的事件,很多信眾受了包公幫忙,後來時常至包公廟裡拜拜、添油錢。而包公廟每年會舉辦三大慶典,分別為農曆正月八日慶祝包公誕辰、國曆五月六日的建堂紀念以及農曆七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的中元普渡。

       另外,被供奉於神桌上的虎爺亦是包公廟的特色之一,它不同於其他廟宇將虎爺供奉於神桌下,相傳是因此尊虎爺曾經於森林中救過嘉慶君,被嘉慶君赦封為將軍,因此被供奉於神桌上,但因虎爺具有招財、咬錢的象徵,近來廟方發現有竊賊想偷走虎爺神尊,故目前神尊被廟方安置於他處,等一切防護措施完成後,虎爺才會重出江湖與大家見面。

       經由劉老師的詳盡解釋,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位和我們相隔近一千年的傳奇人物,沒想到時間並無沖淡祂所做的一切,反而將祂的事蹟一字一句的抄錄下來,進而改編為電視劇、為祂興建廟宇、世代流傳,傳承包公的剛正清廉之氣,為後代子孫豎立一優良典範。

公民肥皂箱

公民肥皂箱
郭雯雅、蔡佩昀/採訪

       在採訪「公民肥皂箱」之前,我先在臉書的專頁上詢問創辦人的聯絡方式,然後才透過臉書和宗澤學長聯繫。學長很熱心的告訴我他會去圖書館參加公共微型提案,問我要不要參加,等活動結束再做參訪。

        這一場分享會的主要活動是「暨南大學學生公共參與行動微型獎勵方案」,其目的是為鼓勵暨大同學透過團隊合作,關心社區的公共議題,並且延伸課堂所學化為具體行動,透過過程學習,培養公共參與的知識力與行動力,於是制訂本獎勵辦法,申請資格有以下:1.獎勵對象:暨大在學學生,須組成至少三人以上之團體,團隊成員可跨科系或跨社團2.行動構想書:提出以三至五頁的行動構想書,內容必須包含公共參與行動的主要構想、主要執行方式與執行期程3.陪伴導師或學長姊:團隊須自行找一位對社團行動主題有興趣或有經驗之老師或學長姐,作為諮詢的對象。在場有四位評審老師,評分標準有三大面向,分別是互動性、創意性、延續性。

       接下來是宗澤學長的分享,創立「公民肥皂箱」想法,是因為一年前參與「微沙龍」公共空間分享,但是題目太淺,無法深入討論,都是被動的被告知發生什麼事,性質很類似讀書會,因此產生創立公民肥皂箱的想法。因為想要知道其他系知道什麼、想要互相了解,或是針對一個議題討論,所以討論的議題很廣,農業、知識發展、經濟…等都包含在內。

       為了可以多元交流,所以最初的選擇地點是女宿交誼廳,可惜成效沒有很好,有很多人不發問,優點則是有人參與。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土木系的同學聽不懂,但是他很樂於討論專業書籍,和大家一起交流、思考、辯論摸索期待的理想。

        在延續性的方面,參與活動的同學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而且都有固定的時間、人、議題。自我檢討的方面,宣傳做得不夠廣,每次參與的同學人數都不太多,在這個部分會再加強,至於階段性目標,希望可以邀社區民眾一起參與,讓「公民肥皂箱」的活動不僅限於校園,可以和一般民眾進行交流,並且互相交換彼此的想法,然而原本期待的深度交談就必須為此做一些改變。

跨越物種的愛與連結-暨大動保社

跨越物種的愛與連結-暨大動保社
謝睿瑜/葉威志採訪

在這廣大的校園裡,總是會有許許多多的小確幸。當你獨自走在步道,心中有無數想法和哀愁的時候。驀然回首,那狗竟在燈火闌珊處。用牠無辜的雙眼泥是著你,無論你是怎樣的鐵石心腸都會卸下心防。開始去與狗展開一段心靈上的對話,不用語言但你卻得到心靈上的慰藉,這就是療癒的作用吧。

而我們都曾經感受到這股難以言喻的魔力,想去更多的了解這些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從哪來又是怎樣在這校園裡悠遊自在,最重要的是誰在照顧著牠們。所以我們決定去採訪”動保社”。

動保社成立時間於民國91年,負責校園流浪動物相關事務的單位是「總務處事務組」,使用「捕捉」的方式,定期請南投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來捕捉出現於校內的流浪動物。成立目的為協助學校處理「校園內」流浪貓狗,並宣導尊重生命之觀念。而飼養校狗乃是希望藉由狗的地域習性,幫忙驅逐外來的流浪動物,以保護師生安全。

在一連串接洽下,我們約到一位教政系大二的學長。向他詢問後我們發現,基本架構有排班組、器材組、醫療組。活動有社課,內容是訓練校犬、簡單的動物急救醫療、教導社員犬貓習性。動保週,一年一度的代表性儀式,可以讓師生能跟動保社友直接的互動。洗狗大會,學期初跟學期末各一次幫校狗做全面性的清潔。愛心義賣收入所得80%做為幫助校內流浪動物,20%則幫助校外流浪動物。下鄉絕育,免費幫貓狗結紮,主要是在埔里鎮上跟桃米。

學長表示,在上學期初加入動保社只是因為偏好幾隻獨具特色的小狗,想藉著參與社團照顧牠們。但是後來他發現,校犬的可愛之處並不僅止於外表,經過個月排班工作、為牠們洗澡後,發現狗兒們開始會對他表現撒嬌、生氣、愉悅、無奈等情緒,如此真誠,如此可愛。每當他課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小七前,狗兒們不約而同地起身奔向他,搖著尾巴嗅著他,看者牠們明亮的雙眼,摸摸牠們的額頭,便忘卻了一切的煩憂。我相信,這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一線的連結的展現,若是人們願意敞開心房,善待同樣活在地球上的生靈,愛,便能在物種的鴻溝間萌芽成長。

遇見教政週-擂 it go

遇見教政週-擂 it go
古佳文、洪慶宇/採訪

        就在上個禮拜,一年一度的教政週落幕了,絡繹不絕的擂茶攤位記憶猶新。那時,攤位桌上擺滿著炙手可熱的「冰鎮擂茶」,身為客家人的我義不容辭地買了一杯嚐鮮,酥脆的米籽搭配濃郁的擂茶在嘴裡打轉的感覺,讓人永誌難忘。到底教政週為什麼要賣擂茶,其內部的籌畫又是怎麼做的,這些問題在我們心裡油然而生,更何況身為教政系成員的我們,有必要好好將教政週瞭解一番,於是便心生採訪教政系學會公關長-芷瑄學姐的念頭。

     公關組可以說是這次教政週最繁忙的組別,尤其是在活動前的規劃與準備。公關組的工作有:製作宣傳影片、拍倒數照、key宣傳文字。究竟在分配這些工作時碰到了什麼困難,而這些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透過訪問芷瑄學姐,都獲得了全面且完整的回應。

     其實原本我們的採訪對象為教政系學會會長玉美學姐,但由於她太忙了,無法抽出時間讓我們訪問,所以便將目標轉為芷瑄學姐。關於教政週的問題我們主要問了五點:

Q1:為什麼要用擂茶這個主題? 學姐回答得非常直接:「是玉美自己決定的。」其實究主題,系學會幹部們討論了非常久終無一定論,於是玉美學姐突然天外飛來一筆說要賣擂茶,而又沒有人反對,所以教政週的主題就這樣有了結果。

Q2:為何要做教政週宣傳影片?前幾屆有做嗎? 其實宣傳影片的製作者就是我,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在我心中。學姐提到,其他系的宣傳週幾乎都有做影片,因此教政系理應不落人後,製作影片。上一屆有做影片。

Q3:公關組在分工&執行任務的時候有碰到什麼瓶頸嗎?若有,是如何解決的呢? 學姐說,在分工時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組員們的開會時間無法統一,還有討論時的發言較不踴躍,導致討論空間停滯不前。執行任務時的問題也不少,像是拍照組會有modle難找的問題,還有製作宣傳影片所需的演員,大家有空的時間都不一,這是拍宣傳影片最大的難處。

Q4:學姐身為公關組長,不論是對上&對下都有壓力,請問學姐是如何面對兩邊壓力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對上的壓力其實大部分是系學會長給的,玉美學姐會交代芷瑄學姐許多工作,而且期限都很趕。對下的壓力,就是我們這些組員有時候無法準時繳交成果。

Q5:請問學姐對教政週有什麼期許? 學姐希望教政週不只是賣東西賺錢而已,應該要像其他系一樣,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讓賣點不只有商品。

夕陽商業-布莊

夕陽商業-布莊
鄭友琪、簡婉鈞/採訪

        已經傳承到第三代的歷史老店已有一百多年了,位於埔里第三市場內的大雅布莊,非常不起眼的外觀,讓路人走過看過就這樣錯過了,而布莊內藏了許多秘密,理面有琳瑯滿目的布料可讓客人任君挑選,不管是花樣、材質、大小都可以選擇。

        布莊已成為夕陽產業中的一部分了,技術上面已是成熟的行業,創新方面也沒有什麼新的創意在突破,就只能靠設計師們給布一些新的活力,而在市場上慢慢沒落,因為成衣的普及化、機器化,讓人們都想選擇方便又快速的成衣,數量多、款式也多價錢又便宜的成衣已成為現代人的一個好選擇,布莊賺地利潤非常的低,但也無法讓生意因而好轉,這些種種原因使布莊無庸置疑地成為真正的夕陽產業成員。

        一代傳一代,時間非常的快現在已是第三代,現今老闆也已經年老,期望著兒女可以回家繼承家業,老闆也表示說他的兒女各個都是高學歷的優秀人才,兒女要接老闆他的布莊看來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兒女現在工作穩定、薪資高,怎麼會想回去接這個夕陽產業,這間布莊其實都有一些固定的老顧客在買,買布的流程就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布,看你是喜歡什麼顏色、花樣、材質、大小等,在來你可以先看樣本書,挑選想要的款式,接著老闆就會介紹適合的設計師、裁縫師給顧客,而衣服會是量身訂做且獨一無二的,但價錢就沒有成衣來的便宜了。老闆說除了老主顧外另位就是紅布條賣最好,廟裡會用到、開店時也會用到、結婚時也會買來用……等,其餘老闆還會用一些較多餘的布做嬰兒巾,讓婦女來做挑選購買。

        這趟採訪布莊老闆的過程裡,雖然中間一直被老闆的內心想法給帶走,但我們很努力的把老闆拉回主題來,有機會與老人聊天是一個很棒的學習,除了溝通技巧還有語言能力上的問題,都是可以好好學習的部分,我們雖然可以用台語與老闆順暢無阻地溝通,但很多次想拉回主題卻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總是很快速的又會被老闆給拉去,是一個很棒的經驗。我們採訪完,只希望布莊不要真的成為夕陽西下,最後走向衰亡,畢竟還是需要保有一些傳統文化,讓更多人瞭解布莊的意義與布的美。

宿舍管理員的網羅

宿舍管理員的網羅
陳奕安、陳妍伶/採訪

    走向宿舍管理員服務窗口,只見阿姨熱情問候,解決上前的同學們的問題。在詢問完能否讓我們採訪幾個問題之後,阿姨便熱情的讓我們進去她的小小工作室,阿姨一點也不吝嗇地回答所有的提問,反而很健談的將問題說得更深更廣,從她口中可以感覺的到在這份工作崗位上的她,是多麼熱在其中。這份工作說不累是騙人的,因為只有幾個管理員在交替班次,每天都要在男宿及女宿巡邏,有那麼多的樓層及棟數,一次下來,不僅費時也費力,有時每到假日,還可能一個管理員得還要再加上一棟研究所宿舍。如果有甚麼臨時的突發狀況,更一定要即時趕過去查看,就像前幾個禮拜,女宿半夜的火災警鈴突然響起,不僅嚇壞了所有住宿生,更讓管理員阿姨焦急了,馬上趕來是不是真的有火災發生,幸好只是因為宿舍太潮濕而感應到了警鈴。像這樣的類似的事情,都得隨時處於備戰狀態,阿姨自己也說,這是頗累的,而且她自己壓力也很大,因為身上也同是背負著暫時照顧遠赴他鄉讀書的我們的安危。

    阿姨一直秉持著服務的精神在做這份工作,所以即使累人也覺得溫馨,她說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而我們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樣,在教室裡都已有那麼大的課業壓力了,所以回到宿舍裡,不會給我們太大的壓力,也不會要我們配合多少嚴格的規定,聽到這裡,覺得阿姨真的很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心裡有點感動。

    平常管理員除了幫大家代收包裹、出借器材、檢查宿舍的物品是否需要修繕,並連絡廠商等等以外,外表看似嚴肅的阿姨,其實我們都會覺得還是不要常常麻煩阿姨比較好,因為怕阿姨生氣,但事實上,阿姨卻是很棒的傾聽對象,很多學生心情不好時,都會找阿姨訴苦,久而久之也成了習慣,有些學生在畢業後還會回來找阿姨聊天、看看阿姨好不好,同學也跟阿姨打成了一片,阿姨邊笑邊說給我們聽,覺得同學很可愛,都會和她互相開玩笑。有趣的是,學生和父母吵架,不接父母的電話,而家長卻打電話給阿姨,請阿姨出面溝通,才讓他們和好。

    還有很多看似不在阿姨工作範圍內的趣事,但是卻這麼地出現在阿姨的工作範圍內,阿姨說的嘴上笑呵呵,我聽得滿臉驚奇。原來,我們都小看了阿姨的這份工作,也想得過於膚淺、過於表面,聽完阿姨的分享之後,覺得阿姨的工作是甚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意外地得知外表嚴肅下的阿姨,與內心是呈現如此鮮明的對比,帶給我們安心的感覺,現在經過管理室,心中有了不一樣的心情。

讓愛起飛–家扶中心

讓愛起飛–家扶中心
蘇雅華、黃郁如 /採訪

       民國27年傳教士卡維特.克拉克博士為救助中日戰爭流離失所的孤兒,在美國創立了「中國兒童基金會」(CCF),在民國39年8月正式在台灣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一直到台灣經濟逐漸成長後,CCF才於民國74年自立,最後更名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TFCF)。家扶基金會是一個關懷弱視兒童及其家庭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致力於貧困家庭的生活扶助,保護受虐及有特殊需求的孩童。

       一進家扶中心看到了許多和藹可親的社工老師,這些老師在機構中依工作性質可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經濟扶助社工,這類型的社工老師佔大多數,每位都有其負責的鄉鎮區域,第二種是兒保社工,第三種是政府方案社工,例如:寄養家庭方案,這兩類型的社工老師要負責較大的區域,例如:整個大埔里地區。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提供經過評估的案家經濟扶助,每個月給予固定小額的扶助金,除此之外,在重大節慶以及孩童生日當天也會有特別禮金,這些資助來自於認養這些弱勢兒童的家庭、個人或機構。善心人士可以透過電視廣告、網路宣傳等等得知寄養家庭(兒保安置)的募集及相關募款的資訊。

        在家扶中心隨處可見堆滿地上的物資,以及倉庫中琳琅滿目的生活必需品,這些物資的捐贈分成隨機捐贈及有計劃捐贈兩類。隨機捐贈的部分,若是收到全新的物資,他們會聚集起來送到埔里夜市義賣;而剩餘的零散物資則通知案家依各自需求索取,例如:舊書籍、舊玩具或是其他店家當天未售完的商品。有計劃捐贈則是指各超商或企業為了回饋社會,與家扶中心合作,定期舉行公益活動或進行捐贈,例如:全家便利超商長期提供家扶中心美味的愛心餐點讓中心所扶助的家庭可減少家庭開銷。

       家扶中心對埔里當地居民提供物質及心靈層面的幫助,曾老師說:「國民基本生活費為10244元,但是機構提供的扶助金平均只有1700元,雖然微薄,但不無小補。」除了扶助金之外,還有獎學金能鼓勵孩子在學業上精益求精,且在遇到重大緊急事故時,能申請急難救助金,幫助他們在困難中安定下來。

       在民國70年代以前是接受國外資助,直到經濟起飛後才逐漸轉為自給自足,這樣的轉變讓我們反思家扶中心對於目前處於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台灣,是否也該做出改變或是機構轉型。曾老師說:「少子化對機構衝擊並不大,因為哪裡有需要,家扶就在哪裡,將接受扶助的標準放寬,使更多的弱勢孩童有機會接受幫助。」


與自然的綠色連結-校園手作步道採訪

與自然的綠色連結-校園手作步道採訪
朱姵齡、廖心瑜、石津寧/採訪

       去年11月底和12月初,一群暨大生和中部地區的大專生在學人會館四周用石頭和木材打造出一條自然的步道,連接了日池旁到暨大會館附近的有機菜圃,把暨大的綠色公共設施串聯起來,構築出暨大專有的生態教育場所。我們採訪了當時的負責人,欣怡,來了解這個不平凡的步道是如何將人與自然串聯起來,而它的背後又有著甚麼樣的故事。

      校園手作步道全長預計有兩百八十公里,現已完成七十幾公里,一開始在規劃路線的時候,欣怡說他們做了許多的考量,因為學校本身界線模糊,很難精準掌握位置,如果請人探勘又必須花費許多人力與時間,而在日池和圖書館附近,有許多綠色設施,像是活柳亭、菜圃,於是最後他們決定讓步道擔負串連這些綠色設施的重責,希望透過一屆一屆的傳承來完成這個綠色步道。這個活動一共有三個梯次,前兩個梯次是專門給暨大的師生,欣怡說:「暨大的學生在進行手作步道的時候就是默默的做,很讓人感動。」暨大不僅僅是個念書的地方,這塊土地乘載了我們許多獨一無二的回憶,因為有感情,所以會更想要有所付出,也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暨大才能有這條美麗的綠色步道。最後一個梯次是開放給中區的大專生,其目的是讓其他地方的人可以對暨大更加認識,了解暨大特別的地方。

      在材料部份,原本他們想要就地取材,但暨大本身沒有可行的木材,不得已只好去外面叫木頭,也因此硬生生地多了一項額外經費,幸好通識中心的主任大力支持,這條步道才得以順利成行。為了讓步道更豐富,還曾進行彩繪木樁的活動,這正是步道價值所在,沒有甚麼特別的工程,全是靠著許多人揮灑的汗水和心力親手打造出來的,它牽起的是一個個美麗純粹的風景,讓人們可以放慢繁忙的腳步,在手作步道上感受那些單純的美好。現在,校園步道也透過課程發展出去,讓更多的暨大師生可以共同參與。而未來,欣怡說:「希望可以把社區也融入進來。」讓四周的居民一起參與,一起建立獨具一格的風景。

      校園手作步道,其意義不單單只是一條路這麼簡單,它讓我們對於這塊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給我們一個空間好好休息,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走進步道吧!欣賞四周的風景,品味步道獨有的故事,重新的去認識這片土地,也重新看見自己。原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其實可以很簡單,僅僅一條樸實的步道就可以將彼此串聯。

美味「花」樣多─布查花園

美味「花」樣多─布查花園
董又嘉、賴昱如/採訪

      「布查花園」是加拿大維多利亞島上最美麗、最寧靜的一處人間仙境,一年四季,綻放各式各樣的花朵,呈現著不同樣貌的美。九二一大地震後的埔里,面目全非,老闆娘因為嚮往布查花園的美,於是在鎮中心開了一家「布查花園」餐飲店,將仙境般的美帶進了埔里。

      「不要覺得遇到瓶頸就該放棄,有時候危機就是一種轉機。」老闆娘說這句話的同時,從她的雙眼可以看見一種「堅持」。原本和先生一起經營一家小吃店,在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後,由於埔里聯合行政園區的建立,不僅提高附近地區的地價,更帶動了生機,使得老闆娘開始改行,著手研發菜單、和廠商簽約協調、店面的裝潢布置等等,夫妻倆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灌溉,老闆娘說:「那真的很辛苦。」剛開始經營的前幾年因為還在適應期,所以並不是很理想,但她並不因此而放棄,一天有十六個小時都待在廚房,只為了要呈現最好的餐點給客人。

      「堅持」是老闆娘的理念,始終走「平價路線」,她說因為店面是自己家的,就應該把房租回饋給客人,這樣也才能夠讓更多人前來享用。我們打開菜單發現所提供餐點的面向很多樣,有各式簡餐、鐵板套餐、石鍋飯和風味小火鍋等,老闆娘對餐點很堅持,堅持現做取代太空包;堅持一大清早親自到市場買菜,她說埔里是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地方,種出來的菜最好吃;堅持餐點的醬料由自己調配,絕不添加味精;堅持品質,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以達到店家和客人雙贏的局面。

       長時間的經營,使老闆娘體力不支,久站造成腳酸痛等等的職業病,但十年來累積的酸甜苦辣都是一種不可言喻的「成就」,她驕傲地向我們說暨南大學有很多畢業的學生都會回味這裡的味道而前來。不去計較賺多賺少,只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最好,從開店以來就不曾打廣告,因為她認為「品質」就是最好的招牌,來過的客人會將店裡的美味一傳十,十傳百,自然而然就會有更多的客人前來。老闆娘說現代人得癌症的機率很高,就是因為吃進去的東西不健康,在未來她規畫要經營一家「蒸」的料理店,注入全新的健康概念,老闆娘把客人當作家人,用濃濃的人情味讓「布查花園」的美,繼續在埔里,綻放。

慢節奏,心生活

慢節奏,心生活
蔡文裕、郭柏甫/原食咖啡採訪

    一種埔里少有的餐廳類型,卻能融入埔里地方的步調,漸漸有著一樣的生活氣息,整間店從裡而外走著原始的風格,它是在巷弄裡的「原食咖啡」。

    這天我們在下午休閒時光,來到了「原食咖啡」,這兒的用餐氣氛十分良好,在繁忙的日子裡不妨可以選擇一天忙裡偷閒,到原食咖啡好好放鬆疲憊的身心。

     原食咖啡從第一眼看到的裝潢,到整間店的主角餐點,全都圍繞著店名「原食」而轉,老闆娘提到,一開始店名的由來就是從英文original出發,希望有別於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加工食品,提供客人食材原始的風味。也因此,大部分的店內擺設使用原始的木頭經過裁切組合而成,因應店名的原始風貌,木質的裝潢讓顧客一走進門就能聞到木頭香,牆壁顏色選擇較貼近自然的墨綠色,給人很清新獨特的感受。餐點也幾乎都是一早買完後,再由手工製作,手作而非加工的餐點,不僅新鮮而且味道也不會太重,就是希望呈現出最原始的美味與簡樸的用餐氣氛。但是,手作的製程繁雜費時,很多餐點都是現點現做,所以客人需要花比較多的等待時間,在尖峰的用餐時刻有時會導致客人等不下去,而直接離開,老闆娘也為此苦惱很久,但秉持著顧及品質,且要忠實呈現店名的精神在每一道餐點上,她決定繼續堅持下去,不想讓客人有餐點與店名不符的違和感,也讓這間店的風格能吸引更多懂的人。

    養育著我們的這片大地其他發達的城市並不少,但是為什麼會選在相對之下比較沒那麼繁榮的埔里呢?原本是想開在客源較多的台中,但是跟埔里相比之下,台中那邊的市場大致上已經飽和了,而埔里的生活步調較悠閒,相對起來比較有時間可以坐下來好好享受早午餐或是下午茶,加上埔里的類似的餐廳選擇較少,對比台中的選擇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因此如果在埔里開店的話,一來可以進駐尚未飽和的市場,二來可以提供埔里生活更多新的選擇,即使居民較少,生意也不一定會比較差。

    原食有一項有別於他店的特色,就是店內有提供插頭,提供客人充電的服務和全店無線網路,讓忙於公事的人來到這裡亦可以放慢腳步,一邊享受下午茶的時光,一邊也能處理事情,因此店裡也沒有用餐限制時間,就是希望客人能把原食咖啡視為可以放鬆心情的地方。在忙碌的生活裡,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們用慢節奏來感受心裡想要的生活,走進「原食咖啡」吧。

暨大僑生週公關組採訪

暨大僑生週公關組採訪
洪偉智、蔡有誠、張鈞傑/採訪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校園中,你會有置身於聯合國的錯覺。當暨大的僑生週開跑時,由宿舍往中餐廳方向走去,即可發現入口已掛滿自製的國旗,舉目望去盡是具各國特色的展覽物。而本年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僑外生週」於5月13日至5月17日舉辦。在僑生週開始前,僑聯會的公關們就要先去向各個系所及暨大的全體師生介紹並邀請他們一起參與。

    在活動前,我們非常幸運的聯絡到僑聯的公關並進行採訪。而在採訪僑生週的活動前,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其內部的運作機制為何。僑聯公關陳振輝同學表示,僑聯大致分為財務、總務、公關、文書、稽核、資訊、攝影、活動及正副會長。而公關的工作內容就是對外的一些社交,如:邀請函或感謝狀的發放,有時亦會與活動作一起共事,因為要動活動組將全部的事都搞定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介紹。接著,他說他原本沒又要進入僑聯會,但是因為朋友的請託,他就在無意之間進入了僑聯了。僑聯公關陳振輝同學表示,他之所以對進入僑聯沒有很大的期望是因為他先前就有接觸過相似的事物嘞!

    對於公關,大家一定都會聯想到對外的宣傳及接觸,僑聯的公關亦不例外,他們在進行宣傳的其間也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僑聯公關陳振輝同學說,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因為宣傳海報來不及印,所以他們就臨時的做出一張海報張貼在7-11前,事後海報印好之後,他們也依依的到各系所說明僑生週的用意及宣傳。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公關們必定會講出令人垂涎的美食來吸引來客率,所以僑聯公關陳振輝同學亦向我們說了許多僑生週會遇到的美食,如:印尼的沙嗲、撈麵,港澳的豬扒包、公仔麵,環球大馬的椰漿飯、葡萄蘇打汽水......等特色小食。

    公關是個需要與所有幹部都要接觸的一個幹部,所以他們對於活動的流程及改善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僑聯公關陳同學說,宣傳方面太慢也宣傳的不夠普及,僑生晚會的場控也做得不夠好,公假需多一些......等需改善。當一切的活動介紹及改善都介紹完了,僑聯公關陳同學也表示,希望在僑聯共事的同學都能多多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要都只是聽別人說,亦希望僑聯會長要適時聽取意見,也要體諒在僑聯幫忙做事的同學。

健康+用心=美滿花園餐坊

健康+用心=美滿花園餐坊
江裕翔、王湘銘/採訪

    今天要來介紹一間位於桃米社區的隱藏美食—美滿花園餐坊!大家應該對紙教堂不陌生吧?而其附近有間充滿美麗植栽的自助餐。由於少了醒目的招牌,加上一旁的盆栽實在是太多太美麗了!導致美滿花園在去年十月經營自助餐之初和許多路人擦肩而過......。

    回想當時我也是其中一位飢餓的路人,一邊戰戰兢兢地走進這間「花店」,一邊疑惑著到底葫蘆裡賣甚麼藥,忽然間!老闆娘一個和藹的問候:「同學~第一次來嗎?來!這個老闆煮的龍鬚菜很好吃!吃吃看!」結帳時老闆娘還不斷地叫我多夾一點,也因為老闆娘親切的招呼,之後我便成了美滿花園餐坊的老主顧!

    早在紙教堂成立以前,他們夫妻倆便已在桃米社區經營園藝逾二十年,老闆娘很自豪地說紙教堂開幕典禮的花圈是老闆親手布置設計的,非常美麗!而後來因為承租土地的問題,美滿花園於前年十月搬移到現在這個位置,老闆娘說當時真的受到很大的打擊,以前花園的造景、植栽不可能全部遷移到現在這個位置,使得一、二十年的心血幾乎付諸流水......。

    搬來後一年,發現單靠園藝實在很難經營下去,加上老闆本身廚藝不錯,許多朋友也曾鼓勵他們開小吃店,於是美滿餐坊出現了!但由於暨大師生除非是有汽機車代步,不然來桃米社區吃飯會有些困難,而雖然紙教堂會帶來許多光觀客,但多半都會在紙教堂內用餐,再加上第一段所提到的原因,使得滿滿餐坊開業之初困難重重。

    美滿花園餐坊的老闆是一位很有想法及堅持的人,原本就從事園藝的他,對於店面的設計非常講究,而對食物的要求更是一點兒都不馬虎!自家種植的蔬菜保證無農藥,附近的農家朋友種植的蔬菜以及去早市採購的也要求要是無農藥殘留的!而在烹煮過程中,更秉持少鹽、少油及低溫烹調!老闆娘說雖然他們招牌不明顯沒關係,但是堅持做出最健康衛生的食物給客人吃!

    除了中午的自助餐之外,最近美滿餐坊也在晚上販賣滷味,而平時也有在銷售自家種的蔬菜水果、植栽,以及自製的辣椒、果醋、朋友的農產品等...。美滿花園餐坊販賣的東西五花八門,但唯一的堅持是不會改變的—健康。

    談到未來的規劃,老闆娘興奮地說,等他們在桃米里的另一塊園區整建好之後,兩邊將會一起有個大大的改變!叫我們拭目以待!



「韓」流來襲!高麗谷韓式料理

「韓」流來襲!高麗谷韓式料理
徐玉燕、許渲宜/採訪

誰說在埔里就無法吃到道地的韓國料理?在中正路上,就有一家口味傳統的韓式料理店──高麗谷。韓式料理一直以來都予人高單價的刻板印象,而高麗谷的價格平易近人,口味又不失水準,且店內用餐環境乾淨、舒服、服務又親切,非常值得饕客們前去品嘗。

高麗谷在埔里已營業七年之久,是埔里三間韓式料理店中歷史最悠久的。高麗谷的前身原是台中「奇化加」的加盟店,但因為總公司每年不斷調漲餐點的價格,老闆認為埔里地區的民眾會無法接受,因此在三年前跟公司協調,脫離加盟店的名稱,改為「高麗谷」,但原物料依舊跟總公司有連結,都是遠從韓國空運過來的,但老闆在調味料方面還是有自行作改良,與奇化加做為區隔。

正宗的韓式口味只有鹹、酸、辣,為配合台灣人的口味,在料理方面口味變得更加豐富,多增添了一層甜味,配料方面也做了調整,例如店內的招牌之一─泡菜豆腐鍋,道地的韓式泡菜豆腐鍋就只有泡菜和豆腐,湯頭是經過發酵而成的,較酸也較濃郁,但台灣人吃火鍋都習慣有肉、蛋及火鍋料,所以剛開始推出就不被接受,因此才開始研究、改良,加入一些符合台灣人口味的食材。店內的招牌除了泡菜豆腐鍋,還有暨大學生最喜愛的石鍋拌飯,及銅盤烤肉。銅盤烤肉的醃漬方法非常獨特,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獨門口味,肉質軟嫩,生菜脆甜,兩者同時享用,對比的口感在口中撞擊,完全征服了味蕾。

近年來因為韓劇的盛行,不少韓式料理店都因此而受惠,但當我們問到高麗谷的業績是否因此而成長,老闆卻說:「會因為韓劇而來吃的是因為好奇,不一定是喜歡或適合吃,來十個或許只有三個或一半是喜歡吃的。」所以他們的業績並沒有因韓劇而造成多大的改變,反倒是之前的跆拳道事件,有些客人想吃不敢進去吃,老闆原在店內掛的韓國國旗也因此收下來,業績在那一兩周明顯受到了影響。老闆說,店內的客源大多是暨大學生及觀光客,埔里居民只佔了約莫三分之一,且高麗谷也很少做宣傳,大都是以口而相傳的方式來維持營收。

高麗谷有最道地的韓國食材,無限享用的小菜也沒有馬虎,餐具也是最正統的韓國鐵筷及鐵湯匙,店內的裝潢搭配韓國音樂,在享用餐點時,彷彿置身在韓國。不需花大錢坐飛機,在高麗谷就能感受到令人最嚮往的韓國氣息。


微。股力

微。股力
顏婉如、許雅晴/採訪

       星期三午後,在埔里鎮籃城社區這塊寧靜純樸的小天地,有場活動正悄悄地進行……。初次拜訪這個社區,方才步入小巷中,隨即被印入眼簾的彩繪牆所吸引,畫面呈現的大多是農村耕作生活的風情,走過的每棟房屋都各有特色連郵筒也穿上了獨特的衣裳,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籃城書房即是坐落於這樣的一個社區之中,沒有醒目的招牌,路過還不知道原來這是一間書店,我們的採訪就從打開書房後旋即展開。青出於「籃」─理性與感性,這是今年剛由五位暨大觀光系的學生所成立的活動,計畫於每隔周三在書房為小朋友舉辦科學實驗,傳遞自然科學的知識,舉辦的目的是因為以往社區的活動多是以大人為主要參與者。這次,他們想要舉辦一場真正以兒童為對象的活動,並賦予寓教於樂的真義。

        我們到達時,餐旅系的同學正在與小朋友一同製作餅乾,稍後等待餅乾出爐的空檔,則讓小朋友體驗剪紙,他們告訴小朋友可以將圖案貼在卡片上並寫上祝福的話,原來這是配合母親節的活動。不是要做科學實驗嗎?這是他們一開始的構思,但之後想融入不一樣的元素,例如這次就有家政性質的感覺,不僅能讓小朋友學到東西卻又不會失去原本的目的,因而有這樣的轉變。

        走進籃城社區,不同於一般的巷弄建築,這裡的每間房子都各有特色,在這裡居住的民眾生活步調悠閒,且大多是退休之後不須庸庸碌碌的長輩們,在社區中自然散發出寧靜祥和的氣氛。以長輩為主要對象的活動也頗多,像是老人廚房等,還有籃城好生活也會為青年和成人舉辦人文方面的活動,對於社區發展不遺餘力。但是還有一群生活在籃城社區內的小朋友們,相對安靜清幽的環境,在充滿活力的階段,許多年輕學子有「到大都市讀書」、「以後長大要在外地工作生活」等的想法,社區營造要永續,年輕人外流的問題是長期發展的隱憂。

        現在,每個禮拜三和禮拜五的下午都有大哥哥、大姊姊在籃城書房陪伴遊戲、寫作業,住在社區內的小朋友在自己家附近找到一個放學後的秘密基地,不會再覺得無趣。活動的籌畫者也期許之後為小朋友辦的活動能順利,也希望小朋友除了獲得知識,也能喜歡上籃城書房,沒事就來走走、看看書,進而影響到社區內的居民更頻繁進書房,大家和諧共處。

         微。股力,參與微型計畫,微小但是理念堅強的成員,在社區的一角發揮,透過每個人所做的一點點事情,成為一股力量,同時鼓勵了小朋友學習的動機和熱忱,活動過程每個人臉上的微笑,就是他們最大的收穫。


與西烘社社長的小小約會

與西烘社社長的小小約會
陳貞妤、游家棋/採訪

       由於西烘社在暨大一直都是炙手可熱的社團,慕名而來的學生不勝枚舉,想加入這熱門社團前還需先經過抽籤程序,每到公佈社員日時,暨大臉書專頁等待的學生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即可以見其搶手程度,加上暨大西烘社風評佳、指導老師專業知識充足,以至於每次上課總是能獲得滿滿關於烘焙西點的收穫,所以這次,我們特別採訪了百忙之中還願意撥空前來接受訪問的西烘社現任社長─餐旅系二年級的李泳瑩同學,想來一窺西烘社之所以熱門的原因及深入了解西烘社更多不為人知的內幕。

       一開始我們好奇社長是因為什麼原因才想加入西烘社,社長表示自己在高中階段就開始自製小餅乾、小西點,而且對於手作有一定程度的熱愛,升上大學後,發現暨大竟然恰巧有一個西點烘焙社,便意興闌珊地從大一就開始加入。直到大一下準備升大二時,原是從事活動長一職,但原有社長因事繁忙,導致社長一職空缺,於是副社長便詢問泳瑩同學是否有意願接下此職,在評估過自身能力及想要在大學裡有更多不同嘗試,且她表示若當上社長又能與更多社團有連結、人際交流,所以毅然地接下社長的位子;接著我們詢問西烘社為何熱門的真正原因,社長輕鬆地說道其實是由於大家都聽說西烘社很搶手,一傳十、十傳百,以至於從眾心態,逐漸演變成大家都想報名此社,而且近來手作風盛行,越來越多人喜歡自己親手製作天然、無添加的手工點心分送給親朋好友,西烘社剛好包括材料、設備、場所一應俱全,是絕佳首選,導致西烘社報名人數總是屢屢爆滿。

       此外,我們問及社長對此社的一些看法,西烘社的優點少不了的是可以親手製作西點,她還有強調此社團風氣十分自由,不強制社員一定得每次上課都要參加,有事未到還可以幫你留材料讓你找時間製作。而有些社可能社員幾堂課沒到就有被記點的可能;說完優點免不了也會提及此社需要改進之處,社長表示由於幹部幾乎年級越高自身事務就愈加繁忙,無法在撥空參與,以至於西烘社幹部每半學期就換一次的狀況發生,而使幹部較不固定。還有目前西烘社的活動大多是自身性的,較無與其他社團有更多接觸,不過,社長有意改善此點,正在籌畫更多與別系交流的空間。

       在此次訪問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對西烘社有極大熱忱的女孩,且她投入了很多心血在規畫籌辦每一次的社課、活動中,在每次上課前一個禮拜,社長和幹部們也都必須親手製作過一樣的西點來確保製作流程的順暢性,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會讓現今西烘社有這麼好的風評,並也讓西烘社的名聲繼續在暨大發揚光大,同學們,還在猶豫嗎?趕快加入暨大西烘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