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拾芭樂》採訪編輯系列演講

《拾芭樂》採訪編輯系列演講  鄭中信/撰稿

觀點覺察與地方意象:《拾芭樂》
課程刊物《拾芭樂》是大學一年級的國文課班刊,創刊於2013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訪談,在跨世代的接觸中,採訪各種地方的人文風景。在學期課程裡,以每個月一期的節奏發刊。刊物創辦的目的,主要在於透過初次離鄉的大學新鮮人書寫地方,從他們的陌生視野中,看見求學處所的各種人情事物。《拾芭樂》這份刊物本身擁有著稚趣,十八歲青年的所見所聞,呈現出不同於居民的地方意象,足以成為另外一種生活的關照,展演出不同的生活情狀。如同刊物名稱,同時具有「快樂的十八歲(十八樂)」的青春洋溢,也具有「已經十八歲(十八了)」的成年儀式,看似稚氣的書寫中,其實也可以約略看出,青年學子對於社會的觀察、關懷與期待。

《拾芭樂》也是青年的旅行札記,透過旅遊活動的書寫,紀錄某時期、系所、地區、個人的探索過程,在發展中的語言操作裡,看見特定世代的成長軌跡。這同時也足以成為某種檢閱,在不同世代、不同環境的接觸中,看見其中的差異,思考對話的方式。

對於創刊者鄭中信來說,這份刊物的發展沒有學校限制、沒有區域範圍,期待具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加入,一同創造不同場域與世代的《拾芭樂》。畢竟,世代的地方參與,以及地方誌的書寫,必須建構在群體的概念中,越是廣闊的群眾參與,越是能夠看見世代與區域活動的梗概痕跡。


2014/10/02/陳翊綾:地方刊物《尋庄》創辦理念與發展規劃

土地關懷與社會實踐:《尋庄》
於2014年創刊的《尋庄》地方誌,是一份具有社會意識的刊物。誠如李喬在〈創刊序〉所言,「民心渙散,困厄馴服」的「苗栗地區」,終於有一群年輕人,抱持著「要合作,絕不分裂;回到民間學習,救台灣一定要從民間做起」的理念,開始走進社會現場,結合地方力量,衝撞權力、金錢的桎梏政體,提筆撰述所見所聞,紀錄了苗栗的各種人物、議題。

這群年輕人經歷了各種行政系統下的暴力,在苑裡德商英華葳集團大型風車的不當架設,竹南鎮大埔里科學園區的區段徵收與強制拆遷中,看見故鄉居民的憨厚與權力的不當行使;在雲林、彰化規避環評的國光石化案件,關場工人華隆自救會的請願活動、兩岸貿易的黑箱協議等等社會議題中,看見團結、串連的力量。因此,以公民意識、社會運動做為主要的軸線,從故鄉的草根人物出發,試圖凸顯地方的聲音,連結各類的社會議題,產出了《尋庄》地方刊物。藉以破除規訓化的單向度接受,向臺灣的媒體、政務官僚與各個地方團體,闡釋自身的定位與立場,宣示自主的能力,搶奪苗栗的在地發言權。

苗栗《尋庄》不能夠單純以地方誌的角度看待,它擁有強烈的公民意識。草根人物的介紹,連結了正在發生的社會議題,過往歷史的紀錄,也試圖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軸線中,找尋問題脈絡,試圖尋找解決的方案。

2014/10/23/管雅菁:921社區報《石岡人》的經營理念

災後重建與網絡連結:《石岡人》
臺灣在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車壟埔斷層劇烈震動,芮氏規模7.3的地震,造成全臺灣大停電,在訊息中段的狀態下,隔天才陸續傳出災區訊息,最後的死亡人數統計,高達兩千四百多人。南投、台中區域屬於重災區,當時除了集中全臺灣的各種重型機具,進入到災區之外,也動用軍隊協助救災問題。災難之後,建築物受損嚴重,居民不只是無家可歸、流離失所,在極度的恐懼之下,仍有居所的居民也不敢進入室內。於是災區居民各自尋找遠離建物的空間,有的居住於帳棚中,有的投靠到外縣市的親戚家裡。社區民眾無法連結,彼此關係漸行漸遠。

災難重建不僅著重於硬體設備,居民的心寧重建、情感聯繫、訊息傳遞也是必要的項目,地方報刊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台中石岡地區《石岡人》的創辦,便是當時其眾多地方刊物之一。《石岡人》為了凝聚鄉親的地方認同,增加民眾的自信,因此廣邀居民題字,做為這份刊物的刊頭標題。也極力推動各項社區藝文活動,撰寫地方故事,世代擴及小孩、青年學子、壯年成人、老人。在定期出刊的規劃下,逐一將居民重新的連結。

直至2014年的今日,《石岡人》已經歷經15個年頭,當年的返鄉青年管雅菁,在接手報刊業務之後,依然以固定的節奏,定期舉辦活動,並且回顧過去的歷史,在回憶與展望中,凝聚地方意識。

2014/11/06/絹窩小肆:台灣獨立刊物的平台創設

獨立刊物與銷售平台:《絹窩》
流浪多年的青年絹印藝術家徐子凡(暱稱「小肆」),於2014年在高雄開設了獨立書店《絹窩》。做為獨立刊物的銷售平台,徐子凡拒絕收入主流的、商業化的出版品,試圖蒐集臺灣各地的獨立刊物,也努力的將視野放到國外,蒐集各類極具特色的作品。

獨立刊物(Zoom)本身即是即時性創作,有的定期出刊,有的又是隨興而出,往往呈現強烈的風格,具有地方意義、個人情緒、議題討論……等等特質。正因為獨立刊物的特殊屬性,往往可以看見作者強烈的個人意識,再加上呈現的形式不侷限於文字書寫,圖像與文字、文字與音樂、圖像與音樂等複合式的創作屢見不鮮,反而時常出現具有啟發意義的作品。與其說《絹窩》的創設是為了販售獨立刊物,實際上,更接近於具有藝術家身份的創辦人,意圖透過獨立刊物的蒐集,累積個人創作的養料,並且在開放式的場所中,分享難能可貴的蒐藏,藉以結交同道,討論藝術創作。

開放空間的《絹窩》也是藝術展場,定期更換創辦人的絹印作品與出版品,也提供其他作家的藝術展示。此外,週末假日的時間,也會以開架式的三輪車,讓獨立刊物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在高雄的大街小巷中移動,傳遞創作與分享的訊息。目前,徐子凡依然持續的匯集各類刊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拾芭樂》、《小確幸》刊物也在《絹窩》的蒐藏中。


2014/11/13/洪偉毓:音樂品評的概念與方法



2014/12/04/蔡嘉瑋:圖文寫作的各種可能



2014/12/11/廖肇祥:電子媒體《大埔里生活網》的地方概念

地方議題與產業推動:《大埔里報》
埔里屬於1999年921地震的重災區之一,在歷經災難之後,各項資源挹注重建,各種機關團體協助幫忙,目前已經成為觀光產業的重要處所。埔里地區的住民多元,有高山與平埔族原住民、國共內戰撤退來台的榮民,還有客家人與閩南族群,在外籍配偶與移工的開放之後,已經形成文化交揉的複雜場域。

環境不斷的轉變,在地震之後,基於各種不同的議題關懷,產出了許多的報刊,例如有關注永續環境議題的新故鄉基金會《蝴蝶風》報刊,以連結地方情感、關注高齡議題的《埔里報導》,有討論地方議題與推動觀光產業的《大埔里報》。此外,還有各村里的地方性小型報刊,和複雜的族群型態類似,報刊也呈現多元樣貌。

《大埔里報》在2013年7月創刊,以雙月刊的節奏發行,是埔里極為年輕的報刊。在發行之初,便以關注地方議題做為主軸,從環境整潔、交通安全、空氣污染、水源維護、土地爭議,到地方樂團、節慶活動、社福照護、社區回饋,以及觀光推動、青年創業、產業連結……等等。《大埔里報》著實展現了負責人廖肇祥、唐茹蘋夫妻,關注地方發展與建設的積極度,以及,用議題書寫的方式,紀錄了埔里地區發展的企圖心。為了凝聚鄉里的活力,他們在2014年元旦,連結了返鄉創業的居民,成立了文化協會,採取實踐與書寫,雙管齊下的方式,為自身的故鄉持續努力,足以成為仿效的對象。

2014/12/25/許哲寧:青年《藍鯨》雜誌的臺灣意象

青年觀點與臺灣人文:《藍鯨》
縱使是資訊高度流通的時代,所有的地方訊息都可以在網路中搜尋,但是,看似龐大的數位流,依然無法取代身體的實際參與。此外,當資訊成為不斷複製的狀態,單一角度的敘事觀點,也會在複製與散佈中成為主流,遮蔽了其他觀點、其他面向的內容,逐漸趨近於簡化刻板的印象,喪失了多元特性。

一位自幼便在臺灣北端生長的臺北青年,為了重新認識臺灣南端的高雄,在籌畫畢業製作的機會下,以陌生場域的高雄鹽埕,做為採訪場域,在書寫地方的專題報導中,花了半年的時間旅居高雄。以身體實踐的方式,突破了網路的侷限,踏查了了各個地方小吃、觀光景點,專訪民宿業者、傳統工藝、藝術創作、劍道武術、文史工作等等專業人員,完成了《藍鯨》這份刊物。因為撰寫的態度真摯,在創刊之初,便受到極高的注目。作者許哲寧也在各界肯定的激勵下,與好友們成立公司,預定以半年一刊的方式,走遍臺灣的各個地方,完成青年的臺灣地方誌。礙於文化刊物的小眾困境,另外以日本旅遊做為主軸,鎖定時下的跨國旅行風氣,籌畫了《秋刀魚》刊物,為環島的理想籌募資金,也為《藍鯨》累積財源,使個人理念可以更加永續的實踐。

因此,許哲寧在理想實踐與經濟籌措的衡量下,產出了《藍鯨》與《秋刀魚》兩種刊物,以生命共同體的形式相互依存,實踐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2015/01/08王建雄: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報
電視媒體與公眾平台:「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報」
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報的創設,主要是將臺北觀點的播報權力,還諸於地方,意圖透過在地的聲音,傳遞更加真實、細膩的新聞觀點。因此,公共電視大量的投注資源,培訓地方播報員。並且,成立網路平台,匯集地方播報的資料,在檢選品質之後,輾轉放置於電視媒體播放。透過電視公眾媒體的播放,給予在地播報員更多的信心,更加精進播報的品質與數量,形構出臺灣的在地觀點。

影像製作與採訪的訓練,以文字採訪稿件做為前提。每一位播報員都經過文字採訪的基礎訓練,培養問題意識、地方意識,瞭解採訪的問答設計、稿件撰寫,熟悉攝影技巧與構圖取景。將圖文撰寫成為可閱讀的文稿之後,再轉換成為影像概念,重新回到現場操作,形成影像資料。進行配音、剪輯等作業流程,待基本內容都已經完成之後,便可以上傳的新聞內容。對於熟悉文字採訪、照片拍攝的人員來說,都具備了動態採訪的潛力,適度轉換操作的媒介,便足以完成錄象作品。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拾芭樂》採編人員,在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之後,都已經具備有基本的採訪技巧。如果在未來的能力養成中,再加入影像拍攝的概念與技巧,便有足夠的能力,成為地方的播報者,甚至具有加入公共電視P公民新聞報的條件,傳遞個人關注的各類議題,為地方傳達不同的聲音。

【1896那一年/南投埔里靈應祠踏查】文史工作小組(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戴震

閱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文獻,經過一番又一番的思考,決定將我的地方場域主題定名為:1896那一年。

有了主題,定了方向,接著擬定工作大綱:
訪問地方耆老;將訪問紀錄比對文獻資料;訪尋當年日軍鐵蹄的足跡;編寫報告。

一切準備就緒,引擎啟動囉!

工作計畫大致敲定,接下來,採取行動囉!

「1896那一年」行腳第一步,首先,到整起事件的關鍵地點和人物參拜一番,以祈求計畫追查過程能順利進行。

先來說說,「1896那一年」計畫的背景故事。千百年前,大埔里地區是一座湖。後來,約略在今愛蘭橋到太陽廟一帶的丘陵出現缺口,湖水傾瀉而出,奔流而成南港溪,而埔里也形成今日之盆地的風貌。沃野千里,花香水美,許多先民紛紛遷移到這一片人間樂土來安居。先是有早期的原住民;接著,臺灣西岸平原的平埔族舉族遷入;清朝時代,漢人也陸續進入這片桃花源來墾植。漸漸地,埔里盆地人聲喧囂,市集街肆,清政府開始設治管理。清政府對大埔里的具體管治,當從1877年臺灣總兵吳光亮建設「大莆城」開始。在此之前,都只能算是「理番政策」罷了。

大莆城,迷你,精巧,可愛,多少幽古懷思在其中。等我查清楚四座古城門的位置,改天建議鎮公所來舉辦個「大莆城懷古環城健跑賽」,一定很熱鬧。

有關大莆城的時空光景,已逸出本計畫主題,此不多述,日後有機會再另案跟大家細說。在此僅分享當年雄鎮大莆城西門口那一對石獅子的英姿。

1894,清廷為日火所灼,竟要臺灣承受苦果。1895,日軍鐵蹄踏遍全島。棄地遺民,黔首何辜?本計畫的主角,埔里社,也在赤燄洪流中,陷入深深苦海。

日軍進住埔里社,派來支廳長檜山鐵三郎,管治埔里街以及周邊地區。檜山不是好東西,利用職權舞弊營私,欺壓百姓,導致民怨沸騰。1896,難忍怒火,又受到當時雄踞大坪頂(約略今南投竹山)的柯鐵,率領鐵國軍英勇抗日的鼓舞,埔里街民抗暴了!埔里街民組成民軍,突襲日本憲兵隊、守備隊、警察,將日本人全部趕出大莆城,得以呼吸短暫的自由空氣。幾星期後,日軍從台中、雲林調集大批軍隊,大舉反撲。北路軍經國姓,由牛眠山進攻大莆城北門。西路軍,沿南港溪進逼大莆城西門。南路軍,由斗六經集集,先砲擊魚池之後,接著猛攻大莆城南門。弱小的民軍,哪裡抵擋得住豺狼之師,大莆城再度淪陷了。這時,埔里街民真正的苦難開始了。

日軍為了報復,竟然封鎖四城門,在大莆城內瘋狂地‥‥‥










【名間採茶】農事體驗(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伍家賢(名間/採茶)

十二月十三上,我們坐上十點半往南投的公車,展開了農事體驗組第三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的體驗之旅了。這次的體驗為期兩日一夜,體驗的活動為,採茶及茶廠參觀,投宿的地方為茶農陳明清老師的家。

第一天的活動,就是吃完午餐後,開始協助整理茶廠,看著眼前雜亂無章的工廠,讓我冒出一個想不透的念頭,但是我想既然到來到了,而且還沒有看到真正的茶 葉,那麼就堅持下去吧,眼前的一切都讓我們的組員傻眼,工作就是把工廠裏團積了十幾年的東西全部搬出後,整理,回收,有用的再搬回去,這根本是耐力和力量 的考驗。那些採茶的器具重得要命,我們都叫苦連天。除了整理工廠外,我們還要利用吊機把一些已經包裝好的老茶搬到茶農的家三樓去,又再一次看著眼前數十包 重達幾十公斤的茶時,心裏又不禁泛起一絲絲的倦意,完成了一整天的工作後,天黑了,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坐著車,出去走走,吃完晚飯後就休息了。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名間的松柏嶺遊客中心,陳老師很耐心的向我們講解如何從採茶轉化為我們真正喝到的茶。採茶大多在中午時份,原因是烈日當空,茶葉中的 水份揮發比較快,是採茶的絕好時機。其中我們往松柏嶺的途中,看到很多茶農把採摘下來的茶葉放到陽光下,用工具不停翻來翻去,這個動作稱為日光萎凋,可以 加快水份的揮發,陳老師說道,現在入冬,日光萎凋的時間較長,可以到一個小時或更久一點,若在夏天,因為太陽較為猛烈,所以日光萎凋只能在十到十五分鐘左 右。其後我在展館裏看到一個炒茶用的鍋子,便問道,採茶是和炒茶一樣用鏟子翻嗎?陳老師笑著回道說,不是,以前的茶是徒手炒的。我們聽著都傻眼,用手炒, 不怕熱嗎?帶著這個疑問我沒有在追問下去,只是傻傻的笑著。

離開遊客中心後,陳老師便帶我們去品茗,我們來到了一個炭焙的茶坊,一進去已經聞到很濃烈的炭培茶的味道,這是烏龍茶的味道。茶坊的主人接下來為我們泡 了幾種茶,讓我們品嘗,首先就是這裏的招牌,炭焙的烏龍茶,茶坊主人說,品茗,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聞,最後用舌頭嚐,炭培茶的韻味十分,喝下去以後嘴裏 仍保留很強烈的香氣,其後是台十八的日月潭紅茶,其味道溫醇厚實;最後以苿莉花茶的清新幽香,結束了我們在茶坊的訪問;這趟旅程的最後一站是到陳老師的茶 園用手採茶,眼看著眼前一大面看不到邊際的茶田,真不敢相信,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影像如今真實地在我眼前呈現。

隨著採茶活動的結束,我們的體驗之旅也踏入了尾聲,我們帶著一包高山茶,和一段段與茶的回憶,便回去埔里了。回想著品茗的那段時間,至今還讓我歷歷在目,大家的全心全意去品茗,那種休閒,我想我再也遇不到了。



張禧彤Tung Hei(名間/採茶)
2014年12月26日 16:50
日期:12月13至14日
活動:採茶,茶廠體驗

這次我們前往的是茶廠,由茶師傳陳明清師傳為我們介紹。他親自泡了這三種茶給我去品嚐,還教了我如何正確地品茗。第一步,第一口眼看茶色,茶色清晰為佳;第二步,第二口鼻聞茶香;第三步,第三口嘴嚐茶味。

而在品茶時,我不禁勾起對荼的好奇,那麼茶又是如何成呢?他慢慢的跟我祥細的講解,原來製茶的次序,第一步,採茶多在中午的時侯,因為茶茶含水量較少,是採茶的最好時機,只採嫩葉或是利用機器採茶;第二步,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浪菁:一是為使茶菁中的水份咖啡因等苦味物質揮發掉,讓胺基酸和香味物質逐漸散發出來、二是將茶菁移入室內的茄苙,讓茶葉持續發酵,為保持茶葉氣孔暢通,須每隔一小昤半至兩小時翻一次、三是紜茶菁放入浪菁器攪拌,此昤茶菁開始變紅,產生香氣;第三步,利用高溫殺菁,以停止茶菁發酵及香氣揮發;為決定茶葉品質好壞之重要步驟,通常經驗豐富的師傅會依照茶葉生長的狀況決定殺菁時間長短;第四步,將茶葉放入揉捻機,使其捲曲成型;而後再用茶巾包裹揉捻,利用人工或團揉機壓揉,調整茶葉外觀,使其茶葉成結實果粒可多沖泡數次;第五步,後加工:最後經過乾燥、揀枝、烘焙,在採用真空包裝,經由以上數道繁複過程,即為成品。以上的機器他也帶我去看過,使我只能感嘆平日常喝的紅茶、綠茶的茶中原來帶著這麼多的學問。

而在看過的各種茶樹中,四季春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茶,要知道荼的每一顆種子,種出的荼樹都不一樣,而如果需要種出同種類的茶就只需要在茶機上拆技的手法去種植就可以得出同類的茶。是由茶農辛苦地發現這一種四季都能採收的經濟茶。四季春茶是一種四季春茶樹製成的烏龍茶。四季春茶被大量栽種的原因是因為它的茶樹相當強勢不易生病,且一年可以採收6~8次,使得農民爭相種植。四季春茶品質口感並不輸其它茶種,它的風味香氣宜人,且茶味有相當高的辨識度,經常喝過一次便能記住它的風味。雖然價格不高,但四季春茶確實是相當實惠的茗茶。而陳明清師傳他主要種植四季春,可是因大量栽種所以沒有太大的利益,所以茶農們的辛勞可以說是不成正比的。




陳岳龍(名間/採茶)

地方場域與藝文在現的第三次戶外體驗教學在十二月十三日開始了,這次的體驗是到名間一個茶農的家進行為期兩日一夜的採茶及茶廠體驗。

早上我騎著機車往南投開去,我喜歡自由自在的感覺,所以戶外體驗教學能騎車去的地方我都會享受著這旅程的爽快感。

這次的體驗同樣分兩個部份,第一天我們的體驗是協助茶農陳明清收拾以及整理茶廠,在我們吃完午餐後,工作正式開始,我們來到了茶農後面的一個工廠,眼前的工廠堆放著各種各樣不同的採茶工具,眼前的工廠灰塵滿佈,要收拾起來一點也不簡單,茶農陳明清告訴我們,這裏的器具都堆放了超過十年以上,而且東西很多,雜亂無章,我們組員都搬得叫苦連天,好像是有無窮無盡的東西要整理似的。一連三個小時的工作,終於整理完成,沒想到接下來,還要搬茶。我們要利用升吊機把數十包重二十幾公斤的茶吊到三樓,從茶廠搬出來真的很累,而且那些茶都已經堆放了很久,表面都滿佈灰塵,對於早已疲憊不堪的我們無疑是另一種挑戰。完成了一整天的工作,對於我們的毅力和耐心而言,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長。

  第二天,我們正式展開「茶之旅」,首先,茶農陳明清帶領我們到名間的松柏嶺旅客中心,向我們講解如何製茶,名間的茶歷史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品茗。茗茶之品嚐講究沖泡技術,沖泡時先用開水將茶壺燙熱,裝入茶壺容量約三分之一茶葉,然後用開水沖入壺內,隨即將壺內開水倒入茶海內,再將開水倒入壺內沖泡,蓋好壺蓋後,第一泡約經45秒即可倒入茶杯飲用,第二泡起延長一泡時間之15秒。陳明清說好的茶葉可以沖8-10泡。離開遊客中心後,我們來到了一個炭焙茶坊,真真正正的品茗了,茶坊的主人,首先拿了炭培的烏龍茶,他說,品茗分三步,眼觀茶色,清徹者為佳品,鼻聞茶香,嘴嚐茶味。這種炭培的烏龍龍,步驟繁覆,所以茶香較為強烈,茶味也較為特別,其味道濃而厚實,韻味十足,大概是我品嚐過最好的茶。

  品茗是一個放鬆心情,在一個小小的茶具中放入一小撮的茶葉,倒入開水,看著純白的開水慢慢被茶色所感染,由無味的開水,慢慢變成味道醇厚的茶,在繁囂的城市生活中,偶爾品上一杯,絕對是使疲憊的心靈得以慰藉。看著茶葉在壺的浮浮沉沉,這不正正是我們人生的寫照嗎?




蕭志立(名間/採茶)

採茶廠體驗   tomi sio
偶然的一次機會,農事體驗組去了南投的一間有機茶莊進行兩日一夜的體驗。這間茶莊是屬於家庭式那種,生産規模比較小,但品質可有一定保證,頗有民宿住家風格的一家茶莊。

第一天,我們一起幫忙茶莊負責人明清師傅整理和收拾工場。這樣看來工場地方不算大,但雜物和造茶的機器已經鋪滿了一層厚厚的塵,可以感受到這個地方至少空置了有好幾年的情況。我們要將工場內的位置整理出來,把雜物和機器騰出,好讓放置其他器具。其後,我們還要利用起吊機把一些包裝好的老茶陸陸續續搬運到三樓,每一袋茶都有三十公斤的重量,這是一項關於力度與技術的挑戰,在整理好工場之後我們黑色的頭髮也染成了灰白似的。

第二天,我們跟隨明清師來到松柏嶺遊客中心。這裡他分別跟我們說明茶的種類、造茶的方法、品茶的技巧等等。之後我們還去了附近的一間烘焙的工房,在這工房裡特別之處是在於用炭火來烘茶,這項工序繁雜且利潤少,很少人還在造了。我想今躺真是不枉此行,烘焙工房的負責人還請我們一起品茶,一口氣品了數種。有炭焙烏龍的韻道十足、日月潭紅茶溫潤敦厚、青心烏龍的香氣清雅、茉莉花茶的暗幽清香。其間烘工房的負責人跟我們互相交流、以茶會友,數杯香茗後,品出人生百態。借茶香茶韻,建築成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媒介。難怪古人把茶當做陶冶性情、鍛煉品格和思想情感的途徑和方法。品茶是一種情調,品淡出人生的精彩,在精緻的青瓷器具放入一小撮茶葉,沏上開水,茶葉在杯中翻騰,看著裊裊升騰的水汽和一片片香茗上下漂浮,體悟著人生的得失。從一片小小的茶葉開始,居然可以品出如此大的人生哲理,可以品出五湖四海人情和山川風景自然精神。

最後,兩日一夜的茶莊體驗之旅漸入尾聲。跟隨著我們是關於茶背後的一段段回憶,偶然的下午泡一杯明清師傅送給的高山茶,品嘗細膩一份造茶人的心境和辛酸,也同時明白人人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實現和拼搏自己的夢想和希望。











【內埔收割】農事體驗(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伍家賢(內埔/割稻)

十一月二十三日,早上,迎來了我們農事體驗組的第二項體驗活動協助「穀笠合作社」完成一田的稻米收割與搬運。最初聽到這項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感到十分好奇,畢竟這是我在香港未有體驗過的農事作業。

  早上八時,我乘坐校車到山下,坐上學弟的機車便往籃城社區趕去,看到我們的指導員蕭世昌早已在「苦候」我深感抱歉,原因是校車班次的問題讓我們整組都遲到了。
  沒想到一見到籃城社區便聽到一個壞消息,割稻機器壞掉了,這意味著我們都要親手下田收割,但是從另一個方面想這應該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所以我們都沒有抱著太大的抱怨,只是大家寒暄了幾句,便依舊帶著興奮的心情往農田出發了!

  這次的體驗分成兩部份,一部份是挖生態魚池,利用這個生態池促進水循環,用以灌溉農田之用;另一部份則是收割禾稻,由於我沒有水鞋的關係,加上穿了一 雙不太合適的鞋子,指導員世昌大哥便叫我們把鞋子脫掉了,然而大家都似乎對腳下的泥土產生了一股厭惡之感,世昌大哥再說道,泥土本來就沒有很骯髒,骯髒的 是人,之後,沒想到我們的組員陳岳龍率先脫下鞋子再大喊一句:「涼冰冰的,好舒服丫!」聽到學弟這樣的大喊,我也沒有多加思索,立馬把鞋子脫掉,用身體去 感受這最真實的大自然,也付出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如此跟泥土貼近,這應該是最真實的感覺吧!

  接下來便開展的今天的工作,第一項工作我首先去收割禾稻,我穿上了手套拿著鐮刀就開始了,一開始聽著籃城的工作人員教導,輕輕一刀下去,一扯,便成功 收割,然而辛苦的感覺隨即殺來,由於割稻是要一直彎著腰,大概半小時後,腰部就傳來酸痛的感覺,這對於我們生活在大城市的「小花」而言,真的是一個痛苦的 體驗,幸好的是指導員們都有叫我們放鬆,不要一直工作,好讓我們得以休息。第二項的工作我沒有進行了很久,由於挖生態池要拿著沉重的鋤頭用力地挖到泥土 去,同樣也要彎腰,真讓我受不了。

  通過這次的體驗,對於在城市長大的我而言,是全新的體驗,也增加了我對大自然的一份接觸,在割稻的途中我一直想到一句「粒粒皆辛苦」,這句話誰都知道,但真正體會到的又有多少人?在香港應該不到10%的人,沒有親自下田收割,我想是沒法真正體會這種辛苦的。






胡銘育(內埔/割稻)
日期:11月23日
活動:協助「穀笠合作社」完成一田的稻米收割與搬運。

在這天,太陽剛升起,我們就騎著機車由世昌帶領我們來到了藍城,帶著愉快的心情,準備在稻田裏幹活去。但是當我們抵達集合地點,「穀笠合作社」告訴我們今天因爲收割機臨時發生了故障,所以今天的收割活動也許可能就沒辦法了。我們一夥人就有點點失望的,難得遇到有割稻的機會。

不過「穀笠合作社」說可以安排我們到比較小的農田區,雖然比較小,但是也補償了剛才我們失望的小小心靈。我們就跟著大隊來到小小的農田,每人都陸續戴上斗笠,穿上手套,拿著工具走到農田裏面。他們給我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挖“生態池”,什麽是“生態池”呢?我們的腦子都出現了很多個問號,從小就沒有完全從事農業的我們怎麽可能知道呢。經過工作人員細心的解説,原來所謂的“生態池”是一個為動植物生態環境復舊工程,以水涵養功能,最後形成改善水質。聽起來很想很霸氣,很像很厲害,但是挖一個“生態池”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在農地旁一直挖土,更需要很大力量揮動鏟除,搬動泥土。就這樣,我們剛開始開動不久,在陽光的殘酷照射之下,我們一夥人就開始滿頭大汗,衣服都濕透。之後大家做一個分組,有些人就繼續挖那一個生態池,另外一些人呢就去幫忙割稻。割到這個部分呢,就必須要穿手套,而且我們采取割稻的方式是以純手工,利用彎彎的鐮刀,一小把一小把的慢慢收割,一次割太多也許會把稻米弄掉在泥土中,再來就是學習如何整整齊齊把稻草收割。所以都很考驗大家的耐心與用心。而且收割完之後還要經過挑選,有些是沒稻米的就要淘汰了。當我們收割完之後,接下來我們就來開始體驗什麽是在農田中挖溝,也可以說是翻土,在要栽種的農物旁挖一條淺淺的溝,以幫助水可以流通,然後希望以後可以引水到農田中。在翻土的過程中,把土弄整齊,太大的泥土就打散,有石頭就要把它拿出來以免影響農作物生長。就這樣翻啊翻啊就即將到了中午時段,我們也完成了交給我們的任務之後,就收拾工具,到農田的旁邊農田水溝清洗,這溝渠的水是從山上一直串流下的,可見的非常乾净。最後我們今天的行程就結束了,這一次不但有體驗,有長知識,而且還可以鍛煉身體,希望以後除了課程以外還可以參與這些農事活動。






張禧彤Tung Hei(內埔/割稻)

這一次的活動是協助「穀笠合作社」完成一田的稻米收割與搬運。在一個風和日麗百里無雲的好天氣,前往了在南城的稻米田,在到達了以後在當地的負責人告訴我們一行人,本來是用農業機器收割稻米,可是剛好機器壞了不能使用,所以只能人手收割,我覚得有些可惜,不是因為要用人而手覚得有些可惜,是因為不能看農民專業地使用農業機器。而我們用人手收割,一開始我用刀子不停地來回拉割,在一旁有豐富經驗的學姐馬上停止我的行為。因為正確的行為是要蹲下,一手把稻米向內拉,一手把鎌刀向外割,才可以得到一把割口整齊的稻米,而我之前的行為只會做成腰酸背痛,而且收割出來的稻米參差不齊,所以不要少看這些行為當中是有很大的學問。而一把把的稻米收割下我才發現其實只有少量的稻米原粒,而且稻米原粒不像我們在市場上所賣的漂亮,有些裏面是空的,有些裏面是斷成兩段的,所以有一部份是會被淘汰,真的是粒粒皆辛苦,每一粒也得來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的米,不要浪費農民的一大片的心血。

而我們今次的另一個任務是挖生態魚池,這一個生態魚池的功能是把在水質比較差的時候,利用生態魚池的小魚小蝦可幫忙把水質過濾,可以令農作可以茁壯成長,不受污水影响,想不到這一個小小的生態魚池有如此大的功能。在這一次的活動中因為是要下田,而田裏的泥土不像我們平日所看到的泥黃色,而是比較肥沃的黑土,黑土的黏性比較高,而正因為這些黑土的黏性所以不一會兒鞋子上黏上了大量的泥巴。而在這時岳龍學長一馬當先立即脫下鞋子,然後大聲喊一句話:「很涼快,好舒服呀!」我本着不要再把鞋子弄髒的心,把鞋襪都脫下,果然十分的涼快,這些的觸感非水泥地能比。
 



陳岳龍(內埔/割稻)

對於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這門課,自第一次集集之旅後,我一直都很期待可以趕快有第二次的出外活動,11月23日,我們農事體驗的僑生組收到了第二次戶外活動的通知―協助「穀笠合作社」完成一田的稻米收割與搬運。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項活動的時候,我感到無比的興奮,由於我以前的職業是廚師,這次我終於可以看到米的最初形態,這讓我的求知慾瞬間膨漲到不行,至少我長這麼大還沒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禾稻,這次居然讓我下田去收割,根本是興奮到極點。

11月23日,我帶著興奮的心情,一夜無眠,來到了籃城社區,沒想到,一到步就聽到一個「壞消息」,割稻機壞掉了,我們要人手收割,說實話,我從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有割稻機的東西,打從一開始我就是想要親手去收割,準備好一切,我們便往農田出發。
雲天白雲,彷彿向我們預告今天的活動必定會順利完成,一踏入農田便聽到在場的指導員告訴我們踏入農田要不脫掉鞋子,要不穿個水鞋,既然我們沒穿水鞋到場,唯一個的選擇只有脫掉鞋子,但是看到在場的組員們都不願脫鞋,讓我亦產生一股怯意,因為我也感覺泥土有點髒兮兮的,很怕有蟲子突然鑽上來咬我的腳,故此大家都停下來腳步,這時候我們的指導員蕭世昌向我們說了一句話,就讓我立馬脫下鞋子展開工作「泥土不骯髒,骯髒的是人。」聽完我立馬就脫鞋剝襪,下田工作。

這次的體驗有二,其一是挖生態池,其二是協助收割禾稻,我想既然都來了,當然兩項工作都要體驗一番吧,生態池的挖掘與農田的灌溉是脫不了關係的,解說員說,挖這個生態池是利用水循環的形式對農田進行灌溉,一來可以節省用水,二來又可以循環再用,對環保起了一定的作用。解說員一馬當先在我們面前示範了如何正確使用鋤頭,眼看的確十分簡單,就把鋤頭舉頭,挖,一下一下的,沒想到到我實際操作的時候,卻不是很輕鬆,由於我沒穿鞋子,腳很容易就打滑,而且這工作要一直彎腰,挖不了幾下,腰部就會傳來酸痛的疲累的感覺。大概挖了一個小時,我便徹換到第二項工作―收割禾稻,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工作,眼看一粒粒金黃色的稻穗,格外誘人,真想把他們全部偷割回家,現在收割禾稻大多使用收割機,一來收割比較整齊,二來又比較輕鬆。然而我要體驗的就是用人手收割,指導員說:對準位置,下刀一割一拉就可以了,如同挖生態池一樣,剛開始的確十分輕鬆,我也感覺很愉快,一直割丫割,然而大概過了快一小時的時候,疲憊之感再一次襲來,幸好組員們都很用心用力去協助,最後我們的體驗也得以順利完成。

對於生長在澳門這個五光十色的我而言,稻田基本上是不可能看到的,對於大自然的認知自然就十分缺乏,也對生態環境充滿了很多錯誤的幻想。在面對這一大片的禾稻的時候,作為中文系的我,就自然就會想到「粒粒皆辛苦」這句詩了,當天的體驗我們還要頂著大太陽,用「鋤禾日當午」形容我們也一點不為過,要是沒有在農田工作過,我真的不知道米的生產是如此艱辛,我也真真正正體會到「粒粒皆辛苦」中的辛苦是有多辛苦了。




蕭志立(內埔/割稻)
關於一場豐收的秘密/文 Tomi Sio

     關於一場豐收的秘密正式展開,十一月底籃城外稻花悠揚。冬日的早晨,微暖。田野裡,農夫正在收割著稻穀。我們現在身處金黃的稻穀與蔚藍的天空輝映下的大地,四面群山峻嶺完完全全把我們包圍,且清風吹過臉頰傳來稻米香滿天,體會到收割稻米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是我記憶中僅有的一次。

這一次,我們依舊追隨者南投社區達人世昌大哥的腳步,來到距離埔里市區不遠的籃城郊外。今次工作項目是把一大片的稻米田收割和挖一個生態魚池。起初,看似收割就不只過是手起刀落把稻穗狠狠割下來就行而已,其實當中講究的細節也很多。由於現在的收割大部分是採用機械化,取而代之純人手收割越來越少。聽住,人手收割是講求姿勢的正確和落刀的位置,不然長期下來腰背位置酸痛而且收割出來的稻米參差不齊。初下田時,我內心其實一直打著心眼佩服那些可以不穿鞋而滿山滿地跑的農夫,因爲覺得黑巴巴的泥土總是骯髒、嘔心,還有總是覺得有莫名的小昆蟲會爬上腳來咬你,所以我遲遲沒有想脫下鞋的衝動,堅持穿著自己球鞋收割。但是,世昌哥的一番話後立馬打破自己的迷思。他說:「泥土本來就不骯髒,骯髒的是人。」想了一想,確實如此又是。於是我決定把鞋脫下,襪子剝掉,用腳去感受一直被自己誤以爲骯髒的大地,用肌膚零距離接觸這片純潔的樂土。至於,挖生態魚池的目的是爲了營造出一個天然的循環。魚糞可以當作肥料供給泥土所需的養分,稻米可以作爲魚糧,兩者可謂有著共生的關係,增添不少田園風光呢。

最後,對於城市長大的我,確實少了一份對自然的認知,多了一些對生態的誤解。誰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可是又有多少個像我一類知飯香,而沒有見證過稻米的成長、沒有體驗過「粒粒皆辛苦」的「辛苦」從何而來? 從現在開始,我真心敬佩天下間所有的農夫,他們生活裡對於某種事物有一種熱衷的、執著的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改變耐心和細心,即使狂風四起、滂沱大雨不改下田工作,見證且參與一場關於生命的典禮。對此,深深打動了我。

【集集出遊】農事體驗(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集集出遊】農事體驗組
農事體驗——集集一日游 。日期在2014年10月5日



Tung Hei 

    日期在2014年10月5日,地點在集集的濁水車站,名間鄉新民社區,隘寮驛站-追風市集,濁水溪,香蕉博物館等地方。
    在第一次騎了一個小時的車到達了濁水車站,是我們所去的的第一站,濁水車站是集集線的一站,這是一條的唯一一條內陸線,台鐵最長的鐵路支線,在今時今日已經成為了熱門旅遊路線,在我們去的那一天,有不少的台灣的本士遊客前往乘坐,這是一條熱門的旅遊路線。
    第二站,我們所前往的地方是名間鄉新民社區,在那裏有不少的農作物,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如此近的看到稻米。翠綠的稻米有一米多高,而田中還有不少的田螺。若不是這次的活動,我真的是沒有看過這些農作物的本來的面目,再加上世昌在旁邊一邊去解釋每一種農作物的特色,令我獲益良多。這後還不少心在田中摔倒弄到自己手上滿是泥土,手上滿是泥土的感覺是非常的好。而在名間鄉新民社區那裏在進行打鼓的體驗,而教我們打鼓的師傅不是什么的大師,而是一個個的在地社區的小朋友。那些小朋友小小的年紀拿起鼓棍已經一板一眼是,絕對不輸給大師呢!
    第三站,我們所前往的地方是隘寮驛站-追風市集,我在追風市集中受到了農民的熱情招待,農民臉上高高掛著大大的笑容,這些笑容不是因為有人買下他們所種植的農作物,而是因為有人用心去欣賞他們的農作物,他們的農作物是他們用上了大量的心機去種植,只要有人肯用心去欣賞他們的農作物他們就會因此而高興,他們會因為這一些小小的事滿足,相比起我們都市人,他們真的很容易就滿足。而農民們也熱情的招待我們吃農家菜,農家菜是所有的材料,都是由農夫自己一手一腳所種和養的!我們要好好的真惜農夫的心意,不要浪費食物,因為這些都是農夫的心意。
    第四站,我們所前往的地方是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她是一條美麗的河川和香港人所喝的屍江水來源的珠江,差十萬八千里遠,濁水溪真的很迷人,台灣人也很愛它,在它的身邊只有發電廠和沙石廠,沒有過多的工業。真的很希望濁水溪它可以一直保持它的美麗,不受人類的環境汅染。
    最後,我們所前往的地方是香蕉博物館,在裏面有很多不同的農具,在裏面有很多一個個的香蕉故事。
 


Ng Ka Yin 

    感謝老天爺,這麼好的天氣,讓我們完成一整天的體驗活動,這次是「名間鄉新民社區、集集鎮隘寮社區、集集鎮農夫市集」等單位聯合辦理之農村小旅行,一大早就在集集農夫市集集合,來到第一個目的地,濁水車站,第一眼看到就是現代化建築,蠻漂亮的,而且它有一些觀景台、人工瀑布、停車場等設施,就有一種觀光地點的感覺,如果不是時間有限,我們也會進去參觀一下。
    騎了一段路程,就來到第二個地點,就是來到新民戰鼓訓練中心體驗,還沒進去就聽到隆隆的戰鼓聲,下車後看到一群人正在體驗打鼓,從旁指道的竟然是小朋友,而且非常熱情的教我們打鼓,這裡的小朋友也太厲害了,示範也有板有眼,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來到外面走走,一大片農田,週邊也沒有高樓大廈,很舒服,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那麼近距離看還沒收割的稻米,蠻有趣的,我也沒想到稻米是像這個樣貌,休閒過後,再回到新民戰鼓訓練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放著一些水果叫我們試吃,而且有一種我沒看過,他就這是神秘果,可以讓人改變味覺的果實,只需食一顆神秘果,就能把最酸的檸檬的酸味轉變成甜甜的味道,之後聽完工作人員介紹,吃完一顆神秘果,就大口吃下檸檬,奇蹟的事情發生了,真的變甜味了,這也太神奇了吧,我也沒深究太多,因為我也會喝檸檬汁,所以酸對我還好,試吃完後再出發往下個目的地出發。
    這次是來到濁水溪,好像是台灣最長的河川,為什麼會叫濁水溪,因為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非常混濁,因而得名,今天又長知識了。
    之後就出發到隘寮社區追風市集體驗,一開始就介紹傳統薰油的做法,聽說技術快要流傳了,有點可惜,希望有人能把技術保留下來,延續下去。而且他們煮了一頓豐盛的農家菜,讓我們這些僑生試到在地的農家菜,讓我們這個旅程增色不少,吃飽飽,逛一逛,就回去集集農夫市集,手作農夫便當。
    來去衝衝,又來到集集農夫市集,剛趕時間,沒看清楚集集農夫市集,原來是一個直接賣優質農產品的地方,如果想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可以來這邊啊,之後就開始手作農夫便當,原來是手作飯團,有很多材料,有雞蛋,自家弄的泡菜等,作一作,吃一吃,還有時間,去了集集火車站逛逛,人真多,真熱鬧,休息了一下,最後目的地是山蕉歷史文化館。
    來到山蕉歷史文化館,看介紹,原來集集曾經是台灣的山蕉王國,但隨著時間漸被遺忘,有一些人想將過去的歲月、舊記憶重現,所以打造了這座文化館,訴說著集集的山蕉的文化與歷史,好讓遊客了解集集的光輝歲月。




Tomi Sio 

    一、就這次的行程,我們隨著南投社區達人世昌大哥走訪深入集集社區内部,窺視在城市難得一見的各種事物。例如,純真無比的集集小朋友,他們小小的年紀拿起鼓棍敲打那大鼓,已經有一幅專業大師的模樣。他們的面容滲透著與城市長大的小孩不一樣的光彩,瞳孔裏看到事物不止是束縛如今小孩各種的電玩。他們更懂得將時間投放在這自然的一切,把幸福美滿的童年交給在興趣之上,一張張面孔給我們留下一個個的印記。霎那閒,莫名湧起那時候的我映照在這些小朋友身上。在集集的名間鄉新民社區探訪當中,一跨步進内我們發現有電視台進行拍攝,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内心也不禁說了句:「媽啊!我上電視啦。」然後主辦人還邀請我們跟著這班小朋友學打鼓呢。
    二、告別了名間鄉新民社區之後,我們來到了集集的另一個社區,這就是追風市集了。在這集合了所有集集的農事精華 ,確實一點來説,這裡就是一個推廣農事文化的地方,還記得這裡有最天然的薰油,還有各種各樣的有機作物。聼這邊的介紹人說:「這邊的農事產品全都是有機的作物,不加入任何化學農藥的,是純天然。」然後我們還可以一嘗農家菜呢,這天的旅程真是十分充實,又可以學習,又可以體現當地文化特色,令我滿載而歸。
    三、來到集集,不得不說的就是「蕉」。香蕉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有效成分,如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特別是維生素B6的含量很高。此外,香蕉還富含鉀和錳,其中鉀對人的心臟和肌肉功能很有好處。常吃香蕉有助於脆弱、多愁善感的人驅散悲觀,擁有平和、快樂的心情。
    集集的香蕉博物館,細説了集集種香蕉的歷史以及香蕉產生的各式小食。我還記得在這個博物館內還販賣一種由香蕉的花熬煮的水,真心的好喝!香味四溢,微甜清新,值得推介,最重要一點是便宜,只需要二十元,還買五送一。這邊同時展示了許多的早期農民使用的工具,彷彿置身過去的農事時代,添加了一個體現舊時候農民工作的環境。這天旅程,令我過得非常充實,期待下一次的旅程。



Louis Cz 
農事體驗之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台灣

  這是我第一次那麼近距離接觸台灣的農產品之旅,談到這次的體驗之旅,的確讓我看到了台灣的另一面,在從沒來過台灣的人眼中,他們的眼裏只有台北的五光十色,從來不會知道南投縣這個台灣的另外一面。
  這次的旅程是往南投縣的集集,早早的出門,大概騎了兩個多小時的機車,終於來到了這次戶外教學的目的地—集集。沿途上的風景,真的給予我們很清新很自然的感覺,四周高山環抱,一陣陣的綠野映入眼薕,很美,真的很美。
  戶外教學的第一站就是參觀田野,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水稻,一大片水稻田,綠油油的整齊排列,充滿清新自然的感覺,此外還有聞上去是陣陣雪碧味道的刺蔥,有機種植的大黃瓜等等,是讓我垂涎三尺,作為廚師的我,我想拿這樣的新鮮絕無污染的農產品進行烹調必定是健康與美味的絕佳組合。 
  在觀察農產品的途中,我們被外面的一陣陣鼓聲所吸引,一眼望去,是一群小朋友在示範圍如何打鼓,至於是什麼目的,我已經忘記了,唯一可幸的是,我是我們組唯一一個可以親自參與到這項活動的人,這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打鼓活動結束後,我們終於可以品嘗這次旅程第一項的「美食」―神奇果,我們先把神奇果咀嚼,然後再把酸到不行的檸檬放到口中,神奇的是便出來了,檸檬的酸竟然一掃而空,隨之而來的是甜味,這種味覺的體驗是我們從來沒有過的,最後我還是把一顆檸檬帶回家了,也算是我的一個小收穫吧。
  第二個景點是追風市集,這裏我們看到當地的社區居民平常的生活和他們所販賣唯生的工作,追風市集這名字聽上去就感覺很帥氣,這個社區的居民平常是販賣自家種植的農產品和製作驅蚊精油作為他們的收入來源,這裏我看到他們種植的小辣椒,小黃瓜,隨之而來的兩只大肥鵝,我相信如果把他們宰來吃必定很可口,或許這是我作為一個廚師的想法吧,他們還請我們團隊吃他們自家製的食物,這是我第一次吃真正無污染的農家食品。
  第三站,終於到我們的午餐,經過好幾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一行人都已經疲憊不堪,我們可以體驗農夫們平常吃的午餐到底是什麼,這個活動最讓人感到有趣的是,這個便當是要我們自己動手製作,這個便當是利用,米,玉米,蛋,泡菜所包裹而成的飯團,感覺很新穎,這也是我們外地來的僑生從沒接觸過的東西。
  第四站,也是這個旅程的最後一站就是參觀香蕉博物館,瞭解香蕉在集集的歷史,購賣利用香蕉製作的產品,當然到了這個地方我們也要購買一下這裏的主角—香蕉,我們也爽快地買了一大把香蕉品嘗,當作這次戶外教學的尾聲。
  透過這次的戶外教學,我看到了真正的農產品,真正的農民生活,真正感受到一個小農場孕育基地,感受到無污染的戶外生活,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台灣,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清新台灣。




Ste Ve 

在我們去市場買食材或去打飯時,我們是否還會想過那些食材是如何生長或是需要多少心血才能收割之類的想法。在這一次的一日游中我看到的第一點是是農名的給予我們熱情招待,我們是知道,但是農名的辛苦,遇到的挫折與現實,我們沒經歷過是不知道的。農名們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耕種,晚上七點就開始要休息睡覺了,他們每天過著這樣的日子,難道這樣的生活是可以賺取很多的暴利嗎?我并不覺得。再來很多民間傳統工藝漸漸的消失,有些雖然可以工業化生產,所以可能我們還可以看到陳品,但是還是有工業化不到的手工藝品啊?那些可能正在失傳當中,有一些手工可能一個部落衹有老一輩的,或可能衹有一兩位知道秘方而已。當我們嘗試問他們,那他們的子女們呢?不繼承家業嗎?這些手工業還算不錯的。得到的答案是「現在的孩子們都沒興趣,去打一份在辦公室里上班的工作才舒適,不想孩子那麽幸苦等等…」再來想過一個平凡的人生,自種自銷,有剩下的就拿去變賣,賺取生活費,這些都是簡單的生活方式,但是現實真的可以這樣嗎?現代的社會中,可能商人想發展某些地方,就會亂蓋一些水庫之類的,當他們想要水時就放水,不想要就停水。這些「有錢人」、「商業人」會顧慮你想要的平凡的生活嗎?也許很多環境有時候都被發展破壞了,當下次再去到的時候可能也不在了,已經變了,或出現一棟華麗的大樓了或是一些商業化的旅游景點。最後在集集的香蕉社區中,發現在我們長大之後,有些小時候的回憶事情好像都忘了,當長大之後就沒有小時候的那種好奇心,也再沒有了小時候的那些勇敢。最後的心得,我希望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課程去觀看這些農事的體驗,然後在表達出去,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停」一停去感覺身體驗,去理解身邊中的變化,去重視即將消失的東西,不要等到衹能在博物館才能看到時才感嘆。最後希望我們能把我們這學期所體驗到的人事物及環境風景,可以一一以文字敘述給大家,讓全世界的人能夠知道他們沒發現的。

 

曹文俐
第一次的集集參訪之旅

自己親手包的飯糰和天然的甘蔗汁非常好。排著隊把每樣配料放進手中,再由姐姐教我們把飯跟配料包起來,就成為飯糰了。

甘蔗汁加了檸檬,甘蔗和檸檬的香非常搭。老實說平常在澳門也不會喝到這種香香又天然的果汁。

蕉蕉國故事館是個非常有趣的香蕉博物館,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把香蕉的故事講出來,例如他們所設計生活在香蕉國的人物,都能為小朋友帶來樂趣。走進去全都是為小朋友設計的可愛擺設,通過可愛的擺設及講解,我們都可以知道了香蕉的歷史以及它們的很多很多資訊。

這是用香蕉花所煮的茶葉蛋,非常香,吃起來雖然沒有想像中很濃烈的香蕉味,也是啦,因為這是用「香蕉花」煮的茶葉蛋而不是用「香蕉」煮的茶葉蛋嘛。

雖然並不是人生第一次看到草原,但如此綠油油的水稻田真的很吸引人,就這樣站在那裡,呆呆地吹著風,看著綠草隨風擺動很舒服。當天時間也不是很趕,因此我們大家都稍稍在這邊看著綠草吹著風閒聊著休息一下。

在追風市集的阿公阿嫲親手煮給我們吃的芋頭米粉,用的芋頭、蔥、米粉甚至很多的配料都是阿公阿嫲自己親自種的。一碗份量看似不多,但若要處理當天的人數,三大盤的份量確實有點驚人。平常不吃蔥的我,想著阿公阿嫲辛苦地為我們準備就把一整碗都吃光光。味道雖然有點淡,但吃的不只是味道,還有的是人情味。

第一次看到刺蔥呢。很香很香的味道。













【內加道:參觀長青繪畫班】內加道(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內加道:參觀長青繪畫班
10.24(五)撰文.攝影=許婉珣

初次探訪內加道。搭著石玲老師的車,往魚池的方向走,一路上鮮少有車從旁經過。左側依傍著山,右側往外一望,便可看見清澈的溪。清新的空氣伴著微風拂來,令人心曠神怡。約莫二十幾分鐘的車程,經過蜿蜒的山路,來到今天的目的地:秋鳳阿嬤的家。進到畫室中,裡頭擺滿了秋鳳阿嬤的作品,不禁讚嘆她在短短的幾年內便能畫出如此多的畫作。秋鳳阿嬤說:「我是拼上生命在畫的。」阿嬤的畫每張用色都極為鮮明、大膽,也富有想像力。

這次的主題是「自畫像」,我們原先在一旁觀看阿公、阿嬤們畫畫,可能是有人一直看著會不好意思,有點不自在,所以我們就先到附近走走看看有什麼新鮮事。在這裡有種更為貼近大自然的感受,山間隨處可見附近居民所栽種的蔬果和檳榔樹。聽石玲老師說剛剛經過的地方可以看到林淵的故居,於是我們便決定去一探究竟。但可能是這個地方過於偏僻,不常有人前來參觀,屋外早已雜草叢生,最外頭的竹製大門也因為地上堆滿的落葉無法推開。不過還是可以從外頭看到一些林淵的石刻作品和他在牆壁上的畫作。再往下走一點,便可看見一間很特別的披薩店,叫「九樹森林」。不過我們來的時間太早了,還無法進去參觀,只能於馬路旁眺望。裡頭真的很漂亮,不管是房屋的造型、還是那有著翠綠草坪的寬闊庭院,我想要是能在這裡用餐一定相當享受,下次一定要來試試。

回到秋鳳阿嬤家,課堂也差不多要接近尾聲。阿公阿嬤也毫不吝嗇地和我們分享了他們畫作,清戶阿公的背景畫了許多的魚,因為阿公說他有在養魚,而這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所已決定把他畫上去。美雪阿嬤畫了自己在跳舞的樣子,兩支手在空中揮舞著,雖然沒有畫到下半身,不過從畫作的神情仍可以感受到美雪阿嬤當時一定相當的開心。秋鳳阿嬤畫了自己年輕時穿著旗袍,手中還拿著一顆鮮紅飽滿的蘋果,一旁還有天堂鳥相襯,畫面相當地豐富。至於蘇錫阿嬤,則是畫自己雙手交疊地坐在一幅畫旁,感覺非常優雅。阿公、阿嬤的畫即便沒有精確地空間格局,而是想到什麼就畫什麼上去。不過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的畫才更有故事性。∥






漫步內加道
撰文=彭筠

在阿公阿嬤投注心思在畫畫的當下,石玲老師帶路去探訪林淵美術館與她最愛的私房秘徑。美術館並非長期開放需要預約,請林淵的兒子開門也能順便導覽,林淵為國內樸素藝術的大師級人物之一,他的石雕作品渾然天成,特色鮮明又獨樹一格。林淵美術館內現仍保存林淵及其兒子的珍貴石雕、繪畫、刺繡、裝置藝術等作品,以及部分林淵生前文物。可惜沒有事先預約,但庭院有許多大型雕刻藝術,是開放的自由參觀,只要打得開門。也許,是有若干時間未開啟了,門下方堆積成堆的落葉,卡住了門,使得有其門卻不得入的窘境。

老師回憶當初在規畫時,政府列撥經費,請了相關人員來參訪建議,保存整理林淵故居,也舉辦相關活動推廣。也曾經有大學預定美術館後方成立工作坊,又是一群群人來來去去,在周圍設置鐵網,搬進許多器具與資材。熱鬧了一陣,小村如今又是安安靜靜。感到惋惜,一位大師的藝術就如此沉靜,也無緣就近參觀,只能隔著圍牆透過鐵絲框欣賞。

沿著柏油路,繼續走下去,是建築獨特的窯烤披薩店九樹森林。狗兒在遠處看到陌生的我們一行人,便盡職的吼叫咆哮警告。再走下去也離得原地太遠,於是,往回走。

路旁是林立的檳榔樹,鳥巢蕨可愛任性的在檳榔枝幹上兩三的定居。到加德宮旁小徑也是許多檳榔樹依樣的被鳥巢蕨附著,陽光從樹間灑下,不太熱不太刺,這是老師最喜愛的小道,是早晨散步的最佳享受,路旁有大小間隔的石雕也許是先前為營造石雕藝術小鎮所留下的,為路程增添了許多樂趣。路口處有樸直的野豬,也有不少的人偶,有的只存巨大頭部,有的背著模糊像是竹子或是農作,又也許是嬰兒?這些石雕因時間環境而斑駁不清,卻因此更加得令人有想像空間,為這裡加上一絲神秘,也讓人驚訝鄉間小路有這樣意外的驚喜。∥






內加道:拜訪秋鳳阿嬤
11.1(六)撰文=徐莘瑜 、許婉珣

一大早大約七八點的時間我們抵達秋鳳阿嬤的家門口,雖然之前就有先告知會來拜訪阿嬤,仍然擔心這麼早阿嬤還沒起來,正當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阿嬤就奇蹟似的出現在門口,她一看到我們似乎有些小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

隨後,阿嬤很熱情的招呼我們進去。看著阿嬤親切又可愛的臉孔我們很快的也放鬆心情,開始跟阿嬤聊起她的繪畫歷程。秋鳳阿嬤雖然是素人,但她作品裡包含的創意性卻非常高,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非是她用菜瓜布以及她菜園裡隨手可得的種子做成的貓頭鷹,看起來栩栩如生又生動可愛。

我們詢問阿嬤她繪畫裡的靈感來源如何,阿嬤便不吝嗇的分享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小時候對於生活的體驗,說到以前的事,阿嬤總是滔滔不絕,跟我們提起了她的阿嬤。她小時候會和阿嬤一起睡覺一起挑水,甚至結婚以後阿嬤也常會不放心的跑來探望。對秋鳳阿嬤來說她的阿嬤佔了她童年裡絕大部分和阿嬤的記憶也出現在秋鳳阿嬤的作品裡。之後秋鳳阿嬤也帶我們去參觀她自己整理出來的畫室,裡頭放了很多秋鳳阿嬤的作品,阿嬤也開心的一一跟我們介紹,那個早晨,我們在阿嬤的庭院裡打擾很久,臨走之前阿嬤還拿出她自己種的百香果要我們拿回去,對我們來說去拜訪阿嬤似乎不是已經只是為了完成作業了,而是很開心能聽到阿嬤分享的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故事。∥




外加道:拜訪翠蘭阿姨
11.3(一)撰文=彭筠

位於外加道交通要道旁的雜貨店,是翠蘭阿姨的母親劉蘇錫早年與丈夫一起含辛茹苦白手起家,現在由女兒接管,是阿姨另類的強迫媽媽退休。阿姨說起母親,臉上浮起一陣驕傲又感概,媽媽是個很勤奮的人,在阿姨退休前蘇錫阿嬤總是一早起床要照顧家後方的小田地,又要處理雜物店的訂貨進貨大小事,而雜物店從早上六點一直開到晚上九點,因為不同時間點都有各異的需求,貨品觸角從米油鹽日常用品到菸酒檳榔、新鮮蔬果,大大小小、零零總總各種瑣碎繁雜,加上小本經營,薄利多銷,一包菸也許只獲利三塊。阿姨笑笑說真的是不好經營。

現在大多重擔轉交與阿姨,阿姨很欣慰的說:現在媽媽可以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了。阿姨說蘇錫阿嬤其實非常好學,附近社區只要有辦教學班,阿嬤都會充滿熱誠的參與,會參加內加道長青繪畫班的機緣,也是在報章電視看到相關報導,就想也去參加看看好了。

從前,蘇錫阿嬤也許有關機會可以去多接觸各種事物,但她大多讓予丈夫子女,為家庭奔波一生,翠蘭阿姨希望在媽媽晚年時,能讓媽媽卸下責任能更自由的探訪自己的興趣,也同時匯整一些媽媽以前與現在的生活歷程,阿姨計劃今年十二月要招集蘇錫阿嬤曾經教過的洋裁學生們重聚回味當年趣事。

我想蘇錫阿嬤能如此活力的用創作演繹自己的生命,翠蘭阿姨是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後盾支柱,實在難得可貴,她們母女間的情感深厚也更加豐富了晚年人生規畫的一種可能。∥



外加道:和翠蘭阿姨訪談
11.3(一)撰文=許婉珣

早晨山間的霧尚未退去,一路上鮮少有車從旁經過,左側依傍著山,右側往外一望便可看見清澈的溪。還來不及將眼前的美景盡收眼底,就已抵達了目的地。翠蘭阿姨一看到我們,臉上便堆滿了笑容,招呼著我們進到雜貨店裡坐。不湊巧的是,蘇錫阿嬤在我們到達這裡不久前就出發前往台中了。不過沒關係,從阿姨的觀點出發,我們依舊能聽到不一樣的故事。車來車往、路旁的小雜貨店,生意相當不錯。

這裡賣的不只是各式雜貨,更多的是那個用錢也買不到的人情味。阿姨和我們說這種雜貨店在現代其實很難生存下去,但只要不去斤斤計較利潤、日子能過得去就足夠了。阿姨總是用很樂觀、正面的想法來看到許多事情,雖然自己也五、六十歲了,但她也同蘇錫阿嬤一樣仍對很多事情充滿著熱情,也相當有自己的想法。

聽著阿姨訴說家中所發生的事,能深刻的感受到他們家族的每位成員都很有向心力,大家會分工合作去完成事情。這或許正是蘇錫阿嬤用智慧和幽默所栽培出的成果。而蘇錫阿嬤今日仍可以這麼快樂無憂地去學習各種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翠蘭阿姨可說是最大功臣。正因為有阿姨的鼓勵與支持,阿嬤才有了更多的信心與動力。雖然只是聽阿姨轉述他與阿嬤之間的對話,但我相信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一定相當深厚且融洽,都很用心在經營彼此的關係。我覺得翠蘭阿姨是個有遠見的人,現在能做的她就要把她一一留下來,不管是影片、錄音、相片、還是文字,而之前那些快被遺忘的,他也努力地一點一滴將它找回,並記錄下來。如此,等到將來逝者已去,留下來的每一個畫面、每一段聲音、每一個文字,對後輩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阿姨她將來想出一本關於阿嬤的書,好期待能看到成果。真的很開心能有這樣的機會認識翠蘭阿姨,還和她做朋友,同時也相當期待下次的探訪。祝福這間有七十多年歷史的雜貨店能長長久久的開下去,為這個鄉下小鎮傳遞更多的喜悅。∥







【埔里紙教堂:生.命樸素藝術展】內加道(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埔里紙教堂:生.命樸素藝術展
10.1(三)撰文.攝影=許婉珣

一年一度的樸素藝術展在紙教堂如火如荼的展開了。此次策展的主題為「生‧命」,目的是希望能透過阿公、阿嬤的畫以及各類的藝術品來展現其生活意象,並讓他們能夠從中找出生命中最為深刻的印記,將之轉化為一幅幅動人的畫作。他們用畫作來述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用畫作來見證他們所走過的歷史歲月。在經歷過漫長的時光長河,時間或許從腦中偷走了許多東西,不過那些最珍貴的寶物依然鮮明地纹刻於心中,而畫筆與顏料正式開啟寶藏之鎖。

一早從桃米社區、內加道、還有從宜蘭蘇澳遠道而來的阿公、阿嬤們都盛裝打扮的前來參加他們的成果展。在記者會訪問的過程中,他們總是說自己沒讀過書、不識字,更別說是畫畫。第一次拿起畫筆,感覺比起鋤頭還重,也不知道該如何畫。但久而久之,在老師的鼓勵、還有其他成員的切磋下,有了信心。他們將記憶中的農村生活、抑或是生活中的點滴,透過畫作一筆一畫的描繪出屬於他們的故事。這些都是他們最珍視的財富、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動力。他們的創作熱情,使他們年輕,即便歲月的痕跡已爬滿了全身;但看著他們在介紹自己畫作時的笑容和眼神,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他們對畫畫的喜愛,他們是用生命在創作。縱使沒有高超的技巧,他們筆下的畫每一筆都是情感的投入,這些畫讓我們深刻體認到了他們生命的軌跡。

蘇錫阿嬤說:「太陽、月亮、星星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都來祝福她,她覺得相當的快樂且滿足。」阿嬤的圖充滿繽紛的色彩,魚兒、青蛙都開心的跳出水面,鳥兒、蜻蜓和蝴蝶翩然起舞於空中,而樹幹上的蜥蜴和蝸牛好像也跟著在歌唱。宛若一幅歡樂的動物嘉年華。

秋鳳阿嬤說:「她以前小時候養過雞和鴨所以縫了這幅圖。」

秋鳳阿嬤縫的那隻公雞相當可愛、生動,下頭還有雞蛋、鴨蛋跟剛孵出來的小雞。畫面非常的溫心調和,而且每一隻雞和鴨子,都有不同的顏色和模樣,相當厲害。

美雪阿嬤縫的樹相當可愛,上頭的花感覺就像擦上指甲油的手指一樣。而且最上頭的那隻鳥,阿嬤縫得相當精細,一針一針地將羽毛的那種紋路縫出來,還搭配了不同顏色,應再出深淺的感覺。

秋鳳阿嬤畫的蝴蝶,色彩相當繽紛炫爛,就連身體的部分也有著不同的顏色。就像是揮動著七彩的翅膀,翩然飛翔於蔚藍的天空。蘇錫阿嬤畫的蝴蝶形體相當美麗,上、下的翅膀還有著不同的紋路。粉色的蝴蝶,與翠綠的草地相映,更突顯出這隻蝴蝶的耀眼。∥




埔里紙教堂:生.命樸素藝術展
10.1(三)撰文=彭筠、許婉珣

十月一日,作為靡爛學生,早上十點到紙教堂時,還有些迷茫不清醒不知展區去向。邊走邊看,遇到宜蘭蘇西社區的老人們,原來今天展出是多個社區一起分享。紙教堂後就是展覽區域,能展示的每一個角落都掛滿了畫作。數量之多,令人詫異各位年紀過半百的老人卻如此勤奮好學。

石玲老師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訓練,他的繪畫會一直停留在小時候,在《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中也提到畫畫是一種不會隨年紀改變的事,而且畫作是源於內心的想法與印象。這些在阿公阿嬤的畫作中都能看到天馬行空思想與生命經驗中的深刻影響兩者非比尋常的特殊融匯。

寫實並不是樸實藝術的訴求,而是借繪畫或是其他的表現方式展現出年長者給予生命歷程的一種記錄形式。在觀賞作品時,經常有作者好奇地主動解釋,而他們總是不免羞澀可愛的加上一句:抱歉,不太像啦!也許是傳統對藝術的刻版印象根深蒂固的認為要讓人能理解、能看得懂。畢卡所說:「我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向小孩學習怎麼畫畫。」阿公阿嬤們都擁有著令人欣羨的能力,可是卻多少有些被自己年紀的數字給限制住,也許是下意識以為大人該甚麼都會、也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好的要羞於見人、也許,只是沒自信。跟老人相處是種有趣而充滿收穫的快樂,有時能聆聽他們對於生命的體悟;有時是身處歷史中以第一人稱講古;有時他們卻會像孩子一般天真善良充滿好奇而想像豐富。

老人其實依然充滿想像空間與變化多元,還有無可限量的發展空間。但大眾時常用既定印象框架住他們的可能性,繪畫會是一條能開拓延生老人潛能的道路,看到眾多充滿希望種子的畫作,也令人更加期待接下來會開創出如何美麗而燦爛的花田呢?∥










【音樂分享會側記】索居(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音樂分享會側記】董逸如

2014年12月27日 12:07
2014.12.26
  
  這次的活動是音樂分享會,因為這次的活動我們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策畫,所以在參與人數上也比之前多,也很感謝大家能夠在下雨天的禮拜五晚上前來分享自己的音樂故事。

  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其實各自都有點苦惱該拿出什麼歌曲跟大家分享比較合適呢?可能是平時都聽了太多太多歌曲以至於突然要選出特定幾首來分享有點小掙扎~~~而當這次活動的主持人——蘇松懋學長拿出吉他的時候大家都忍不住驚嘆一下,雖然他是吉他社的一員是大家都提前知道的,但能夠那麼近距離看到專業的吉他表演真的讓我們很驚喜!!

  學長首先分享了他自己和音樂邂逅的小故事當作開場白,一直都笑笑的他看起來十分親切,從他自己對音樂的不感興趣到現在毅然決然走上音樂之路,字字句句都讓我們感受到他的蛻變。正如先前我們提到的:「音樂在人的生活上來說是無處不在的,它們可能扮演著鼓舞人心抑或是治癒的角色。」,音樂現在之於學長可以說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了,我們都能清楚地感覺到學長對於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在他表演的過程中好幾度他都因為吉他音不準而停頓重新調音,我們都開玩笑的說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外行人所以根本聽不出來啦!但是學長說他自己就是過不去那關,覺得對音樂就是不可以苟且,聽到這裡其實我們都有一些小慚愧,但是又不禁佩服學長對音樂一事的執著!

  再來是大家的分享時間,大家分享的故事有關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有對一個歌手的熱愛,更有對那個MV劇情的深刻印象分享。從大家的分享當中可以聽到許多和自己不同的想法,例如我不怎麼喜歡這個團體,但是在這個活動中有人提出來了,他說他很喜歡,那是為什麼呢?是哪些原因讓他聽到這個音樂?又是什麼契機讓他愛上了?又例如我喜歡的音樂也一起被提出來,那我喜歡的是它主歌深沉的旋律,但是那位分享人卻說出他喜歡的是歌曲末端的小轉音,就會讓我去思考原因,進而對這首歌又有不同的新體驗。在這次的分享會中聽到了很多我之前沒聽過的歌曲,有幾首是我之後回家還偷偷放出來聽的,因為由同學的分享讓我也對那首歌充滿了好奇!在聽歌的過程中大家也分享自己的小故事,有些是平常就認識的朋友,但是並不知道他原來還有這些記憶,藉由今天的活動也讓我們不僅認識了新朋友,也對舊朋友有了更新一層的認識。

  大家分享完自己的歌曲後,松懋學長就用好幾首自創曲來為這次的活動畫下句點,當時旁邊陸陸續續還有新朋友加入我們,雖然他們來不及參與分享自己歌曲的那一部份,但是在旁邊靜靜的聆聽學長的創作歷程以及每首創作曲背後的意義,都還是讓他們沾沾自喜了呢!

  這次的活動非常的圓滿落幕,感謝所有一起來參與的朋友,讓我們在禮拜五這濕冷的夜晚,為彼此的心靈點上一盞燈......









【手作飯糰側記】索居(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索居飯糰手作】活動辦法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小時候媽媽出門上班前準備了材料,
讓你和哥哥姊姊中午一起做飯糰,自己做午餐?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小學那早睡早起的時期,
無端在清晨起床,
撞見媽媽在廚房捏飯糰準備早餐,
一時興起便一起動手做?
飯糰之於我,就是童年的回憶,兒時的滋味。
若你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就來索居一起體驗吧!
--------------------------------------------------
*時間:12/5本周五晚間六點半
*地點:索居
*需攜帶:30元、欲包入飯糰的材料



【手作飯糰側記】
作者:林芳宇
地點:索居
時間:2014年12月5日18:30

12/5晚上五點半,我們準時出發採買材料,一人挑選一項想要包進飯糰裡的內餡,於是就有了肉鬆、泡菜、海苔、玉米再加上最重要的白飯,這絕佳的組合。

抵達索居後,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趕緊收拾桌面,準備大展手藝囉。不過當然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像是玉米罐頭我們忘了準備開罐器,索居方面往常也沒有使用這個工具的習慣,於是我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派出一個人向附近鄰居借,鄰居阿姨很熱情,索性直接幫我們開了呢。就在我們以為可以開始時,又發現泡菜的玻璃罐鎖太緊,我們怎麼轉也轉不開,泡菜罐就在我們三個人手中傳來傳去,看誰能打開他,後來我們之中有個人靈機一動,想起平常媽媽在家裡開罐頭的樣子,於是開始拿湯匙敲打罐頭的鋁蓋,「鏘—鏘—鏘—」沒多久,果真轉開了罐頭呢。從玉米到泡菜,小意外總算落幕,我們總算可以正式開始我們的活動了。  

手作飯糰我想最特別的就是──沒有正解。意思就是,我們不需要依循著特定的步驟,只要餡料能包進飯裡,那就是飯糰了。我們也是因此選擇飯糰來進行手作活動的,不需要過多的規範和準則,我們就這樣邊隨意漫談,邊進行手邊的飯糰製作。這不就很像家裡的感覺嗎?輕鬆、自在,親手做出的飯糰比起外面賣的,當然更多了些溫度。我們開始聊起各自的童年,發現到雖然一樣是「飯糰」,但是我們記憶中的樣子卻都有些微差距。有人覺得要有海苔、有人覺得醬瓜超重要,像我就是第一次吃到泡菜餡料的飯糰,覺得十分特別呢。形狀上,多數都認為是圓圓的,像一顆球狀,但是捏一捏,也有變成長條形狀的飯糰。

飯糰,代表的是我們童年的回憶,每個人的童年當然都不一樣,於是飯糰在形式上有了各式各樣的變化,但這又如何呢,是吧?因為本質上他都是代表了我們心底最柔軟而溫暖的一塊記憶。孩提時期,家人親手捏的飯糰是家的溫暖、是記憶中佳餚,如今,我們捏的飯糰雖然少了家人這一味,但是在外讀書的我們能夠吃到一道手工熱食,還是我們自己親手做的,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而且自己做的食物怎麼樣都覺得是特別美味的啊。

很開心這次能夠在索居和大家一起手作飯糰,一起聊聊天,一起做些什麼,一起坐下來享用食物,這些都是很值得珍藏的回憶呢。












【美食拍賣會活動側記】索居(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美食拍賣會】活動辦法:

「享受美食就是享受人生」──SABATINI創始人
「美食」是指美味的食物?還是美好的食物呢?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

11月23日晚上七點整。
請帶著你們心目中的美食來到索居 Solitude_參加這場拍賣會吧,我們將藉由遊戲讓大家更能夠了解台灣美食背後的故事,從分享讓「品嘗」這件事,擁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遊戲規則簡單說明如下:
1、當日請每人準備兩道美食,第一道是自己認真用心準備的食物;第二道,是超級普通的每日食物 (兩項美食「總價」為200-250之間)
2、用心準備的美食請用「不透明袋子」裝著,保持神秘,記得不要被人發現喔;)
3、準備吸引人的美食介紹詞,詳細拍賣規則將在入場後與各位說明。

敬請期待。


【美食拍賣會活動側記】
作者:陳俞華
地點:索居
時間:2014.11.23

今天的活動規則是每人必須準備兩項美食,一項極其普通,另一項十分特別。特別的美食必須用不透明袋子裝著,不讓其他人看出它是什麼。入場時發放籌碼並以拍賣會形式進行。

在活動開始前的一小時,原本寧靜的索居就熱鬧了起來。我們三人開始裁紙、寫字,製作籌碼。一個籌碼的價值該是多少呢?討論許久還是沒有個定案。想了再想,「啊!一個籌碼的面額就是一億元好了!」有人這麼說。原本覺得這樣是否太浮誇了呢?但最後還是決定是一億元了。因為啊,今天的美食都是參加者們精心準備甚至舟車勞頓回家一趟才能夠帶來分享的,光是憑藉這一點,這些美食就無價了。

晚間七點,活動準時開始,依序發放了籌碼,每位參加者都是擁有25億的大富翁!這時候主持人神秘兮兮地將食物放入箱子中遮起來,然後憑自己的感覺去形容這些食物的外觀、適合的年齡層等。參加者只能胡亂猜測那到底是什麼並決定是否要喊價。有的人用高價買到食物,讓提供者大賺一筆,去買更多食物,有時用低價成交,讓提供者扼腕。許多美食來來去去,拍賣會進入白熱化,還讓參賽者去前面輪換主持人的角色,這時候才發現,原來要描述那些食物是多麼的不簡單啊!常常內心很多想法卻一個形容詞也說不出!

在拍賣完所有食物後,有些人依然是大富翁,有些人已經成為小窮人,不過唯一的共同點是每個人都收穫滿滿。大家無私的將自己獲得的食物分享出來,有牛舌餅、柿餅、麻糬、杏仁千層酥等,一起坐下來聊聊天,享用美食,真是最溫暖開心的時光。

食物對我們來說是每天必須的,但除了是必需品之外,享受美食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美食為什麼會是美食呢?是個人的主觀意識,而好吃也是相對於不好吃而來的。每個人感受的差異,我想也是這次活動的有趣之處,在看不到的情況下憑著介紹人的主觀意見去決定是否要花大錢進行競標,可能在花了錢之後覺得根本不值得,也可能得標後覺得物超所值。

這樣的不確定性,就像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面對的一樣,有時候往往用別人的眼光、別人的理解,在看到之前就先認知了一件事情,但是總要在實際接觸之後才能真的了解,是好是壞,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這是我們的第一場活動,也許未來還會有好多好多場,我想藉由活動我們能體悟到的是活動當下的快樂,還有更多的是用心體會後延伸出的深刻感受。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
洪巧盈、張椏涵/採訪

老街,充滿懷舊以及塵封的回憶,是個值得讓人細細體會並暫時擺脫現實生活中的忙碌來好好走一遭的地方。

而透過學校的課外參訪課程,因緣際會之下有了來三峽老街走走的機會。
三峽老街的外觀是以磚紅色調為主,和電影裡「大稻埕」所呈現的老街風格一致,散發出濃濃的古早味,此時若有穿著白色背心的老伯伯騎腳踏車經過,還真會讓人有種時空錯置的錯覺呢!

而除了外觀,若不是在假日人潮眾多的時候前往,更能體會出三峽老街寧靜、悠閒的步調,往長長貌似沒有盡頭的走廊一望,整排的店家都散發著古樸的氣息,在一間間小店穿梭的我更有強烈的感受,紙扇、童玩、豬血糕,更強調了三峽老街的獨特。當然,若是要說這邊的特產,不得不提的便是金牛角麵包,經過店家便可以聞到撲鼻而來的香味,只是稍稍望著那金軟酥脆的金牛角一眼,店家便會熱心的拿出一小盤的金牛角供遊客試吃,非常具有人情味。

而除了在地特產之外,若有熟人帶你遊老街,那你就一定知道絕對不能錯過的-東道飲食亭。店的外觀是擺放著一部黃包車,有著和現代不同的氛圍,而踏進店門口,便可以聽見裡頭傳來復古的歌曲-夜上海。也許是剛好播放到此首歌,卻讓我有種和張愛玲小說的年代不謀而合的感覺。但是若是說到食物,卻是古今兼具,有古早味排骨飯、珍珠奶茶等等,輕咬一口排骨再配上滋味滑順的珍珠奶茶,真心覺得沒有白白來一趟呢!

而到了旅途的最後,當然不忘去三峽祖師廟稍稍拜上一拜,不僅求心安,也算事到此一遊的證明吧!可惜時間真的倉促了一點,沒能花更多時間,好好體會三峽老街的美好,也沒能多記錄下在三峽老街的時光。

再返回埔里的車程上,想著今天的所見所聞,三峽老街的古樸、寧靜,絕對會是個下次還想再一遊的景點,只不過建議挑非假日的時間來吧!可以體會到跟假日熱鬧擁擠截然不同的感受。在三峽老街漫步穿梭、放鬆心情,擺脫平時的紛紛擾擾,何嘗不是個好選擇呢?當然,務必記得好好嘗上一口前文所提及的美食,再加上三峽老街的舊建築與風景,整個旅途才算完整!

向山之旅

向山之旅
邱志軒、高愷風、洪宗和/採訪

日月潭的向山遊客中心,一直是頗具盛名的地方,來到暨大時就時常想趕赴那裡窺探其面貌,因此我們這一組,趁著晴空萬里、朗朗乾坤的週末,騎著機車,滿載雀躍之情,興沖沖地前往我們的目的地,來揭開它的美麗面紗,用我們的雙眸見證震懾人心的波瀾壯闊。

在要去之前,我們事先上網瀏覽其相關資料,才發現原來它在2011年落成,在此已經巍巍佇立四年之久,而經過一番舟車勞頓,我們終於到達了目標-向山遊客中心,映入眼簾的建築物,撼動人心的悸動,瞬間驅趕了我們的疲累,它落落大方,簡單俐落的外觀線條,一筆一劃勾勒出外在雛型,單一的淺灰色調與內部平鋪翠綠欲滴的青草相映成趣,內部的流線型水道,蜿蜒環繞,水光瀲瀲,讓我們不禁感覺到遊客中心的外剛內柔,蘊含禪意啊!

而當我們踩著悠閒的步伐沿著一樓的水道中看著恣意游動的小蝌蚪時,聞到空氣中飄來一縷濃郁茶葉甘味混著蛋香味,我們飢腸轆轆的饞意瞬間被勾起,依循這味道,我們快步前往一間位於一樓外緣的向山咖啡館,裏頭竟然正賣著鼎鼎大名的「所長茶葉蛋」,可想而知,我們自然抗拒不了它的誘惑,買了三顆熱騰騰的茶葉蛋,果然名不虛傳,咬下的瞬間,齒頰滿溢出茶葉蛋香,蛋白在舌尖跳動,佐以水沙漣的山明水秀,正是人生一大享受,夫復何求?而我們意外發現不少暨大學生,也正在咖啡館外頭愉悅地拍著畢業照,以攝像頭紀錄求學期間與學生相伴的山靈水秀啊!

解饞後的我們,信步往遊客中心二樓邁進,當一踏上微微傾斜的屋頂,赫然發現可以遠眺水沙連的湖泊與山頭,飽覽其旖旎風光,使我不由自主想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其中所載:「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這正與我眼裡的壯闊景象相符啊!不但開闊了我們的胸襟,也使心情為之一暢。

而我們也發現有不少人騎著腳踏車,沿著環繞周圍的自行車道,這也是適合全家出遊的好地方,不過由於時間稍晚,我們無緣以單車環遊,成為我們此趟旅程的小小遺憾!最後,我們滿載偌大的感動,伴隨彩霞與倦鳥而歸,這真的是值得下回重遊的景點呀!

旅遊札記_日月潭之旅

旅遊札記_日月潭之旅
張呈愷、王思云/採訪

埔里人一定要去的地方一定是日月潭,但是我相信日月潭一定每個人都去過,不過這次我們是凌晨去。

在早上的3點多我們一群人起床準備前往日月潭,只為了一睹清晨的風景景色,我們的代步工具是摩托車,所以我們用身體擋著身上的風,且那寒冷刺骨的風就像刀一樣,直直的刺入我們的皮膚,把風生生地灌進來,真的不是普通的冷~

我們用盡力氣硬是要到達目的地,雖然真的很辛苦,不過我們所看到東西比我們辛苦的部分還要值得,日月潭的風景美不勝收,彷彿峭壁那樣鬼斧神工,不是普通的美麗。

我們就在那玩著水,看著水裡的魚,經過的船,隨著天色漸漸變亮,霧也越來越少,整個日月潭也恢復它的清晰,潭的顏色也變回那美麗的碧色,它就靜靜的變回原本樣貌的日月潭。

這是晚上跟早上的差別,天色真的差很多,但是這樣的日月潭一樣很美,我覺得大自然是最漂亮的最喜歡的美麗風景。這是我目前為止最美的風景,因為是在一大早迷濛的霧中忘的感覺。

接著我們往另一個方向去,就是伊達邵,在經過那之前會遇到一座廟宇,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哪裡吧!!!沒錯!!就是文武廟喔。很大很漂亮,我們第一次來所以就進去看看喔!因為我們很早就去了,所以觀光客也不是很多,不過還是有人在的,裡面也是我想像的氣宇喧天,是一個很不錯的觀光景點

然後就往原本我們要去的地方前進囉,就是超級美的伊達邵。我一到那邊,人煙稀少,真的很安靜超級適合欣賞風景,天色就像一片海似得湛藍,加上遠方山的碧色,美得我彷彿置身在一幅畫中,第一次看到這麼美的湖加山的模樣,讓我想一直住在這裡不想離開!!!

買了原住民傳統手鍊當作我來過這裡的證據,也是紀念品,我真的很喜歡這裡,來到這就有種熟悉感,好像我很久很久以前來過似的,不過不管怎樣我還是會再來的,畢竟4年都會生活在這沒有海只剩下湖可以欣賞的南投。

因為我們都很早就出門,所以幾乎沒睡到什麼覺,大家欣賞那麼美的風景,又在安靜,空氣又新鮮的地方就這樣睡著了,真是辛苦騎車的人了,不過就算在疲倦我們這次的日月潭之旅也是很開心的過,真的是很難得的回憶呢!

讓我最記憶深刻的是在早上日月潭時有一個男生因為踏到青苔所以整個人滑進湖裡,在這冰冷天氣很難想像他怎樣度過這超級酷寒的天氣,雖然我們當下是很緊張,但是一知道他沒事就一直開懷大笑,覺得他真的很不幸運。我們因此特地去拿他衣服,怕他真的因此生病。 所以不管怎樣,一定要為自己創造一個未來可以回味的回憶,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勇敢的做你想做的事,不要看其他的眼光,衝吧!

一段充滿愛與關懷的心路旅程

一段充滿愛與關懷的心路旅程
周光妤、黃薾萱/採訪

記得那天下著小雨,冷風颼颼的吹著。因為怕打擾到老師,於是我們抱著些許不安的心情走進了諮商中心。一進門,姍珊老師就熱情的向我們打招呼。不顧手中繁忙的雜物,老師便坐下來開始講述她的故事。

原本以為在諮商中心工作的老師們,大學主修的都是心理相關的科系,然而姍珊老師在大學時主修的是較具有服務性質的社會工作學系,較近似於幫助這個社會上生活需要安頓與補助的人們,姍珊老師說因為家中是從事服務業,從小有許多與人相處的機會,自己也覺得與人相處的感覺很棒,因此就讀了這個科系。

姍珊老師曾到過”受暴婦女安置機構”實習,這段日子深深影響了她,很多時候問題真正的解決,是需要來自內心的力量,若只是治標不治本,有一天相同的問題會再浮現,因此後來碩士決定研讀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其中一項便是出自於想要瞭解人心中最初力量的渴望與期待。而為何選擇大學的諮商中心呢?姍珊老師說在大學城中,學生的種類比較多,需要處理的事情也比在國高中所要面對的事情還要複雜許多。原本姍珊老師以為唸完輔諮所自己就能面對所有不同的案件,但真正接觸到後才發現人是很複雜的動物,事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而處理與理解的方式也大不同,光是心理學學派就存在著不同的主張,但這些與最初想法的落差並沒有阻擋姍珊老師停止對於人們的熱情與關心。

大家應該很好奇,身為一個專業的諮商師,情緒是否也會隨著對方的心情而起伏。老師認為這是難免的事,但是在諮商的過程中若出現類似此種情形,你必須告訴自己,是該把這份情緒收好的時候了,”情緒是他們的,不是我的”,擁有情緒區隔與照顧自己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當對方在詢問你及請求你的幫助時,若太過情緒用事,多少也會造成對方的壓力。諮商,並不是能夠完全徹底的幫你找出解決方案,但是它是一種心靈的陪伴與成長,透過瞭解相關的家庭背景、時間點、理想與現實的考量,帶著人們檢視自己正所處的問題點。

畢業後,姍珊老師來到國小擔任一年的特教老師,在接觸這些孩子之後,姍珊老師便下定決心要更加的在這一塊付出心力,不管是語言表達不清、自閉症、智能障礙的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有些像是聽障、視障的孩子其實腦袋是非常靈光的,但他們總是希望能受到別人的幫助,而珊姍老師總是試著去領導這些慧心同學去突破自己,跨出更大的一步。

會來到暨南大學是因為學校剛好開缺,很開心能有這樣的因緣際會讓我們遇見姍珊老師,而學校內的諮商中心,是一個能讓你抒解壓力,說說心裡話的地方。或許某一天你剛好經過,不妨進去看看,或許會找到心靈深刻的解脫喔!

台中美食之旅

台中美食之旅
羅孟竺、簡靖瑜/採訪

這個周末,我跟另一個家住台中的同學,帶著家住高雄、彰化的同學到台中玩,充當一日導遊。一下火車,我們去吃銅鐘有名的冰店---「宮原眼科」,特別的是,住台中那麼久,這也是我第一次吃。它的價格並不便宜,而且現在是冬天,但我們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可見它的有名程度。其中我覺得70%花果聖多明尼克巧克力冰淇淋超級好吃!一點也不會太甜膩,配上旁邊的香蕉片,真是意外的絕配!我覺得宮原眼科真的不簡單,排隊要排非常久,卻依然不減顧客的熱情。

接下來我們到勤美商圈,因為我高中學校在這附近,有著特別的熟悉感,腦海浮現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沿著綠園道走,有義賣活動、街景藝術,還有泰迪熊嘉年華,走在這裡讓人有一種放鬆的感覺,老人在散步、小孩快樂地奔跑著、這裡絕對是休閒午後的好去處。

傍晚,我們搭BRT前往東海夜市,雖然在我家附近,但我也很久沒去了,剛好藉由這次重溫一下東海的熱鬧。他雖然沒有逢甲夜市有名,也沒有比一中街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衣服、包包、美食應有盡有。我們先到「豆子」芋圓仙草店,點了一碗招牌仙草凍,他們的料很簡單,單單只有仙草和芋圓,卻也有著簡單的美味。接下來我們又吃了半月燒、章魚小丸子、臭豆腐……其中半月燒我們點了牛肉起司,雖然吃起來感覺熱量很高有點罪惡感,但連我這個平常不太吃牛肉的人都覺得非常好吃!!再來我們又吃了地瓜球,這家是我每來必去的地方,老闆人非常好,因為我們到時它已經到打烊時間,所以老闆竟然把剩下的都送給我們!回家前同學點了一杯綠豆沙牛奶,他說這是他近期喝過最真材實料的,這些種種都讓同學感受到了台中夜市的純樸與溫暖。

雖然這只是小小的台中旅遊,但卻讓外地人更認識台中,也讓他們感受到看似冷漠的大都市也是很有人情味的。除此之外,也讓我這個台中人體驗了許多不同以往事情,從小住在台中,卻很少真正用心感受這座城市,其實我覺得同學才是真正導遊,是他們讓我有機會去更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家鄉,讓我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自己的家鄉。

   

大器非凡

大器非凡
林汐秦、 賴貞穎/採訪

鶯歌的陶瓷一直是最有名氣的,這次我們來到了鶯歌的陶瓷博物館,一睹許多大師的作品風采。步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蛇窯,是來自水里大名鼎鼎的-蛇窯,蛇窯所需要用的燃料因所在地不一樣而有所不同,製造出來的陶瓷,也都跟日用品息息相關,讓我們明白藝術原來是如此貼近生活!當我們走入蛇窯中時,心中有種奇妙的感覺,好像走入探索隧道裏面,開啟了一趟陶瓷的奇妙之旅。

我們參觀許多展覽,一樓所展出的「志陶緣藝」,代表著鶯歌陶瓷博物館有一群熱情付出與奉獻的志工,他們不只服務了外地來的遊客,也去參與了陶藝培訓課程,這樣不但提升服務品質也精進專業知識與技能。這個展覽包含了許多志工的創意與巧思,展現出他們對於生活的省思,看完後有股感動湧上心頭,從原本的門外漢到可以做出許多專業成品,他們的精神令人著實欽佩。許多作品都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從他們的配色調和到作品形狀,甚至是雕刻細緻的小部位,其細膩令我們為之驚嘆。而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是「休休有容小口瓶」,它的雕紋精緻簡單又不失大方,它背後的寓意代表著「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在欣賞此作品時,我們能接收到作家對人生的態度,與作品有所交流,深刻地體會到陶瓷作家的感觸。另外,解說員也強調,製陶不僅能夠了解作者的理念,更能從中連結與土地的情感,從製陶到上色都是用泥土慢慢捏製而成的,這是個踏實且美妙的創作過程。

    這次的陶瓷之旅,增加了我們對陶瓷以及文藝的興趣,文藝不像一般人想的那麼枯燥乏味,若能試著將自己沉溺在那環境中,會不知不覺被文藝氣息所薰陶。簡單樸素的茶具、充滿非洲原始風格的自然作品、精美典雅的青花瓷無一不深深吸引著我們。這些作品不僅融合創意,更承載作者的意念,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紀念作者與這塊陶土的情感,例如一份作品捏製許多雙鞋子,上頭擺置了一到門,題目是:回家,我們想這份濃郁的思鄉情,也透過作品將其情感不露痕跡傳遞到觀賞者的心裡了!

    藝術,源自於心,無論是作家抑或是觀賞者,發自內心用心體會,處處皆是美!



九張桌子食記

九張桌子食記
林亞歆、劉培儀/採訪

在一天疲憊的課程過後,疲累得我們決定放棄了天天光顧的學餐去尋找山下新的美食,雖然那天的天氣十分寒冷,但仍不減我們的興致。下了校車後的我們迷惘的走在總站的街頭上,靈光一閃的我們決定往漆黑的小巷子走去,走著走著,我們被一間溫馨的小店所吸引—及是慕名已久的九張桌子。

位於埔里圖書館旁附近不到一分鐘的路程的九張桌子是由一個小家庭所經營的,裡面溫馨的擺設和暖暖的燈光都深深的溫暖著我們,讓我們一同忘卻了今夜的寒冷。我們選擇了餐廳內最角落的位子坐下,老闆娘也相當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菜單裡的餐點,餐點都是走平價路線,算是學生都可以付得起的價格,而且每道菜都看起來十分美味,讓我們食指大動,我們分別點了肉醬焗烤燉飯以及青醬雞肉義大利麵,在餐點還沒到達之前,陣陣的香味就撲鼻而來,更令我們驚訝的是,點主餐就附贈飲料、南瓜玉米濃湯以及特殊的三角餅,老闆娘建議我們三角餅可以和濃湯一起食用,這樣味道更好,濃濃的南瓜香味讓我們忍不住多品嘗幾口。不久之後,我們期待已久的義大利麵中於上桌了!品嘗過後發現即使是平價的義大利麵餐館,也能享有色香味俱全、料又豐富的料理。餐後,老闆娘送上柳橙汁,我們邊品嘗著邊用心地欣賞餐廳內的擺設,好奇為何取名叫做九張桌子的我們忍不住自己算起了餐廳內的桌子數量,果不其然剛剛好就是九張,雖然餐廳裡面的桌數並不多但是從店內滿滿的客人可得知這間店在埔里算是小有名氣也相當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而店內裡的擺設也透露出濃厚的異國風卻又不失溫馨氣息。那時的我們因為比較晚下山所以吃得比較晚,剛好當時遇到了老闆娘一家的用餐時間,於是在我們用餐的同時也不時聽到老闆娘一家歡愉的笑聲,我們從他們的談笑間也感染了他們一家溫馨的感情,所以即使我們身在異鄉卻也依然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滿足的我們離開了餐廳,腦子裡卻不斷回味著方才的美味以及溫暖,發現埔里真的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我想未來的四年我們一定會在這裡創造很多幸福又美好的回憶,滿載而歸。

   

動物的守護者─陳明進

動物的守護者─陳明進
林琬柔、林宜慧/採訪

埔里動物醫院,坐落於埔里的市區旁,雖然交通方便卻又有著安靜可供寵物休息的寧靜。在訪問前,可能因為這次要訪問的對象是醫生,讓我們不免緊張,不過訪談中醫生親切和詳細地回答我們的問題,讓我們不知不覺中放鬆地完成了訪問。

  陳醫師當初選擇這個行業主要是因為他大學所就讀的科系─嘉義大學獸醫系,他說獸醫系的學生畢業後,除了選擇自己出來開診所外,也有留校任教職、畜牧相關產業、動物藥品檢驗……等等。

在訪問過程中,正好有位婦人帶著她的愛犬來看病,聽婦人描述,狗狗大概是食慾不振、腹瀉,陳醫師聽完熟練的處理,為狗狗打針並且開處方,婦人離去後,我們問陳醫師,如果遇到不明理的寵物主人,該如何應對?陳醫師回應;「其實每種醫療行為都會有糾紛,不論是對人或者是動物,因為動物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體質,這是無法預期的狀況,例如;對麻醉藥的過敏反應或者每隻動物接受麻醉藥的程度都不同。」另外陳醫師也提及,不講理的客人大多都是對看診的價格以及醫療意外較有爭執點,但這是開業無法避掉的風險,靠的還是經驗來解決。

    開業以來,最讓陳醫師印象深刻的病人是紅毛猩猩,在動物保護法還沒立法前,泰雅渡假村曾用一台大貨車,在園區內的紅毛猩猩來看病,紅毛猩猩由於體積過大,無法帶上診療台,陳醫師只能走到貨車內去替紅毛猩猩看病,是個很特別的經驗。

    在寵物的疾病裡,大多和人類一樣有季節性,像是夏天常出現皮膚病及黴菌,冬天則是腸炎及流行性感冒,而「預防勝於治療」希望主人們能好好注意自己的寵物,除了定期施打疫苗,也要隨時注意自己寵物的身體狀況,別失了心讓寵物生病後就棄養,此外,陳醫師說目前在埔里晶片的植入率僅五十分之一,自費施打疫苗的比例也不高,除非政府免費供給施打,施打的比例才會提高,像去年狂犬病疫情發生時,政府有提供全台免費的疫苗,埔里動物醫院總共施打了超過三千支的疫苗。

    很高興能藉由這次的訪問,了解到很多有關於動物的相關知識,陳醫師也常常幫學校動物保護社解決很多狀況,真的是位名符其實的動物守護者,謝謝陳醫師!



索居

索居
徐楚婷、林子云/採訪

看著替班上保管的水沙連大學地圖,眼睛飛快地被「索居」這兩個字給吸引住,「這應該是個小社區吧!」我們是這麼想的。接著我們倆搭著校車來到這個地方,跟著Google Map來到一幢房子前,我們佇立在這棟房屋前呆了半晌,再三確認手機上的地圖,才半信半疑走向前,探探這棟房子到底是不是我們在尋找的索居?鐵門拉下,也不見半個人影,我們卻被門外的刊物雜誌還有佈置給吸引住了,原本想說拿了一些報刊和名片就要打消念頭、另尋他處,但是-恰巧有一位女生把摩托車停在索居前的騎樓底下,詢問我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原來她是徐老師,是一位畫畫老師,她說索居的主人不在,但是非常熱情邀請我們進去坐坐。

索居,Solitude,一個青年旅館•公共空間與景點。索居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有些疑惑外加不解-不同於先前所熟悉的青年旅館那般簡單乾淨的擺設,反而,滿屋子的手創作品以及有機農產品、牆上畫風奇特的畫作一下子映入眼簾;另外,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是一旁看似與這個藝術空間不搭嘎的「我是人,我反核」、「反服貿」等時事議題標語,加上一旁桌椅的擺設,簡直像極了現代沙龍!經過詢問才知道,眼見的客廳是個開放的討論空間,也會舉辦一些活動,平時還有集會,不論是討論時事議題,或是埔里當地的近況,會不時到索居這個地方。碰巧,我們前腳才踏進索居,一位爸爸帶著小兒子後腳就踏進來了,我們沒有作聲,默默觀察他們在做些什麼。

在索居有一位女老師,我們稱呼她為徐老師,那位爸爸和徐老師談了一下子,就和小弟弟說再見,要他在這裡別調皮、好好聽老師的話。後來徐老師把圖畫紙和彩色筆拿出來,全神貫注地指導他畫圖著色,看著這樣溫馨的畫面,在這樣的空間裡,一點都沒有違和感。

索居所給我們不同於以往的感受,它的整個感覺帶給我一些啟發:有理想、有抱負。想要有一番作為是上天給我們青年一個得天獨厚的機會,涉世未深的我們,毋需顧慮太多,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支持我們所認為真正的公平與正義,沒有太多世俗的束縛,也沒有外在壓力,只管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那就足夠。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即便不是大富大貴,但是覺得充實有意義的生活,每一天都認真去體會每一個小細節,接受、並享受這樣的生活,那便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了!

 

旅遊札記

旅遊札記
王俐鈞、胡禾芳/採訪

當行政學的老師告知我們班下周三將離開校園,遠至臺北三峽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參訪時,我們感到無比興奮,終於能夠一窺國家最高層級的教育研究機構了。

    引頸企盼終於來到這一天,搭乘兩個多鐘頭的巴士後我們抵達第一個目的地――鶯歌陶瓷博物館,解說員帶我們從一樓的蛇窯開始參觀,一路解說陶瓷的歷史,陶器的製作過程及各種製作方式,而後,來到二樓的「大器非凡」特展,那兒展出了許多陶藝家的藝術作品,匠心獨具令大家讚不絕口,真想帶一件回家收藏。

    時光飛逝,參觀完博物館後也到了中午用餐的時間,我們一行人來到三峽老街,因為時間壓力的因素,只能胡亂用些麵點,無法深入地探索美食,所幸有買到當地名產――金牛角麵包品嘗一番。

    等大家都填飽五臟廟後,巴士載我們駛離三峽老街,抵達今天最後一個但卻是最重要的目的地――國家教育研究院。

    接待我們的是主任秘書郭工賓先生,他向大家介紹了國教院的成立背景、組織架構以及核心價值,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核心價值「QUITE-A」,這是由六項核心價值所組成的英文縮寫,分別是品質(Quality):凡是作對,也要做好,品質保證。團隊(Unity):相互合作,同心協力,展現團隊。創新(Innovation):集思廣益,願意突破,勇於創新。真理(Truth):不斷研究,發現事實,追求真理。卓越(Excellence):持續精進,奮力向前,邁向卓越,還有最重要的行動(Action):品質、團隊、創新、真理和卓越,不只是理念的倡導,更需要行動的實踐。

    他還提到國教院之研究發展重點是從事教育制度、政策及問題之研究;建置教育政策與民意調查資料庫,提供教育決策所需資訊及專業諮詢。以及建置各級各類教育人才能力指標;研究及實驗推廣教育領導人才之研習模式與培訓課程。還有從事學術名詞、工具用書及重要圖書之編譯研究;建置圖書數位服務資料庫和進行系統性教科書之研究與評鑑;教科書資料採編及數位化,最重要的是研發及建置教師資格檢定考試題庫、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學習成就品管機制,以改進評量工具之適切性與公正性。

    經由郭主秘詳盡地解說,我們了解到國教院背負著重大任務及巨大使命。雖然我倆只是就讀教育科系的小小一份子,但依舊會懷抱著有教無類的精神,持續在教育這塊領域深耕下去。

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

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
趙彥淳、蔣和成/採訪

在暨大校園的某處,每天路過的人不計其數,也有許多人幾乎每天都會經過這個地方,但在經過之餘真正進入這個祕境的人卻屈指可數。圖文部,對於住在山上的暨大人來說可說是一處兼具雜貨店、書店及郵局功能的萬事屋,但根據老闆娘的長期觀察結果,並不高,而在全校的學生裡,科院學生屬購書率最高,最低者為歷史系。相較之下,學生購買生活用品的比率則因為便利性較高而顯得相對頻繁。

在進入圖文部後,仔細觀察便可以發現,除開迎接聖誕節所做的裝飾外,整體的店面風格偏向中國風,這是老闆希望整間店瀰漫溫馨氣氛所進行的設計。而整個圖文部的裝潢設計也全由老闆一手包辦。

    經過老闆娘的口述得知,暨大的圖文部隸屬於昶鋒公司,開設的時間還不算太長,大約在暨大經營了三到四年,而在來到暨大開設圖文部之前,老闆及老闆娘的店面開設在玄奘大學,並已經營了約十六年的時間。在營收方面,令人大吃一驚,暨大圖文部的營業額相較於玄奘大學,足足少了一半!究其原因,老闆娘感慨的說,主要是近年來手機產品愈來愈便利,電子書及網路下單的風潮也日益盛行,在科技發達的衝擊之下,會來到書店買書的客戶真的是少之又少。在郵寄服務方面,也漸漸被隔壁的小七所取代,畢竟連鎖超商具有物流中心,可以將貨品及宅配商品的運費壓低,但圖文部為小本經營,在進貨時出版社還會加扣運費,成本與超商相比明顯為高。在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暨大圖文部僅僅只能將收支平衡,光是書本收入根本無法負擔店租,更遑論那微薄的利潤了。

    儘管收入不豐,老闆還是決定轉移陣地來到暨大,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老闆娘那顆熱愛家鄉的心!因為老闆娘的老家在南投,在進駐暨大開設圖文部之後,只要有閒暇時間,便可以立刻返家與家人團聚,也省下了舟車勞頓之苦。老闆娘也提到一段發人深省的肺腑之言:收入多少都不是所要追求的目標,重要的是能空出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聽完這段話,我不禁反思,許多人都要在事業有成之時才肯回鄉看看家人,否則就會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感,殊不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旅遊札記

旅遊札記
洪乙芹、蘇淯湘、張婷婷/採訪

今天全班來一場台北的參訪之旅,雖然叫參訪,但我們也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像是鶯歌博物館和三峽老街。或許我想想,它應該是一場實為旅遊,名為參訪的一天旅程吧。

對困在埔里已久的我們來說,要去台北一日遊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唯一讓我們困擾的是,我們一大早就要起床。上了遊覽車,每個人都還帶著惺忪的睡眼。有的人選擇繼續睡覺,有的人選擇看電影,而我呢?我則選擇欣賞窗外的美景。當車子快速地行駛向前,窗外所有的景色都像在賽跑一樣,就像一幕一幕的幻燈片不停地播放著,好像要準備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時腦子不清楚的我感覺自己好像做了一場夢,直到抵達目的地時,所有的一切瞬間停止,一下車,我真難相信自己抵達了台灣的首都─台北,感覺好陌生但又好熟悉。

首先,我們抵達了鶯歌博物館,剛走進去時,迎面迎接我們的就是一棵超大聖誕樹,果然台北不只走在時尚的尖端,連跟隨這應景做改變也是如此的迅速。沿著博物館再往前走,我們在解說員的帶領下穿過一個「蛇窯」洞穴後,進入了瓷器的世界。千奇百怪的瓷器背後原來有那麼多的原理和設計師的理念,不管是溫度,或是用不同的方式燒,都會造就不一樣陶器的樣貌和顏色,頓然間,我覺得其實我們也都是那擺在架上的一個個陶器,彼此的背景都不同,加上後天的想法,造就出不一樣的每個人。跟隨著解說員精彩詳細的介紹,我們也慢慢地進入瓷器裡的世界,雖然最後礙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提早的結束陶瓷館的旅程,但我相信裡面一定還有好多好多寶貴的知識是我們尚未帶走的。接下來,就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光─三峽老街的覓食。我相信大家一聽到三峽老街,最被人家注目的就是金牛角拉,不管是我們,還是其他的遊客,每個人手上都一定要有一個金牛角才對味。走在三峽老街裡,充滿了古式建築,所有建築的背後感覺都代表一段歷史,代表一段先人的回憶,我們無法坐著時光機回到過去,但走在三峽的街道上,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老街雖不長,但光是細緻的雕刻,和難得一見的紅磚頭就足已飽受眼福。最後一站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頭戲─國家教育研究院。隨著情境的不同,大家的表情也轉的嚴肅些,原本我以為公務人員都是那種很嚴肅的臉,但沒想到她們人都超好的,還怕我們餓著,而準備了小點心,完全沒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距離感。他們帶領著我們參觀裡面的種種,或許這裡會是我們以後融入的一個大家庭呢!因為跟我們的科系有緊密的結合。我們坐在一個會議室裡,和主計秘書的一問一答,讓我們更能了解裡面的運作,也許我們也因為這次的參訪,讓我們也免強的跟教育擦上了一點邊,但要深入地走進去可就要更長的一段時間了。

台北和埔里,遠遠3小時的路程,不只距離、時間,我覺得光是一些人文景觀就有很大的不同,或許台北會成為大家嚮往和想挑戰自己的地方不是沒有原因的。豐富的資源,但也不缺少濃厚古早味的老街;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地方,但也不缺少和藹的高階公務員。我想這趟旅程,不只是參訪,還拉大了我們的視野,人不能總是那麼容易滿足,藉由外面帶給我們的不同刺激,我想這趟旅程就必定有它的價值了。

甜點味,幸福味

甜點味,幸福味
廖亭維、凃喬薰/採訪

遠離市區的喧囂,這家「布丁將-甜點工坊」位於國道六號終點站附近。乾淨透明的玻璃窗裡頭映照著店內典雅的擺設,舒適寬敞的空間讓人不禁心情放鬆了不少,我們踩著輕快的步伐,走入店內。

  老闆味正琳是為返鄉青年,兩年前在台北擔任電腦工程師,以及從事行銷、業務相關的工作。由於工作與生活壓力過於沉重,再加上母親的一場大病,讓他決定回到家鄉創業,並照顧身體不適的母親。

跑道的轉換讓他反覆思索長達一個月之久,但又為什麼會選擇甜點烘培呢?除了老闆本身喜歡吃甜點、對甜點感興趣外,「我的名字當中正有一個『味』字,這大概也是老天給我的方向吧!藉由甜點的製作將幸福傳遞給大家」他笑著說。電腦專業出身的他,對烘培領域可以說是一知半解,但他不因此而興起放棄的念頭。從拜師學藝開始,每一個項目的學習對味正琳來說都是新的挑戰。即便在學習過程中燙傷了手、留下一道道的傷痕,他也不喊苦,每晚仍舊辛勤的練習直到深夜。而他的努力付出也讓他在短短一個月內,分別取得麵包、蛋糕、調飲三張證照,三個月後就開了布丁將-甜點工坊。

每一道甜點的背後都可以看出老闆的用心,即便物價不斷飆漲,他仍堅持對食材品質的要求,製作食材料的比例和配方更是一克一毫都不能馬虎。不同於市面上所販售的布丁、奶酪,他指著我們所點的可可奶酪,說:「開剛始製作時採用吉粒丁為凝固的材料,卻發現以此做出的口感並不如預期。經過反覆嘗試後,最後決定用海藻膠。也是到那時候,我才了解到,想做出好吃的甜點真的不容易」選用頂級的可可和鮮奶調和,而可可奶酪的底層更放入巧克力小顆粒作為點綴以增加口感,奶酪甜而不膩的好滋味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主打布丁和奶酪外,店內的乳酪蛋糕也是人氣商品,更常有許多外地客為此慕名而來。黑美人乳酪條----由綿密細緻的可可海綿蛋糕加上香濃的乳酪起司,海綿蛋糕和乳酪的完美搭配,香味在嘴裡慢慢化開,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老闆告訴我們,就是希望把這份感動帶給喜歡乳製品甜點的人。

轉換工作跑道、學習烘培、開店等一路走來,讓原本專業是電腦的味正琳有了更多成長。即便在這過程中曾遇到諸多不順遂,他仍感謝有著愛他、寵他的家人不斷的支持、鼓勵著他。「烘焙甜點,不只需要熱情與創造力,更需要的是專業,積極學習只是基本的態度」他堅定的說著。藉由甜點的製作,他只想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這幸福的滋味。


美食.書香.鹿港

美食.書香.鹿港
葉恩汝、黃奕禎/採訪

這一次的旅行,我們到了位於彰化縣的鹿港鎮。當然,來到這邊必定要造訪不容錯過的鹿港天后宮。古色古香的天后宮,香火鼎盛,虔誠的香客絡繹不絕的進出鹿港天后宮參拜,可見鹿港天后宮聲名遠播。我們點著線香,在廟裡誠心地祈求,看著一縷縷的煙向著早已被燻黑的屋頂,我想這就是信仰的偉大。

走出了天后宮,滿街叫賣著鹿港名產的商家,我們走進了一間專門販賣蚵仔煎的餐廳。熱騰騰的蚵仔煎立即的端上桌,淋上了香味四溢的花生醬,口感豐富,飽滿的蚵仔正是位於海邊的鹿港所能提供的新鮮海產。

享用完了蚵仔煎,我們朝著鹿港老街出發。鹿港老街至今還保有著從前的風貌,住宅依舊留有舊式古厝的樣式。我們繼續向前,看見路邊一家賣魚丸湯的攤販十分有趣,一碗魚丸湯只賣十塊,我們馬上就停下享用。

接下來我們進到了一家專門賣鹿港名產鳳眼糕的百年糕餅老店¬──鄭玉珍。小小的空間卻擠滿了要購買的遊客,可見百年老店的魅力無窮。繼續向前走,到了麵茶專賣店──怡古齋,由於當天天氣非常炎熱,所以我們點了麵茶剉冰,這是有別於以往的體驗,也是新的選擇。

我們到了第一市場買了有名的「阿婆麻糬」,這也是有名的百年老店,又進到了「玉珍齋」,買了同為鹿港名產牛舌餅。走了一段路後,我們來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著名景點「摸乳巷」。興奮地通過窄窄的小巷後,為了龍山寺為人所知的藻井,我們慕名而去。抬頭往上一看,從前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藝,實在令人讚嘆。

短暫的休息之後,我們到了一家獨立書店,他是專門賣二手書的書店,同時也是小茶館。我們上了樓井,點了一些小茶點,特別的香草茶裡的香草竟是老闆到後院現採的。從樓井向下看,好似到了哈利波特內的場景,擺設溫馨的好像劇內的交誼聽般。老闆熱情的邀約我們到小店的後面去參觀,帶著一顆好奇的心,我們趨步向內走。原來,小小的店後面竟別有洞天,擺設非常的特別,古董家具的點綴讓人感受到老闆的用心。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在後院中依舊保有從前的私人防空洞,防空洞中,老闆架設了盪鞦韆供人乘坐。

在漸漸暗下的暮色中,我們向著停車處走去,途中看見有名的「阿振肉包」,短暫的排隊後,我們買了現蒸的肉包。一咬下去,肉汁便在嘴中四溢,肉質鮮甜,肉包皮Q彈,使人齒頰留香。停車處附近新開的「食驗所」,是擁有日式風格的冰淇淋店,吃著冰淇淋,我們帶著滿足的心情結束了這趟鹿港之旅。

因為付出所以得到更多-思恩堂教會老師

因為付出所以得到更多-思恩堂教會老師
張婷婷、蘇淯湘、洪乙芹/採訪

當初美君老師會當思恩堂的課輔班老師,是因為他曾做過類似的工作,之前也讀過有關教育和社服之類的課程,再加上剛好教會需要一位可以帶小朋友的老師,自然他成了最好最適當的人選。美君老師主要的職務是做行政,在教會稱作”全職同工”,主要面對的對象大多是學生、社會青年,有時候也會到生病或有任何困難的小朋友家中拜訪。除了在教會的工作,她平日也在學校帶社團和輔導課。在思恩堂當課輔班老師一定會遇到小朋友說不聽、鬧脾氣或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而無法控制的情況,遇到這種狀況,美君老師會先讓小朋友先冷靜,而不是先責備,要他們冷靜的目的是要他們先了解自己為什麼要生氣、想想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再試著跟他們溝通,用比較多的時間跟他們溝通與陪伴,讓他們知道老師是在幫助他們,用對的方式加上耐心,才能讓小朋友錯的行為或在人際溝通障礙方面有所改善,若小朋友有改善自己的錯誤就要有適當的鼓勵。

在當任思恩堂課輔老師期間當然有遇過挫折,像是偶爾會有不理性的家長,會對美君老師教小朋友的方式有意見、認為自己小孩來教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等等,面對這種家長,美君老師花很多時間通溝、解釋,但是卻常常感覺越描越黑,這讓美君老師覺得做什麼都不對。但是每當看到原本剛開始來思恩堂的小朋友,從不適應到最後很喜歡教會,甚至在過程中有轉變有成長,更懂得回饋與付出,看到小朋友因為來思恩堂而有好的改變,是美君老師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其實一個人扛起當思恩堂課輔老師的責任,非常辛苦,要面對和處理的事不只有小朋友而已,還有小朋友的家長,但是聽到小朋友和家長會開始主動分享自己的事,甚至有些家長會自動提供自己擁有的資源給教會,從一開始把思恩堂當成安親班,到後來願意給予資源,能看到他們能由接受者變成給予者,是讓美君老師繼續當思恩堂課輔老師的動力。

採訪完後,除了更加了解美君老師的工作內容和辛苦之處,也從美君老師身上看到和領悟到許多,感受到如果不付出就不會有任何收穫,願意付出所得到的收穫是會讓自己感動的,而這份感動將成為自己繼續付出的動力。

陣陣酒香-埔里酒廠

陣陣酒香-埔里酒廠
司徒辰軒、周家琦/採訪

埔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它得以釀造出台灣數一數二的美酒,也成就了「酒鄉」這個美名,「埔里酒廠」就是在這好山、好水、好氣候下誕生的,它每年吸引許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成為埔里觀光產業的幕後推手之一,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是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日子,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星期一早晨來拜訪埔里酒廠,這時遊客不多,雖然沒有導覽人員的講解,但是眼前一面面精心設計過的看板為我們訴說了一段酒廠的發展故事,跟著看板上文字的腳步,我們好像經過時光隧道一樣,從原住民的小米酒、荷蘭人的甘蔗酒一直到日治時期的專賣制度和紹興酒的出現,一步步瞭解了「酒」這項特產在埔里的發展過程。

    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原本看似一帆風順的釀酒事業,到了民國76年有了很大的轉變,當時的政府開放洋菸酒進口,原本公賣局的專賣制度,讓國人無法有多樣的選擇,公賣局生產什麼,人民就只能喝什麼樣的酒,所以當外國的市場一開放,人們便前仆後繼地消費國外的酒品,使的原本被稱為菸酒公賣局「鎮局之寶」的「埔里紹興酒」銷售量急遽下滑。

    這時的情況讓埔里酒廠的的廠長十分擔心,但是他們卻沒有被這樣艱難的狀況擊倒,反而是另尋出路,經過地方團體地號召,他們喊出了「埔里酒廠不僅是公賣局的酒廠,更是埔里人的酒廠」,這句口號激起了埔里人的自覺與熱情,並結合當地的產業與文化,帶動埔里酒廠的轉型,為原本即將沒落的產業注入新活力,因為有這些人的幫助,酒廠才能像現在一樣成為這麼熱門的觀光景點。

    埔里的酒好喝的祕密除了氣候宜人這個原因外,「愛蘭甘泉水」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這口泉水的源頭來自合歡山,擁有清澈透明、濁度低並含有適量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的特性,用它釀出來的酒特別清冽甘醇,得到當時人們的喜愛,所以有「天下第一泉」的美名,用這麼好的水源釀出來的酒,不僅受當地人歡迎,更是外銷到世界各地去,成為了另類的「台灣之光」。

    參觀完埔里酒廠的發展過程後,走著走著,突然感到一震涼意,前面迎接我們的是一條壯觀的酒甕隧道,看見滿滿的酒甕讓我們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它們歷經了酒廠的沒落與轉型,也見證了輝煌的過去,通過長長的隧道後我們來到了熱鬧的「產品展售中心」,這個時候遊覽車已經一部接著一部的進入廠區,興致高昂的遊客們也紛紛來到賣場裡選購要帶回家分享給親朋好友的伴手禮,這裡販賣許多與酒相關的產品,像是紹興酒蛋、梅酒果凍、酒釀冰棒等,叫賣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其中最吸引我們的卻是那熱騰騰的「紹興香腸」,一口咬下,脆脆的外皮加上扎實的嚼勁,配上那淡淡的酒香,讓人印象深刻,下次來到埔里酒廠,除了來了解酒廠的發展歷程與紹興酒的釀製技巧外,離開時別忘了買一支香噴噴的紹興香腸來犒賞您的胃,並為這充實的旅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跟著兔子一起品嘗溫馨

跟著兔子一起品嘗溫馨
陳俊諺、白孟桓、曾秉承/採訪

在這個充滿忙碌步調、瑣事纏身的生活中,我們好像很久沒有讓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了,因為忙著處理各種事情,連要給自己一點輕鬆的時刻都不肯擠出來,這時候,如果能進入一間看起來氣氛溫馨的小店,品嘗一下美食、喝一下飲品,那種心理的感覺是再舒服不過了!因此,我們這一次在埔里的街巷發現到了一間氣氛與食物俱佳的簡餐店-兔子咖啡。

在這冷冷的冬天,走進一間溫馨的店面是非常幸福的!當我們走進兔子咖啡時,我們便被那些琳瑯滿目的兔子娃娃與眾多可愛的咖啡杯給吸引住了。以前,我們從來沒有看過一間店面竟然可以裝潢得如此溫馨,放眼望去,除了「兔子」還是「兔子」!我們絕對不誇張,因為櫃檯上擺滿了兔子娃娃與塑像,牆壁上也可以看到許多兔子的畫作,更驚奇的是,如果顧客從門口直視進去的話,就可以看到一個專門擺放各種兔娃娃的櫥窗,整個營造出來的氣氛跟它的店名完全是吻合的!

我們被這個溫馨的氣氛地圍繞住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能遇上裝潢如此溫馨的店面真的是一大幸福。隨後,老闆娘立刻親切地向我們打招呼,我們挑了一個舒服的位子坐下,開始看著菜單,菜單上面有各式各樣的菜色供我們選擇,有焗烤、火鍋、飲料,雖然這些都是簡餐店菜單上面常出現的,但是因為氣氛的關係,儘管這些食物平易近人,心中還是會浮現一種「在這裡吃的感覺一定很不同」的想法。我跟我的夥伴分別點了牛肉味噌鍋與豬肉味噌鍋。在等候小火鍋上桌的同時,我們認真地去欣賞兔子咖啡的擺設與裝潢等等,這一間店很用心,他除了將整個店面擺滿了有關的兔子的周邊物品,連角落也會擺放。這算是一種額外的驚喜吧!餐點送來,看到這熱騰騰的火鍋再搭配上溫暖的氣氛,我們的心都熱了起來!剛剛在店外感受到的寒意也消失了, 我跟夥伴拿起筷子,開始將所有食材往滾起來的熱湯丟,原以為這一間的小火鍋應該跟一般簡餐店沒有什麼差別,沒想到我發現兔子咖啡的牛肉吃起來滿有嚼勁的!而且其他的火鍋料也很好吃,湯頭也十分不錯,吃完之後,再搭配一杯剛泡好的熱綠茶,肚子就已經飽到不行了。

兔子咖啡是一個可以讓人好好休息的簡餐店,在這裡,不用為瑣事纏身、不用為俗人打擾,看著裡面的「兔子」,你的心就會有一種撫慰作用,自然,心情也會跟著放鬆。在這裡,也很適合跟自己的知心好友一起聊天、一起分享近來的喜悅或者悲傷,因為這裡的溫馨氣氛也會一直圍繞在你身邊。兔子咖啡,真的是我們所見過最溫馨的簡餐店。希望以後也會有越來越多顧客可以發現這一間店,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溫馨、品嘗輕鬆。
 

揭開諮商師的面紗

揭開諮商師的面紗
邱志軒、高愷風、洪宗和/採訪

人與野獸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被賦予情感,人擁有豐富的情緒反應,雀躍時的臉上,可以見到燦爛的陽光笑容;難過低潮時,則似如烏雲壟罩,淚珠也易如滂沱大雨般傾瀉而下,而這些都是人寶貴且真摯的情感,但如若雀躍時的快樂以及低落時惆悵,無法與人分享,更甚而因挫折、困難而產生的不好情緒無法排解,無法邁出情緒低落的迴廊,人勢必會活的痛苦,因為找不到人能協助他解決困難,釋放積壓已久的種種問題所帶來的不佳情緒,而因為如此,某種職業也因應而生,同時也是在這世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那個職業就是-「諮商輔導師」。

  而為了更深入清楚了解這一份職業,因此我們這一組,來到位於學生活動中心五樓的職業,來做一個實地訪談,來使我們更加認識諮商師這個職業。

受訪者:楊惠予老師
資歷:10年

Q1:為何想從事諮商師的工作?
楊老師:這要從12年前開始說起,那時候我的工作是在補習班教小朋友功課,也常遇到許多發生在小孩子的狀況,因此跑去上兒童心理學的課而慢慢也對心理學產生興趣,因此詢問授課的老師,想再在這方面有所進修,而她說有兩個管道,一種是重考大學或研究所上心理相關系所的課程,另一個方式前往極具公信力的民間機構張老師基金會去受訓練義務專業助人工作者的訓練,而其課程也與心理學相關,所以我決定接受張老師基金會的訓練,也順利地通過三階段的考試,再透過將近九到十個月的訓練,正式成為義務張老師,而在此過程中也接觸愈來愈多的心理工作,所以最後決定從事這方面工作。

Q2:諮商師須具備的技能及特質?
楊老師:最主要是在人格特質方面,如果一個諮商治療師穩定度是不夠的,那自然她服務個案的狀況便會很多,並且也要受過專業的順練,而主要分知識性的方面與實務性方面,知識性方面:主要就是了解各種治療理論學派;實務性方面則是:會談技巧、如何與個案工作、能否有辦法寫出一個策略計劃,並藉由理論與實務經驗判斷個案能否清楚描述她的狀況,且如何協助他。而我們在訓練過程中也是需要接受諮商,能處理自己的生命議題,來避免與個案同時撞到相同生命議題而慌掉,所以學會整理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Q3:有沒有遇到工作上的困難且如何克服呢?
楊老師:曾經遇到一位國中中輟生就算到學校也只願待在輔導室,而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非常挫折,因為他會躲起來故意不跟我碰面或不理我,而我也真的不知道如何幫忙她,在這個時候,就是要突破我的限制,像是跟他約定個時間,並準時出現也讓他知道我沒有放棄他,而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才會再在把他轉介給可以跟他一起工作的老師,並繼續陪伴他。

Q4:最為印象深刻且寶貴的工作經驗並從中獲得的收穫?
楊老師:我有一些學生屬於輕中度智能障礙者,一開始會覺得不知如何與他們溝通,因為他們不像正常人有流利的語言,無法說清楚生命中發生的事,然後用語也很簡單,所以單純用語言輔導是較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藉由藝術的創作與他們分享,而也漸漸從容易發怒到很喜歡笑,對外界干擾能較不驚慌,這方轉變是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且寶貴的經驗。在遇到各式各樣的案主時,他們說得有些事情可以撞到自己的內心,也因此有機會去整理我自己的生命故事,能從輔導過程中去釐清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另一個部分,則是能給別人東西是幸福的,代表著我還有東西可以給別人,所以我認為這便是我最大的收穫。

Q5:對未來有何目標及規劃?
楊老師:希望能對藝術治療這一塊領域有更進一步的學習,所以未來可能到國外再進修,且因為諮商與藝術治療兩者,一個是語言治療,一個是非語言治療,故希望藉由兩者的結合,讓諮商不再只是單一的談話而能藉由藝術治療使個案發掘與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最後,我們問她,人生如果可以重來,還會選擇這份工作嗎?她臉上掛著燦爛且溫暖人心的笑容,並毫無猶豫地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依然選擇這份工作,毫不後悔。」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不僅造福了他人,也使自己的生命故事更加充實精彩。

尋訪埔里美食之旅

尋訪埔里美食之旅
賴昱翔、陳泓學/採訪

    繁忙的大學生活,總是抽不出一些時間來好好「享受」美食,每餐都只是隨便帶過,有食物進肚就好。也因為這樣,我們決定來進行一趟「埔里美食之旅」。

    對我們來說,在一個能睡到自然醒的日子,睡到10點那是再幸福、平凡不過的了,也因此我們決定來進行早午餐的方式。那天,天氣微雨,我們騎著機車在埔里探索美食,然而隨著冷風不斷地在我們的身上劃出無數刀痕,我們決定吃一點火鍋類的,在這個念頭興起沒多久,我們隨即在媽祖廟前找到了一家「兔子 – 簡餐 . 咖啡」。當我一看到這個店名我就對這家店有了好感,兔子在我來說總是帶給我一點溫暖、溫馨的感覺。又在外面的菜單上看到有火鍋,所以就決定來嚐嚐了!

一進到店裡我馬上就有了視覺衝擊,一排的兔子玩偶在櫥窗上彷彿與我四目交會,牆壁上還掛有各種兔子的畫,配上黃色柔和的燈光,其他客人的談笑聲,店裡面環繞著輕鬆愉悅的氛圍,我不禁也放鬆了起來。考慮到下午還要吃下午茶,我們合點了一份「牛肉味噌火鍋」,每份餐點都有附贈一杯飲料,有5種任君選擇,我們選了一杯熱咖啡。然後伴隨著老闆親切的服務,我們開始享用這一份難得的早午餐。菜色從外觀上看似平凡,嚐了一口才知道甚麼叫「新鮮」的食材,且別看這小小一鍋,我們兩個大男人吃完也是已經七八分飽了呢!吃完後在配上一杯熱咖啡,簡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這次到訪這「兔子的樂園」,與其說是品嚐食物,倒不如說品嚐氣氛,我想任何一家餐廳,最重要的莫過於氣氛了,食物再好吃若氣氛詭譎我想也沒人想久留甚至是用餐了!價格方面對於火鍋來說大約在中間價位,但不時會有折價,像我們那次去任何鍋類都只要180元!對於一般學生來說,偶爾也是可嘗試一下的。最後我們在愉快的心情伴隨之下步出店門口,結束了這次的探訪。

接著我們來到這間1978,店面不大,不在埔里正市中心,是在街角轉角不經意遇見的小店。蕾絲的遮陽棚、方格子的窗簾讓1978與其他鄰近鄰舍頗為不同,一經過就吸引著我們的目光,我們下午茶就決定來這邊嘗嘗這家網路風評不錯的店,店裡的裝潢很有氣氛,適合讀書、聊天、談正事等等,我們點了一個大四喜拼盤,香蕉巧克力鬆餅,法式香蕉吐司以及一壺伯爵奶茶,他們的炸物炸得剛剛好,鬆餅更不用說,真的是又香又好吃,吐司是用法式吐司,咬起來很軟,伯爵奶茶它裡面放了兩個茶包,味道真的很夠味,我們吃完只有滿意可以形容,只是我們連晚餐的錢都砸進去了啊!但是說實話,這家的東西真的精緻,平價又好吃,極度推薦給所有想要悠閒度過美好下午時光的人去品嘗。

巧遇in沃克泰泰式餐廳

巧遇in沃克泰泰式餐廳
徐伊嫺、 王秋雪、楊惟安/採訪

沃克泰,worker from Thai去除掉from翻譯成中文而有的命名,據說是由前任老闆(現任老闆的哥哥)所取,因為當時在台灣有很多泰國勞工,所以老闆就信手拈來出這樣特別的命名!

一開始從埔里基督教醫院一路往裡頭走,抱著期待的心情去吃泰國料理,到了沃克泰泰式餐廳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充滿兒時記憶的三合院,一走進去從桌面布置到環境都讓人感覺到濃濃的泰國風情!途中意外地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通識課老師彭霓霓,當時在想老師是不是在這裡打工,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的妹妹和妹夫是這間店的老闆,因此她來這裡幫忙。

剛開始老師先送來銀色水壺水杯,聽說這是泰式料理在上菜前一定會出現的,在這裡我們點了三道菜(酸辣海鮮湯、月亮蝦餅和打拋豬)還有泰式奶茶,酸辣海鮮湯有分紅的和白的,紅的酸辣海鮮湯有加辣油,並且是代表國家的料理,而白的酸辣海鮮湯沒有加辣油,是屬於泰國南部和中部的料理。酸辣海鮮湯添加了名叫『卡菲爾萊姆』(Kaffir Lime)的葉子,一般是很多泰國料理中會加的辛香料,那個葉子有特殊的香氣,可以食用,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習慣吃的,至於湯頭酸酸辣辣的很夠味,而且是連泰國人吃了都會點頭的程度,真的還滿道地的!

而說到月亮蝦餅,真的要搭配他們的醬料,酸酸的,可是卻和月亮蝦餅的味道意外地相配。再談到打拋豬,非常下飯,搭配起來就像我們這邊的肉燥飯,這裡的打拋豬是用他們自己種的打拋葉下去拌炒的,像其他餐廳大多都是放九層塔,可是他們堅持用打拋葉去做,所以有很多客人都會詢問老闆:為什麼你們這邊的味道跟別的餐廳的都不同?可見店家的用心!最後是泰式奶茶,老實說第一眼被它的顏色驚訝到!它的顏色很特別,味道十分濃郁,我個人覺得很甜,不過聞起來有其獨特的香氣,至於味道的接受度可能見仁見智吧!

到了餐廳要休息的時間,老師接受了我們的訪問,我們很好奇老師一家人是緬甸人,為什麼不開緬甸料理店而是開泰國料理店呢?老師說:「其實在台灣的泰式料理店大多數都是緬甸人開的!」當聽到老師這麼說時,我們感到很訝異並且更加好奇其緣由,經過詢問才知道是因為緬甸料理不光是在台灣甚至是在全世界的接受度都不如泰國料理來得高,泰國料理和緬甸料理的分別不光是口味(緬甸食物較泰國食物油)還有食材的處理速度,像一些豬、牛肉一燉都必須燉好幾個小時,不像泰國料理可以用快煮、熱炒的方式,另外緬甸料理一次都是做大份量的,似自助餐式一樣。所以老師說:緬甸料理如果要搬來台灣,可能還需要做很多的改良!

而問及在經營的過程中遇到過的問題,老師提到像是我們剛剛吃的白飯(泰國香米)現在是一碗10元/一桶100元,但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是只要你付一碗的錢就可以吃無限量供應的白飯(白飯是用鍋子裝的),所以有些客人會一直點,老師說:一直點這不成問題,畢竟我們就是這樣供應給客人的,但我們白飯不提供打包,這我們都有跟客人說,可是曾有客人一直點之後為了要求打包,點了一桶白飯卻只吃一口,然後跟我們說白飯已經被汙染了,所以要求打包,那我們當然還是跟他說被汙染了沒有關係,我們還是沒有辦法提供打包的服務,沒有為什麼這只是原則的問題!另外老師還說到餐廳因為是開放式的空間,所以一到夏天就會有小黑蚊的問題,而裝鋁門窗的成本太高,也不符合餐廳的環境,所以為了改善問題,最後就決定用紗網。

後來老師說到她哥哥之所以來這裡開店的緣由,其實是因為她的大嫂在埔里基督教醫院工作(夫妻倆都曾在台灣讀書),然後她哥哥覺得也找不到什麼工作,因為從小在泰國長大,也有在泰國學了幾個月的料理,所以索性就開了泰式餐廳。一開始是做好玩的,之後想回緬甸時,就把店頂替給妹妹,這家店也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聽說這幾十年的菜色的價格幾乎不變,但為了因應物價上漲,只能減少人力支出,所以餐廳內是不收服務費的。

老師接著說:「有時熟識的客人來時,他們會問有沒有別的菜色,然後說不想一直吃泰國菜,所以妹妹他們就會拿現有的材料自由發揮。我們這裡也有雲南菜,還有素食的泰國菜,以提供給客人更多的選擇,而我們應該是台灣少數有在賣素食泰國菜的餐廳吧!素食方面是由妹妹他們自己配菜的,我們一定是用最新鮮的菜去做,加工食品一律不用,但如果要點素食菜,至少十分鐘前要告知我們才好備料。」

老實說我覺得價格方面對我來說是有點貴的,但以外面的泰國餐廳來說也差不多都是這個價位。這家餐廳在埔里算是小有名氣的!客人們對這家店的評價也都很不錯,聽老師說其實這裡主要的客源都是從台中來的,也有些外國旅客會打電話來定位,甚至一些導遊也會帶旅行團來這裡吃飯呢!所以如果大家對異國料理有興趣的話,不妨來這間泰式餐廳吃吃看吧!

Santos cafe

Santos cafe
邱志軒、高愷風、洪宗和/採訪

在一次陰雨綿綿的星期三下午,是個連思緒都閒晃的下午,在熱鬧繁華的車站附近,我尋覓著歇腳的角落,便發現了他。在眼睛迅速瀏覽過的每一家店,只有他那與周遭氣氛格格不入的閒適感,令我不自覺就踏進去,就好像時間與空氣都在此凝結了,彷彿不存在同一個喧囂的世界,這裡沒有時間,只有偶爾機車呼嘯的高音,提醒著時間繼續轉走。老闆的第一眼帶給我的感覺像是個不多話的人,約略帶著神秘,一旁的小丑悠游著在他與世隔絕的鹹水缸中,繽紛的沙發、高腳椅如同缸中絢爛的珊瑚增添頑皮的色彩,整齊的杯架托著的是老闆的理想?抑或客人逃避紅塵的避難所?這間咖啡店安靜的生存在庸擾的埔里大街中¬─山度士咖啡。

為什麼叫山度士呢?山度士是一個位於巴西的大港口,也是世界咖啡出口量最多的港口,其實稍稍去查詢一下這個港口又叫桑托斯獲大家比較常聽到的聖多斯。此外,山度士對老闆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原本位在台中也有一家山度士咖啡店,這裡是老闆夢想的濫觴,也是老闆剛開始學咖啡的起源地,但是當老闆學成之後,不久再回去看的時候,這家店已經不存在了,他希望能將原本的店傳承下去,便取名為山度士。

這家店剛建成不久,去年八月老闆毅然把咖啡店設在埔里,算是一種機運,恰逢父親退休的他,為了照顧年邁的雙親,他沒有把咖啡店設在潛在品嘗咖啡人口眾多的台北、台中等都市,而是自己的故鄉埔里,不過一開始經營並不理想,甚至連工讀生都請不了,還在打知名度的階段,但也幸好是在自己的家開店面,否則店面租金的壓力或許早已吹滅他夢想的燈火,裝潢和設備加起來不下百萬,預估至少也要熬個兩三年才能回本,但他說『既然都已經出發在途中了,那就努力把它走完,不用去後悔當初做的選擇。』

說著說著咖啡變上桌了,我點的是一杯微帶有果香的夢幻,這杯夢幻沒有固定的價格,因為每個月使用的咖啡豆都不一樣,所以每次來時點的夢幻都可以說是老闆的特調,不一樣的驚喜、不一樣的感動沖襲你的味蕾,你永遠不知道你下次喝到的特別,或許是濃烈熱情、又或是微酸清新。這杯夢幻口感豐富,從入口到下嚥酸味不停的漸層,像柔和的鋼琴聲不停的漸強,又如同日出曙光破曉天色慢慢明亮,最後暈開炸裂,莓果類的香氣直搗鼻腔,彷彿現切的莓果鮮嫩欲滴的香氣迴盪在空中,不禁令人期待下次的驚奇。

『每個開咖啡店的人都絕對是另一個世界的人』有別他人的生活步調,獨樹一格的生活空間,不論想法、態度、談吐都讓人訝異他們的自在,像是嬉戲於珊瑚間的小丑魚兒,忘卻世故的煩憂,新穎的裝潢透露著這家店的年輕,也訴說著老闆勇敢逐夢的熱情還未被現實澆熄,有夢就該勇敢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