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務實的返鄉經營,有想法就去實行——戴新與翊綺有藝術

務實的返鄉經營,有想法就去實行——戴新與翊綺有藝術

屈瑋傑/採訪



2016 年的十月底,我在埔里亞卓餐廳附近下車,附近的商家告訴我說:「南安路一直往前走,會看到一棟白色建築,那就是你要去的有藝術畫廊。」

有藝術畫廊位於鄉村與城市的交界,隔一條街便是繁華的中山路段,而另一邊則是埔里的外環路段。坐落於田野之間的畫廊,聽起來或許有一些格格不入,但是比起一般像是北美館或是規模較大的展覽場,彷彿有著一道無形的門,瀰漫著一種「冰冷」的氛圍讓人不會想要走進去,相較之下有藝術畫廊營造出「溫馨」的氣氛,不會讓人產生距離感,可以放鬆身心地欣賞藝術——畫廊的經營者戴新先生和我們這樣解釋。

戴新,埔里人,翊綺有藝術公司的經營人,從事裱框業已經二十餘年,返鄉回到埔里經營裱框工廠,提供在地人工作機會,而「有藝術畫廊」就位於裱框工廠的樓上,在進入二、三樓的「有藝術」展覽場以前,一定會經過裱框工廠的作業區。戴先生說:「就像是演場會的後台,無論舞台多麼的光鮮亮麗,他們內場一定是忙得一團亂,而裱框業就是藝術家的後台。」在進入畫廊以前,大家一定或多或少接觸過「畫框」,但很少人可以實際看到「裱框」的過程,這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也帶給人一種藝術並沒有想像中離自己很遠的感覺,而且事實上「藝術」還是很親民的!就跟第一次見到戴先生的感覺一樣。

剛好畫廊正在撤下上一期的展覽作品,是義大利畫家的作品,戴先生請我們幫忙搬運畫作,搬運的過程需要十分仔細,每一幅展覽的畫作都有其藝術市場上的價值,然而戴先生很放心地請我們幫忙。他告訴我們說:「像是專業的運輸藝術作品的行業,現在很缺乏人才進駐,所以搬運畫作的工作都接不完,像這樣缺少青年人的投入的情況,就像是目前他已知的裱框業。」

裱框工廠的空間上的安排,是先經過裱框工廠才會到有藝術畫廊,除了剛剛說的感觸不同,我想更多的是「裱框」行業,才是戴新先生最主要全心投入的重點經營部分。


裱框行業的緣起與規劃

至於戴新先生又為什麼會投入裱框行業?
戴先生告訴我們,其實他一開始也只是邊做邊學,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是後來到北部大型畫框公司工作時,因為工作內容是將國外授權的海報圖紙複製化、進口圖紙批發給各個畫廊、店面,因而接觸到很多裱框行業,也漸漸地開始觀察到許多傳統裱框業經營上的問題,戴先生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投入經營的產業,才有了自行創業的想法。

創業之後,戴先生在流程上有了新的改變——將「圖紙」和「框」做一個結合,一般裱框業是讓客戶挑想要的圖紙,再搭配他們喜歡的畫框,但客人通常不太了解怎麼去搭配才是好看,他們沒有這個的概念,所以戴先生會先幫客戶配好圖和框,結合兩者變成一個完整產品,然後批發給店家,比起原先由店家自己配框,轉變成戴先生已經搭配好畫框,這是相對於傳統「創新」部分。

現階段,單純配框然後批發給店家,在裱框的行業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經過二十年,圖和框結合而成的完整商品,工廠已經可以大量的生產,造成不同公司彼此間壓低成本、削價競爭,當然價格也相對壓低許多,所以現在市面上大量生產的畫框,幾乎是外包給大陸或東南亞生產。因此戴先生說:「現階段裱框行業進入第二個階段轉型——回到以前裱框客制化。」

流程回到過去讓客戶自己挑圖、配框,但是,會額外請一個專業人員為客戶介紹、解說,讓客戶知道該如何挑選會是合適的。戴先生告訴我們,裝裱其實無傳統或是創新的區別,這個行業的創新在於流程的改變,至於實際作法其實並無太大不同,按造新模式做的東西當然會比較有設計感,但是業者通常並不會特別注重,反而著重於壓低成本,東西會很制式化;戴先生則是著重設計感,讓裱框後的展覽品可以不破壞原著作者的設計,更完整的呈現給觀賞者。

談到未來裱框業的發展,戴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資料,他說這是一套英國百年裱框行業的公會製作的教學講義,是一套完善的教學系統,所以未來戴先生決定「接軌國際」,考取國際認可的裱框行業專屬證照,然後引進這一套教學系統到臺灣的裱框業。戴先生說:「大陸已經開始推廣,未來一定也會進入臺灣!等我和其他同行學會這一套系統,在複製系統、開示範店,教授給願意投入的年輕人,這樣才能夠推廣裱框這個行業。」

戴新先生對於未來裱框業的發展其實有很多想法,他認為裱框業可以分成三個加工級別。第一個級別就是單純接訂單,完全不需要任何製作過程;第二個級別是可以做簡單的裝裱,或是處理卡紙、貼裱的部分;第三個則是扮演中央工廠的角色,只要客戶告知型號、尺寸…等等,中央工廠就可以負責裁切框之類的加工,因為這部分需要完善的機器和場地,所以都會區並不適合。如果青年人願意創業,也可以先從第一級別或第二級別開始,相對創業成本也會下降許多。

目前的埔里裱框工廠就是扮演中央工廠的角色,戴先生一至五會留在埔里經營裱框工廠,假日則回到台中的翊綺公司,其實戴先生每天都會來回台中,現在的交通十分便利,戴先生認為埔里和台中其實就好像位於同一座城市,所以當我們問及為什麼想要返鄉經營的時候,他也只是笑笑地說,雖然是跨縣市的車程,卻與同樣縣市的鄉鎮間往返,耗費的時間差沒多少,只是地域上的觀感不同,因為埔里是他的故鄉,所以他選擇留在埔里經營。

關於目前裱框業遇到最大的問題,戴先生說其實就是全世界所有行業的共同問題「仿冒」。因為裱框本身就是位於「具有藝術性、裝飾性」和「生活」的中間,沒有辦法申請專利又是可以大量生產的產品,無可避免。戴先生說:「一般在仿冒的公司,都是取特長,然而會有兩種情況,一個是材料的選擇會有所不同,第二個是型號也會有所改變,但兩者都是為了降低成本進入市場,因為如果提高成本就不需要仿冒了。」面對這樣的問題,戴先生也只能繼續往前走,而想仿冒的人能跟得上就會繼續仿冒。

目前翊綺有藝術公司主要推行的仍然是藝術品裝裱,公司的優勢在於產品多樣,而且因為機器設備齊全,又有提供包含尺寸、大小…等等的客製化流程,讓公司能保有一定的立足點,只要能夠繼續開發、維持品質並保有良好的售後服務,就不用擔心大陸的低價競爭和仿冒的問題,這是戴先生對於裱框行業的堅持。


成立有藝術畫廊

為什麼要創立畫廊?戴先生說:「每一個行業,其實都有對於未來的期望,希望裱框這個行業能朝對的方向走,也希望能留下紀錄,畢竟是引領創新的人。」或許戴先生心中的裱框產業,不僅僅只是藝術的後台和裝飾作用,而是與藝術品本身結合,慢慢走向一個完整的藝術化過程;戴先生也說隨著年齡漸長,可能無法像目前一樣一直投入框型的開發製作,所以也想要嘗試涉略不同的領域。

當我們問到戴先生為何不藉由畫廊去推行裱框產業,他告訴我們,其實這就是藝術品和框的結合,然而看展覽的民眾,多半不太注意「框」,一般的展也不會太刻意強調「畫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投入其中就會發現有很多學問,這是需要一個人去專業解說,才能讓觀賞者理解。目前有藝術畫廊的現階段的經營,從策展、布置、邀約展覽,都由戴先生一手包辦,因為缺乏專業的策展人員,所以辦展的時候會十分忙碌。

戴先生說:「我每天都想著該如何推廣裱框反而沒有多餘的時間、心力去好好規劃畫廊。」現階段戴新先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在裱框行業。戴先生告訴我們,一般畫廊分兩種,一個主要是賣藝術品,讓專業的收藏家投資;另一種偏向教育功能,展覽者告知觀賞者創作理念等等的藝術交流,即便賣藝術品也並沒有去想說會增值,而是單純收藏。有藝術就是偏向教育的性質,非常樂意提供畫廊這個空間作為教學用途,如果像是在鄰近的暨大開設微學分課程,跟學校建立產學合作,戴先生說或許現階段先考取國際證照,引起完整的教學系統為目前首要任務,至於去學校開課,因為沒有辦法有實做的機會,會覺得有點可惜;若以分析、欣賞為主,當然也可以當作教學的課程內容,但會更希望能讓青年人去實際操作,引起他們的興趣,進而投入這個行業,這才是戴先生最希望的發展。


給願意投入創新的青年建議或想法

戴先生認為,因為大家少有機會接觸「裱框」,所以目前很少人知道這個行業,因為不了解,相對青年願意投入經營得人當然會比較少數。臺灣現階段也沒有類似的系所或是專業的課程,現有的從業人口其實都是從學徒開始做起。但是就目前他所知道的消息,大陸與台灣不同領域的人,慢慢有人投入經營,只要有市場就會有人去正視,會願意去投入,他鼓勵年輕人在現階段投入裱框行業,畢竟現在是起頭,往後越來越多人的時候,相對發展就會受到限制,他十分歡迎任何對裱框這個行業的人有興趣,平日隨時可以來有藝術畫廊了解、學習。

戴先生最後說:「年輕人有想法就趕快深入了解,去做就對了!」

轉貼自[R立方電子報]。執行編輯:鄭中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