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探討第三市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探討第三市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陳貞妤、游家棋/採訪
   
第三市場提供埔里地區大量生鮮蔬果及肉魚雞鴨等料理食材,是許多職業婦女、家庭主婦/夫、埔里當地老年人常光顧的所在,很多時候它已不只是提供食衣住行的地點,更是維繫埔里當地居民感情的中介站。即使現今市場的人潮已不比過去,但我們仍想一窺它曾經的車水馬龍,以及面對新興的生鮮超市如雨後春筍般開張,老舊攤販又如何與之競爭?出發總有個方向,走,讓我們到第三市場一探究竟!

我們訪問了兩間肉舖、一間菜攤及老牌丸子店,據菜攤高齡八十幾歲的阿婆陳述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過往,第三市場在日據時期原是「埔里國民學校」,後改名為育英國小,而在民國42年,埔里首任民選鎮長余瑞淵先生為改善埔里學童教育環境,遂新建今育英街上,之後第三市場這塊地域又再短暫被改建為鎮公所,最後鎮公所遷址,這塊地區才開始蓋現今第三市場,那第三市場又從何而來?其實原本最初是從埔里老舊的第一市場遷址而來,在第三市場的老攤販大多數是由第一市場發跡,而第三市場承接了過去的風風火火,賣菜人手甚至不足,熱鬧之時竟有一百餘攤位,人聲鼎沸;另外明章肉舖的老闆述說第三市場過去環境較髒亂、較無規劃、也沒有像現在如此眾多外圍攤販,過去主體就只有建築物本身裡的市場;而老牌丸子店德良魚丸行老闆娘陳述,這家丸子行是從爸爸那代開始經營,至今已有六十餘年,由於過去外圍攤販稀少,市場內的生意如日中天、門庭若市。

上述攤販皆表示今非昔比,過去種種繁盛總敵不過時代的更迭漸漸衰弱,加上因為埔里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使人口外流嚴重,而造成流動人口較少,導致生意大不如前,而最初一百多餘第三市場內部攤位,目前也寥寥無幾,更因為外圍攤販的進駐,內部攤位逐漸衰落。另外,我們問到關於生鮮超市、家樂福的興起,該如何因應,上述攤販無奈的表示,這是時代社會因環境產生改變,老舊一代終究會面臨到如此局面,第二代子女也不打算接手傳承下去,若要轉行年歲甚大也無心力在轉換跑道,何況對早已習慣的營生方式已有情感,因此都決定繼續守候著原本的攤位。就因為他們如此的堅持,第三市場目前才僅存少數的往日風情。

雖然有眾多無奈,但丸子行的老闆娘表示:「傳統市場還是有許多的優勢,有新鮮無加工的食材、濃厚的人情味、熟人還可議價,這些都是生鮮超市無法取代的好處。」這次在第三市場,我們知道並了解許多關於它的歷史軌跡,有歡笑、有淚水、有無奈、有釋懷,這些都是平常無法得知關於市場的另外風貌。透過這次的採訪,使我們真正對埔里居民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讓我們更熟悉腳下所踏這塊土地的故事。我們期待著下一次對埔里更深入的旅行,能看到更多更豐富不為人知的埔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