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懷土之心:榖笠合作社

懷土之心:榖笠合作社
張娪蜜、吳旻勳/採訪

穀笠合作社的前身為內埔農業後援會。2012年內埔發生多喝水爭農地事件,一群暨大青年組成了內埔農業後援會,從訪調農友到租地種田。成立穀笠合作社後更以紀錄片及簡報的方式關心著台灣農業的未來,告訴各界「台灣的的農業發生什麼事?」
 
因為內埔的關係,內埔農業後援會開始關心整個台灣的農業問題,在這過程之中四處拜訪各地關心農業的年輕人,去過宜蘭和台南與高雄美濃愛鄉協進會拜訪與認識。辦了兩次的訪調分享會,主要是呈現訪調的結果讓外界知道,讓更多農民與居民對於多喝水的事件能夠被了解。做完訪調後,成員們便在思考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訪調過程中他們發現自身經驗與農民的經驗有相當大的落差,例如:農民為何不從事有機農業?畢竟有機農業對身體也比較健康。吳宗澤同學表示:農民聽了總是一笑置之,農民僅是看重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收成,對他們來說那是生計來源,所以並沒有很認真看待我們想做的事情。因為無法給他們直接的幫助。因此,我們去租了一分地來實際耕作,希望透過這一分田,能夠組織附近的農民,讓農民以後如果遇到不合理的事件(像是多喝水事件)可以團結一心面對。我們選擇了台灣代表性的糧食作物水稻來耕作,並且親力親為,自己用雙手耕作,整個栽種過程皆採用人工,做完一整套流程下來我們才真正了解農民為何不從事有機農業,第一個因為勞動力不足選擇必須選擇使用農藥與機器。另外,採用人工成本高,作物的價格也必須提高,可能導致銷售不出、乏人問津的問題。

今年成立穀笠合作社後,透過合作社試著去鼓勵農民,以無毒的方式耕作,用一些比較容易的方式去支持或鼓勵農民開始做無毒耕作。,但是轉作有機必須面對病蟲害與雜草叢生的問題、承擔因價格提高銷售不佳風險。吳宗澤同學表示:農民多半知識不高因此收入也不高,很難去做有機的轉作與嘗試,即使做了有機也不曉得該賣給誰?因為他們沒有固定的產銷通路。我們有眾多的聲音在支持有機與無毒,可是並沒有進一步的化成行動力去支持這些農民,因此成立穀笠合作社,就是希望能實際去支持農民轉作,再幫他們找銷售通路。

埔里田地不少,但埔里人幾乎吃不到埔里種出來的米,因為田地都栽種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像是筊白筍,十甲地大約只有一分地是種植水稻。我們希望埔里人能吃到在地健康的米,也可以教育消費者或者推廣這樣的理念,也讓大家認識友善糧食的稻作是怎麼生產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