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 原論──原住民生活大小事】

【 原論──原住民生活大小事(上)】
文:鄭勻婷 ; 攝影:鄭勻婷、 原圈圈(原文刊載於R立方電子報》)

3月27日的下午,暨大的人文藝廊來了四位特別的訪客,分別是返鄉老師、獵人、雜貨店老闆的女兒以及卡車司機,他們不是各行各業的菁英、沒有代表作,跟我們一樣是再平凡不過的凡人,但是透過他們親自現身說法,讓我們聽見部落最真實的聲音。

| 返鄉老師──曾文儀 |
曾文儀老師來自廬山部落,從小立志成為一位老師,彰師大畢業後回到南投縣的仁愛國中服務,一待就是十幾年,其實他一開始是要在彰化高工實習,但是後來爸媽跟他說:「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共七年的時間都在外地生活,應該要回鄉。」一開始文儀老師有點抗拒,因為他覺得已經適應當地的生活步調而不想返鄉,直到媽媽對他下最後通牒:如果不返鄉服務便要斷絕母子關係,再加上曾老師是一位爸媽說什麼就會去執行的小孩,所以他沒有反抗,便聽從爸媽的建議返鄉服務。

當主持人問起文儀老師關於原鄉家長對於教育重視度的這個問題時,他說在他任教的國中有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原住民,而其中超過百分之五十都是隔代教養或是單親家庭,父母的想法是孩子有去上學就好,其他的方面不太管,也因此原鄉老師有「半個父母」之稱。曾老師還有提到一個問題:獎學金太氾濫,很多成績不好的小孩也可以領到獎學金,如果爸媽知道小孩有拿到獎學金的話可能還會拿去買酒,而不是提供小孩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不過,有些父母卻會為了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而將孩子送下山讀國中,有的會送去埔里國中就讀,但是爸媽卻因為工作或是其他因素而無法陪伴在孩子身旁,因此小孩可能會學壞、走偏,甚至走上吸毒一途。此外,曾老師還給原民生一些學習建議,像是要看自己的個人特質去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式,而不是一昧地想學習別人的讀書方法,因為每個人適合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因此要多多嘗試,除此之外,還要堅持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後來,有位同學問老師:「如果你很想栽培這個小孩,也對他付出很多心力,可是後來還是走偏了,你會怎麼處理?」老師笑了一下接著說:「只能祈禱並祝福他一切順利。」我覺得老師是個可以改變一個小孩的職業,即使教學這條路上處處充滿著困難或是障礙,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 獵人──賴瑞夫 |
瑞夫是一位來自臺中市和平區的獵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雖然只有二十歲,卻是一個擁有許多打獵經驗的獵人。十歲那年第一次跟著長輩上山打獵,長輩告訴他要學會打獵就要先學會走路,學會在山區行走跟學會做陷阱一樣重要,後來當他開始學習如何打獵時,便希望自己可以比爸爸厲害,想要第一次就打山豬,後來發現這簡直跟登天一樣難,所以還是得從飛鼠、山羌這些小型動物開始。儘管父母告誡他不能帶人上山打獵,因為萬一發生危險是爸媽要負責,但是他還是有幾次偷偷帶朋友上山打獵。而說到打獵就一定會有需要遵守的文化禁忌,例如盡量打成年雄性的動物,但是如果是陷阱抓到的就沒有辦法;前一天不能跟父母或是家人吵架,因為會帶來厄運,這些禁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要嚴格遵守。

瑞夫有個很妙的經歷,在上山之前,長輩們會用米酒並且口唸族語跟祖靈祈求保祐,但是瑞夫的方式很特殊,他是用巧克力或是餅乾當作米酒獻給祖先,再加上他當時的族語不太流利,所以用國語跟祖先祈求平安,接著還會跟耶穌祈禱,祈求耶穌保祐他能夠抓到獵物,即使是一隻飛鼠也沒關係。有人問瑞夫怎麼處理獵物,他說如果是一開始就看到的話,會先掛在樹上,防止其他動物靠近新鮮的獵物,等巡完所有的陷阱之後,再回來把獵物帶走;關於會不會生吃獵物這個問題,他說他會生吃獵物的肉,有時候也會帶鹽巴灑在肉上面再拿起來啃,有一次他把還在流血的獵物揹在身上,再加上他的嘴巴都是動物的血,路人還以為他受傷了。

後來談及打獵文化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瑞夫說打獵文化一定要存在,因為祖先他們以前不像現在有如此方便的商店,所以一定要學會打獵,如果現代人把祖先傳承下來的打獵文化遺忘,就無法體會祖先他們當初是如何靠自己的雙手生活,而且打獵對許多族裡的男性來說是一個成熟的象徵,一旦讓這個歷代傳承下來的文化消逝,就像一個失去了靈魂的部落,所以好好保存打獵文化是件很重要的事。

講座時間:3月27日 13:00
講座地點:暨大人文藝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R立方電子報
*備註:本活動是一場由 原圈圈 所主辦的原住民論壇


















【 原論──原住民生活大小事(下)】
文:鄭勻婷 ; 攝影:鄭勻婷、 原圈圈

| 雜貨店老闆的女兒──林佳欣 |
佳欣的爸爸來自臺東,在南投的一切都是爸媽白手起家的成果,家中有五個小孩,她排行第四,從小就要跟哥哥姐姐輪流幫忙顧店,家中有販售許多東西,從糖果到米酒都有,還有許多生活娛樂,像是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有的卡拉OK,而且他家還有包廂,佳欣有時候如果突然很想唱歌,就會把自己關進去包廂裡面唱歌,唱到開心才會願意離開包廂;從開店到現在,因為佳欣的父母都有跟上潮流,所以不管是撞球檯、吊娃娃機、小朋友在玩的遊樂機,甚至還有網咖才會出現的遊戲臺,他家的雜貨店都有經營過。

家中氣氛看似歡樂,不過家教甚嚴,不能吃糖果也不能喝飲料,所以小孩子也不太會吃雜貨店所販售的糖果。此外,在雜貨店最常遇到的事情不外乎就是賒帳、失戀、喝醉酒的人和打架的人,但是只要是佳欣顧店的日子,誰也別想賒帳;每次客人唱完卡拉OK,小孩子都會輪流去收拾,雖然經常都是佳欣去收拾殘局,不過也是有大家一起幫忙整理環境的時候,但是通常都是哥哥姊姊分配工作,有人負責擦桌子,有人負責拖地,這些日子也許很辛苦,但是一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而家中最大的副業是種茶,當茶園需要幫忙的時候,就會由最小的妹妹顧店,所以他們都會希望自己不要長大,這樣就可以不用上山幫忙。佳欣的哥哥也提到爸媽的志向很多,所以以後會不會把茶園當主業,雜貨店當副業也很難說。佳欣家的雜貨店我覺得超特別,我從來沒想過一間雜貨店可以有這麼多有趣的設施,透過這次的論壇,讓我對於雜貨店有不一樣的看法。

| 砍菜班兼卡車司機──邱嘉文 |
年僅21歲的卡車司機嘉文,從國中開始就加入角力隊,高中是體育班的成員之一,雖然每天在高壓力的訓練中成長,一開始可以堅持下去,但是讓他離開高中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學長學弟制佔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希望可以分擔家計,因此嘉文毅然決然放下高中學業進入職場工作,儘管還很年輕,但是他的臉龐看起來卻很成熟穩重。有人好奇地問為什麼當初會選擇角力而不是其他運動,嘉文說因為看到很多學長都是用角力保送高中,因此決定加入角力。

雖然現在每天的上班流程大致相同,但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例如若是要將運送肥料到山上的話,前一天要先去載肥料,並在隔天清晨以前送到山上,一個月如果認真載的話,月薪可以高達八、九十萬,這工作雖然看似高薪,但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如果請小幫手幫忙的話還要從自己的薪水裡面支出,因此很多司機都會一個人包辦所有工作。後來主持人問嘉文為什麼會想學開大卡車,他說因為小時候看大卡車載東西來山上而覺得司機很厲害、過彎的時候很帥,而且喇叭聲很大,讓他覺得很酷,也因此決定要成為一名大卡車司機;關於責任感以及動力的來源,嘉文哥哥說是小孩和家庭,因著他有一個兩歲的孩子,也希望可以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所以再累他都甘之如飴。

| 結語 |
今天是原圈圈第一次主辦的論壇,透過四個素人講者,不管是經常造訪的雜貨店或是不常出現在生活中的獵人,不僅讓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部落中的各行各業,也讓我更加貼近部落。
如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面提到的:「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讓生活有目標而不是盲目的生活著;相對的,既然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不能中途放棄。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想想當初是什麼信念讓自己堅持到這裡而不輕言放棄。現在的他們都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也許這條路上充滿的荊棘,但是他們用自身的熱情與堅持將這些荊棘劈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講座時間:3月27日 13:00
講座地點:暨大人文藝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R立方電子報
*備註:本活動是一場由 原圈圈 所主辦的原住民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