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學生攝影趣(一)│玩中攝影,攝影中玩「攝影冬夏令營」


【學生攝影趣(一)│玩中攝影,攝影中玩「攝影冬夏令營」】

文 / 張 真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所 ) 

圖 / 張 真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所 ) 林辰翰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

│從課程延伸出的營隊│

「最早是因為喜歡照,就趁期末課程結束,同學們過年前還留在學校的時間,好好的拍得爽!」甘貴新老師回憶起2017年第一次帶領學員們舉辦攝影冬令營。營隊舉辦在學期末課程結束後,參與的學員多半是修習過甘老師課程的學生,沒有了課程的拘束,學生們更是能大膽嘗試想拍攝的主題,而甘老師就站在指導的角度「冬夏令營是陪學生玩,讓學生去玩,並從中去告訴大家還可以怎麼去玩。」不設限學員們想拍攝的主題,一切也是交由學生們自行安排。

│如同社團般的情感聯繫│

從學校出發,所有的拍攝發想都是新穎的,第一次的攝影營,嘗試了游泳池、舞台...等各式的拍攝。只要有一台相機,就什麼都可以玩,不過為了教學,甘老師還是要求學生們一定要使用相機,讓學員們知道光圈、快門、ISO等一些專業的操作。

「是個大意外,但會讓人回味無窮」甘老師講到攝影營遇上的趣事,其中之一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環島。隨著每一年寒暑假營隊的舉辦,待在暨大許多主題都拍攝過了,其中一年就試著規劃走出暨大離開埔里,那一年原本是要上合歡山拍攝,恰巧遇上了颱風從西半部北上,考量了安全攝影團隊決定往東半部的花蓮走,結果颱風又往東行進,團隊只好繼續往南至台東,被風雨追著跑莫名變成了一趟半環島之旅,雖然過程都在騎車,但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過去參與的學員畢業離開,但這個營隊的情感聯繫依舊很深刻,因為每次的營隊大家都付出很大的心力,即使畢了業離開了學校大家還是會抽空回來參與,就算很忙不能回來,向心力也一直都在。因為大家就是為了好玩,大家都用玩耍的心態在做這件事情,既然好玩其實就不會覺得很困難,也許過程很辛苦,但辛苦之後都會覺得非常快樂。

│困境與新舊生的衝撞│

玩攝影對於學生最大的困境還是來自於資金,籌辦營隊規劃拍攝免不了資金的需求,即便甘老師提到「什麼東西考慮到錢就不好玩了,但什麽東西沒有錢就不好玩。」他還是秉持著無欲則剛的精神,希望同學們在有限資源下能發揮最大的創意,或是盡可能籌措最好的解決方案,也因此攝影營變得有趣,拍攝規劃變得有挑戰性。其實攝影是個很大的錢坑,甘老師也希望有個募款的機制,讓營隊有結餘,這也是老師為營隊在努力的一個方向。

而在每一年營隊的舉辦下,先前參與的學員們慢慢都變成老手,不過還是很多新人加入,在拍攝能力上新手與老手就出現了衝擊。對於學員跟主辦而言,這樣的衝擊其實是樂見的,因為新手們的經驗不足會促使他們提出問題跟老手交流,更進一步也奠定老手在傳授技巧上的能力。另一方對甘老師而言則是希望從新手中加強培養,拉近與老手的差距,因此在學期過程中舉辦的「週三攝影營」因應而誕生,透過每週三的基本技術訓練,再銜接到讓冬夏令營讓學員們好好玩一玩跟發揮。

│傳承│

「攝影營的存在是人與人的羈絆」擔任過攝影營主辦的林辰翰同學表示,從不懂攝影,甚至相機都是借的,到願意去接觸攝影,是因為身邊一直有人在約拍攝,所以不會去停止攝影,沒有活動去維持感情的話會斷掉。也因為暨大沒有攝影社的存在,攝影營就如同攝影社一般,聚集了校內喜愛攝影的同學們,而接任營隊主辦相對的就要願意付出時間,有些義務性的存在,經驗也可以從學的過程中累積。

「練習如何去設計舉辦一個活動,藉由攝影去認識更多的夥伴,甚至營期結束後也可以大家一起去攝影」這是接任今年冬令營的主辦黃舟淵同學所期許的。在暨大其實各系都有喜歡攝影的人,系統化的去舉辦攝影營,也會讓越來越多人參加,即便學生擁有相機的比例較低,對攝影的興趣是同儕間互相影響,同學有好的照片就會引起更多的共鳴。校內攝影風氣成長,在曝光度明顯增加、活動多元性提升下,一定會有更多人知道及看見。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青年創業(二)│ChillRider Cafe Night Bar 美式重機風格咖啡廳──咖啡與美式復古交織的公路之旅

 2022年5月31日

  · 

【青年創業(二)│ChillRider Cafe Night Bar 美式重機風格咖啡廳──咖啡與美式復古交織的公路之旅】

文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圖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身處咖啡廳林立的年代,人們對於咖啡廳的需求慢慢提高。進到店內點取一杯咖啡,接著進入自己的世界,是許多人的日常。咖啡廳的存在不再只是一個聚會場所,它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風貌。矗立在桃米的美式風格咖啡廳ChillRider,不僅充斥著老闆對於美式生活的追求,亦是他生活風貌的具象展演。

王賀,埔里人,畢業於暨南大學觀餐系,目前經營著ChillRider Cafe Night Bar 美式重機風格咖啡廳。開店兩年多的他,將其所追尋的生活樣貌與精神貫注於ChillRider這個品牌,並透過咖啡、機車等媒介,將他所喜愛的生活向埔里與每位客人分享。

│公路起點│

大二時,王賀以擺攤開啟了創業之路。一直夢想建立一個品牌的他,在過程中發現建立品牌需要一個場域作為基地,才能推疊品牌的發展。因此大三那年,他開始在鎮上尋覓可能作為創業基地的店面,嘗試真正將咖啡品牌融入一家店裡。然而過程並不順遂,由於缺乏資金的緣故,一開始他僅能透過勞力來向店家換取品牌入駐的機會。在一番尋找之後,他輾轉來到現在所處的店面,並且得以ChilRrider這個品牌,拉開創業路途的下一個序幕。

架上《刺激1995》的劇照,與放在門口的偉士牌還有立於一旁的美式麥克風一樣,共同透露出店內的復古美式氣息,就連音樂都成為這股氣息的襯托。王賀希望能藉此吸引更多有相同喜好的人進到店內,讓他們能透過咖啡與這些事物相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ChillRider的核心理念之一,這源自於他喜愛交流下所產生的溫度,且希望這股溫暖能感染顧客,並充斥在整間店之中。

王賀與美式生活的初見面是在高中時期。當時台中的審計新村剛成立不久,是許多高中生消遣的去處。他在那邊遇見一間美式的男仕理髮廳,這家店的風格深深吸引他的目光,後來更成為他心中的精神指標,帶領著他與ChillRider一路向美式生活前進。與那間店的邂逅,深刻影響了王賀接下來的人生,他生活的風貌與精神逐步往這一個文化走去,ChillRider所堅持的風格,更是以它作為理想的目標。然而更為令人驚訝的是,在ChillRider開店一年多後,那家理髮廳的創辦人卻碰巧來到店內作客。對王賀而言,這是一個極為印象深刻的記憶。訪談中他談及這段過去時,記憶仍是清晰,彷彿是昨天剛發生的事情。

「有一次有四位車友騎過來,騎過來的時候我看到其中一台是哈雷路王,是我最喜歡的品牌,我就去跟車主聊天。聊天的時候發現他有帶一個名牌,上面寫著『俐落[1]總裁Louis』。」

生命的奇妙在這刻具體地表現在王賀面前,他們相談甚歡,王賀更是將這段仍在進行的創業故事告訴對方,跟他述說ChillRider與自己是如何受到那家美式理髮廳的影響。一路以來的精神指標在毫無預期的情況下來到店內作客,ChillRider所追求的品牌信念「人與人互動的溫暖」,在當下被賦予了更上一層的感觸,此次的奇妙探訪不僅是一次王賀與車友的日常相聚,更是對他與ChillRider而言,極具非凡意義的一次經驗。

[1] 《Slick Barbershop 俐落男仕理髮廳》,即是作為王賀心中精神指標的那間美式男仕理髮廳

│通往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路途景象│

「人與人互動的溫暖」亦是支持王賀不斷往前的動力,從一開始不太受到家人認同的擺攤時期,直到現在每位客人來到店內的建議與關心,以及面對穩固經營之現實壓力的同時,他仍需不斷替ChillRider的現在和未來作調整與規劃。內外壓力交疊的情況,使得王賀得不停的調適自己來面對這些壓力。然而,從人們攜帶著故事到訪的每次相聚中,他清楚知道自己喜愛這份溫暖,因此在目前為止的路途中,這份溫暖都支撐著每一個王賀與ChillRider所共同經歷的探索與堅持,而他也始終相信這份溫暖可以貫徹這家店,以及接下來的人生。

踏穩每一步後再跨步向前,是王賀目前為止的經營步調。他將每次跨出的步伐拉長至半年或一年,好讓處於經營前期的美式重機風格咖啡廳可以更為穩定的發展。他計畫將樓上閒置的空間整理成小背包客旅館,或著當成店內空間的擴展,亦租下了隔壁一區的露營地,為客人的來訪提供更多空間與選擇。而在歷經一年的客人偏好測試之後,他也打算替菜單設計與餐點品項作調整,將過去一年不常被點到的項目從菜單上畫除,好更貼近目前客源的喜好。他亦預計推出更多美式風格的正餐品項,增加顧客留於店內用餐的意願,並期望能逐步往他所理想的餐館來經營。這些計畫皆預估半年至一年的時長來推展,雖然沒辦法即刻看到成果或改變,但也因為這種穩固緩慢的步伐,ChillRider才得以堅持到現在且著眼未來。

│歸於自己的旅程│

「你不要覺得你不行,你要相信你可以。在別人都不相信你的時候,你要相信你可以。但不是說自大,而是要維持這個信念,然後也保有通盤思考的能力」

除了王賀所追求的那份溫暖,相信自己是他創業之路最堅信的價值。王賀認為人一生中都在追尋自己,無論任何事情,最終都會回歸到自己這個課題。在建立ChillRider的過程中,他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賴,不管從經營收入、菜單設計、咖啡沖泡,到每位來客及家人朋友的眼光,他都僅能憑藉自己的不斷嘗試,盡可能在一切的不穩定中展現自身的平穩,而這樣的平穩無非就源自於堅信自己的信念。深度思考自己在一路上的轉變與價值,並且謹慎的作好下一步的安排,是王賀在一路上最大的收穫。然而人生的轉折多變是事實,許多事情往往無法順從自己的安排進行,但即便如此,他相信人終究要肯認自己在這過程中所耗費的力氣,因為這些歷程不會消逝,它是在追尋自己這個課題上的投資,是釐清自己一生的資本。而ChillRider美式重機風格咖啡廳的建立與經營,就是王賀在追尋自己的過程。

王賀希望向同樣有著創業之夢的學弟妹們分享這個信念,並且希望他們能了解,創業只是一個選項,而非必然的終極目標。人生需要不斷的面對每件事之間的平衡,如同咖啡廳一開始並不打算加入餐點,以保有對咖啡最純然的享受,到後來逐步往餐館或俱樂部的發展。這樣的轉變無非是為了更長久的經營所作出的妥協與平衡,但這樣的調整並不代表著懦弱或失敗。尋求平衡的過程中,面對的是自己的理想與社會的牴觸,在這碰撞之中尋求改變,其所傷害的對象也包含自己,因為你需要刪去部分的堅持來保有整體。而也因此,平衡有時候來得比抗拒改變更需要勇氣。

ChillRider Cafe  Night Bar 美式重機風格咖啡廳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青年創業(一)│埔隆宮──「埔式文化」的興起

 2022年5月29日

  · 

【青年創業(一)│埔隆宮──「埔式文化」的興起】

文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圖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你的信仰就該是你自己。」

斗大的招牌,旁邊掛著數盞燈籠,橘紅的燈光從店內發散,它們都彰顯著同樣的三個大字──埔隆宮。強烈的店面風格是它獨一無二的特色,懸吊在座位上的燈籠映照出整間店的氛圍,讓客人一旦開了那扇門,就彷彿被宣告進到了「埔隆宮宇宙」。

鄭糧鋐,綽號「餅王」,埔隆宮的負責人,畢業於暨南大學觀餐系。憑藉從高中就開始創業所積累的經驗,他包辦了埔隆宮大大小小的事情,從店面設計、裝潢、油漆,到食材購買、菜單設計、餐點製作,都是他親手的成果。舊店面到新店面的遷移,是埔隆宮的另一個開始。餐點與菜單設計都有變動,內用的空間也比以往多了許多,不過「不以賺錢為目標」的初衷,始終是埔隆宮的主旨。

│「埔式文化」的誕生│

鄭糧鋐並不想要埔隆宮成為十家相同宵夜店的第十一家,因此他試圖建立一個專屬的品牌,使得人們來這邊用餐時,會不只是告訴別人來到一間宵夜店,而是來到了「埔隆宮」。強烈的風格、新奇的餐點品項、「漢堡手勢」[1]、或者把彌勒佛的頭換成三明治,都是埔隆宮的表徵。這些表徵都明確的與其他店家做出了區別,彰顯了埔隆宮的與眾不同。他希望這裡可以逐漸變成一個埔里的小派對,讓更多人看見這裡,並願意帶著朋友一起來。

除此之外,埔隆宮未來也有其他方向的經營計畫,試著與埔里當地建立更多連結。鄭糧鋐計畫與在地合作推出食物銀行,以「你付一半,我付一半」的形式,為埔里當地的貧窮學子供應早餐。隨著這樣的計畫,埔隆宮的經營將分成兩個面向,一個是現在的夜晚版埔隆宮,主要的目標族群一樣是以大學生為主;另一個則是早上版埔隆宮,以當地的長輩與小孩為目標客群。也因為客群的不同,在餐點的設計與口味的調整上,也會做出相對的調整與改變。

另一個面向的出現,表示著埔隆宮經營格局的擴大,然而擴大的規模會逐漸超出一個人所能應付的範圍,因此退居幕後,將經營店面的工作與權力下放,是鄭糧鋐未來的目標。他希望能漸漸成為一位企業家,拓展更多埔隆宮能發展的機會,以穩定埔隆宮的經營,但「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初衷,依舊是他謹記在心的信念。

對於一個地方的情感,很容易來自於在那個地方所產生的回憶。訪談中他談到了「居間人」這個角色,他希望埔隆宮可以成為顧客之間的居間人,讓他們藉由埔隆宮這個管道認識彼此,進而替他們創造一個專屬這裡的回憶。數年後,當他們與朋友聊到埔里,便會不由自主的談到在埔隆宮所發生的事情。

「我鑿了一個裂痕,裂的有多深,是源自於你自己。但是我鑿了,一個裂痕,是面對人生這件事情。」

文化的身影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彰顯,無論喜好或行為都會透露出我們所觸碰的文化,而鄭糧鋐期許埔隆宮能乘載的,就是一個專屬於「埔隆宮」的文化。

店內取餐口的牆上,寫著一長排的語句。「你的信仰就該是你自己」是「埔式文化」的核心。喜愛寫長篇文章的鄭糧鋐,發覺了文字觸及的侷限性。長篇文章低觸及的限制,使得他的想法無法完整的傳達。埔隆宮的存在,便成為了一個突破限制的載體,乘載他想創造的文化與傳遞的訊息,並以更全面的方式展演出來。然而他並不希望這股文化演變成一道枷鎖,它代表的只是埔隆宮在來客心中所鑿的一道裂痕,這道裂痕試圖提醒你要面對人生且相信自己,但裂的有多深,終歸於人們自己。

[1] 埔隆宮的LOGO,模擬手拿漢堡的樣子。未來會將店內漢堡的麵包上印上該手勢以作為標記。指法:雙手張開、三指併攏、左手在上、拇指相觸。(圖示可見埔隆宮粉專)

│「相信自己」源自於沒有他人│

「業界都在看衰你,看衰青年創業這件事,所以當你面對這個壓力的時候,你更不能輸啊。也就是說,你的同儕沒辦法給你支持,你的社會沒辦法給你信心的時候,你該靠的是誰,靠的是你自己啊。」

「埔式文化」的核心,源自於鄭糧鋐目前為止的經歷。從高中開始創業,到大三那年創立「大五餅王」,接著大四一整年到中國廣州磨練技術。在廣州的那段期間,因為沒錢的緣故,導致他過著東奔西跑,一邊讀書、一邊以工作換取三餐的生活。這些歷程練就了「追求當下」的心態,使他一旦遭遇問題就立刻調整,一有新想法便立馬付諸行動。埔隆宮從第一天開張,到現在逐漸成為一間無法被取代的店,即是源自於他追求當下的成果。

「那個時候我壓力很大,你今天在一間日商公司,那個階層管理一直以來都是業界有名的嚴格,你遇到問題可以問主管,你知道你處理不了會有人來處理。可是我沒有,今天錢沒有怎麼辦,就得要去借,你能想像的到嗎?三點半!銀行要關了……」

當我們談論到埔隆宮曾經歷的困境,鄭糧鋐述說中的語氣愈加激動,哽咽的聲調更是頻頻打斷他試著說出口的話。他提到曾有段時間無法支付員工薪水,那段時間至今依舊讓他對於當時的員工心生愧疚。他真心感謝當時有員工願意無償工作,但這樣的狀況與他對自己所設定的樣貌有著極大的落差,加上埔隆宮的經營需要不斷的把收入再投資進去,因此幾乎沒有甚麼額外盈餘。

內外交困的局面,使得他承受的壓力更為加劇,面對巨大的壓力,他能依靠的終究只有自己,因此他希望就結他目前的經歷,將「你的信仰就該是你自己。」的信念傳遞出去。

│學習接受並往前│

鄭糧鋐認為大學四年已經足以影響一個人這輩子的走向,因此他透過埔隆宮想要給予學弟妹或者員工的,僅是希望他們不要浪費掉大學四年的時間,把握每個「當下」。只管去做想要完成的事情,不要因為「沒做」而感到後悔。

有許多人將創業訂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期望能依靠自己的雙手拚得一片成就。這條路途艱辛且困難重重,比起成功來得是更多的失敗案例。而他希望藉由埔隆宮傳遞的最後一件事,即是在追求創業的過程中,不要只是緊緊死守著「創業」這個最終目標。路上會經歷各種機會與可能,一旦發現自己更適合某一條路,那就應該改變方向,順著更適合的那條路往前。

訪談中他提及,天堂應該像一個社區,有著數扇門能通往各種理想世界,而當你開始對前一個理想世界感到困乏,就應該走向其他扇門,準備進入下一個理想空間,現處的人生就是其中一扇門後的世界。

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亦是如此,若你已經無力繼續創業,在盡了最大的力氣後仍舊得到挫折,那就應該順任自然,循著在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下一條路徑前去,或許那才是屬於你的目標及未來。無須在意別人是否對此贊同,只管去做並且不要後悔,因為這是屬於你的人生。

埔隆宮-吐司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