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意外收穫的驚喜-R立方電子報

意外收穫的驚喜-R立方電子報

文/張馨云   圖/洪健鈞

「你聽過空氣報嗎?」去年十月,因為某位學長的一句話,我就這麼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只見學長向我遞來一張薄薄的紙,黑白油墨的「空氣報」三個字便映入我的眼簾。尺寸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陽春,翻開一看,裡面的文章倒不似普通報紙一般,滿滿長篇的社經政論,而是一些更貼近我們生活的主題,像是在菜市場裡感受到的人情味,又或是在駕訓班考駕照的灰頭土臉。簡單來說,這是一份大概五到十分鐘內就能讀完的「報紙」,卻又少了一般報紙帶有的嚴肅與死板。「空氣報是一個團隊因為興趣發刊的」,學長說「你可以來看看啊!看看這個團隊是怎麼運作的。」

於是我就這麼出現在團隊的開會現場。這個團隊的成員來自於各個系所、各個年級,甚至連加入團隊的動機也不盡相同。經過學長與團隊顧問-鄭中信老師的說明,我才知道這個團隊除了出刊空氣報之外,還製作了「R立方電子報」。這個電子報以「青年返鄉」與「創新教學」為主題,而團隊的成員們尋找對象進行訪問,進而撰寫成文章發刊,將訪問對象的理念傳達出去,除了能讓更多的人看見,也能讓有類似想法的讀者得以參考。在重新認識了R立方之後,我回去信箱裡將電子報全部翻了出來。很神奇,在過去以為索然無味而忽視掉的電子報,現在看來竟然是這麼地有趣且引人深思。電子報採訪的對象可能是返鄉打拚的青年,也可能是致力於教學創新的老師。而除了訪問的固有形式,R立方電子報最近也開始讓學生寫出自己對於「創新教學」的想法和感受。畢竟教學總不會是老師自己一個人的自彈自唱,關於收集學生的反饋這一點,我想R立方率先做出了新鮮的嘗試與突破。

R立方團隊固定每週有一次會議。說是會議,倒也不是那種正襟危坐的嚴肅場合,反而更像是輕鬆的午餐約會。在吃午餐的同時聊著天,不只可以互相知道彼此的進度與計畫,也方便徵詢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在初加入團隊時,首先就接了個關於「創新教學」的預定稿件。而採訪、寫稿、校稿直至出刊的工作遠比我想像的還要繁複且不容易。在選定完訪問的對象後,必須以採訪的主題擬出大綱,與採訪對象聯絡,採訪的過程中可以從主題再延伸問題,但不可偏離主題。訪談結束後,將採訪的重點整理分析,接著寫成稿件。但稿件寫完之後還不是結束!為了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周全嚴密,文章還得給團隊的老師研讀,確認過是否有不妥、語意不清或是無法讓讀者掌握文章脈絡之處,再針對老師所提出的疑問進行文章的修改。另外,一方面基於尊重,為能與之建立永續的互動關係,二方面避免稿件撰寫的內容,與採訪對象所口述的有出入,在經過老師校正後,還必須再寄給原採訪對象,進行第二次的確認。等候對方的回覆後,完成內容的微調,才能正式發刊。

在加入R立方團隊前,我從來不曾注意過寄來信箱的電子報。由於一次因緣際會的邂逅,我參與了電子報的製作過程,R立方電子報予我的意義開始變得特別且不一樣。在每一週的午餐約會,團隊夥伴們互相交流,也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意見,老師再以自己的想法和經歷回饋。又或是與採訪對象之間的訪談,不論是返鄉的青年還是創新教學的老師,我總能在訪問的過程中獲得些什麼,可能是嶄新的價值觀,也可能是以往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經驗。「我希望在R立方團隊裡的同學們,出去後都能有可以成為主編的實力。」中信老師這麼期許著。身為R立方團隊成員之一的學姐問老師:「我覺得我好像在R立方裡面獲得了些什麼,但卻說不出它的具體,那究竟是什麼呢?」老師回答:「我們每個人加入R立方的動機都不相同,而每個人可能都在其中追尋著某種價值。我想,這追尋價值的過程中,是不是也算是一種價值呢?」老師的反問讓我們都深思了起來。的確,儘管R立方電子報並不是一門可以拿學分的課程,卻也成為了我的導師,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且獲益良多。


轉引自[R立方電子報]。執行編輯:鄭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