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內加道:參觀長青繪畫班】內加道(103-1地方場域與藝文再現)

內加道:參觀長青繪畫班
10.24(五)撰文.攝影=許婉珣

初次探訪內加道。搭著石玲老師的車,往魚池的方向走,一路上鮮少有車從旁經過。左側依傍著山,右側往外一望,便可看見清澈的溪。清新的空氣伴著微風拂來,令人心曠神怡。約莫二十幾分鐘的車程,經過蜿蜒的山路,來到今天的目的地:秋鳳阿嬤的家。進到畫室中,裡頭擺滿了秋鳳阿嬤的作品,不禁讚嘆她在短短的幾年內便能畫出如此多的畫作。秋鳳阿嬤說:「我是拼上生命在畫的。」阿嬤的畫每張用色都極為鮮明、大膽,也富有想像力。

這次的主題是「自畫像」,我們原先在一旁觀看阿公、阿嬤們畫畫,可能是有人一直看著會不好意思,有點不自在,所以我們就先到附近走走看看有什麼新鮮事。在這裡有種更為貼近大自然的感受,山間隨處可見附近居民所栽種的蔬果和檳榔樹。聽石玲老師說剛剛經過的地方可以看到林淵的故居,於是我們便決定去一探究竟。但可能是這個地方過於偏僻,不常有人前來參觀,屋外早已雜草叢生,最外頭的竹製大門也因為地上堆滿的落葉無法推開。不過還是可以從外頭看到一些林淵的石刻作品和他在牆壁上的畫作。再往下走一點,便可看見一間很特別的披薩店,叫「九樹森林」。不過我們來的時間太早了,還無法進去參觀,只能於馬路旁眺望。裡頭真的很漂亮,不管是房屋的造型、還是那有著翠綠草坪的寬闊庭院,我想要是能在這裡用餐一定相當享受,下次一定要來試試。

回到秋鳳阿嬤家,課堂也差不多要接近尾聲。阿公阿嬤也毫不吝嗇地和我們分享了他們畫作,清戶阿公的背景畫了許多的魚,因為阿公說他有在養魚,而這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所已決定把他畫上去。美雪阿嬤畫了自己在跳舞的樣子,兩支手在空中揮舞著,雖然沒有畫到下半身,不過從畫作的神情仍可以感受到美雪阿嬤當時一定相當的開心。秋鳳阿嬤畫了自己年輕時穿著旗袍,手中還拿著一顆鮮紅飽滿的蘋果,一旁還有天堂鳥相襯,畫面相當地豐富。至於蘇錫阿嬤,則是畫自己雙手交疊地坐在一幅畫旁,感覺非常優雅。阿公、阿嬤的畫即便沒有精確地空間格局,而是想到什麼就畫什麼上去。不過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的畫才更有故事性。∥






漫步內加道
撰文=彭筠

在阿公阿嬤投注心思在畫畫的當下,石玲老師帶路去探訪林淵美術館與她最愛的私房秘徑。美術館並非長期開放需要預約,請林淵的兒子開門也能順便導覽,林淵為國內樸素藝術的大師級人物之一,他的石雕作品渾然天成,特色鮮明又獨樹一格。林淵美術館內現仍保存林淵及其兒子的珍貴石雕、繪畫、刺繡、裝置藝術等作品,以及部分林淵生前文物。可惜沒有事先預約,但庭院有許多大型雕刻藝術,是開放的自由參觀,只要打得開門。也許,是有若干時間未開啟了,門下方堆積成堆的落葉,卡住了門,使得有其門卻不得入的窘境。

老師回憶當初在規畫時,政府列撥經費,請了相關人員來參訪建議,保存整理林淵故居,也舉辦相關活動推廣。也曾經有大學預定美術館後方成立工作坊,又是一群群人來來去去,在周圍設置鐵網,搬進許多器具與資材。熱鬧了一陣,小村如今又是安安靜靜。感到惋惜,一位大師的藝術就如此沉靜,也無緣就近參觀,只能隔著圍牆透過鐵絲框欣賞。

沿著柏油路,繼續走下去,是建築獨特的窯烤披薩店九樹森林。狗兒在遠處看到陌生的我們一行人,便盡職的吼叫咆哮警告。再走下去也離得原地太遠,於是,往回走。

路旁是林立的檳榔樹,鳥巢蕨可愛任性的在檳榔枝幹上兩三的定居。到加德宮旁小徑也是許多檳榔樹依樣的被鳥巢蕨附著,陽光從樹間灑下,不太熱不太刺,這是老師最喜愛的小道,是早晨散步的最佳享受,路旁有大小間隔的石雕也許是先前為營造石雕藝術小鎮所留下的,為路程增添了許多樂趣。路口處有樸直的野豬,也有不少的人偶,有的只存巨大頭部,有的背著模糊像是竹子或是農作,又也許是嬰兒?這些石雕因時間環境而斑駁不清,卻因此更加得令人有想像空間,為這裡加上一絲神秘,也讓人驚訝鄉間小路有這樣意外的驚喜。∥






內加道:拜訪秋鳳阿嬤
11.1(六)撰文=徐莘瑜 、許婉珣

一大早大約七八點的時間我們抵達秋鳳阿嬤的家門口,雖然之前就有先告知會來拜訪阿嬤,仍然擔心這麼早阿嬤還沒起來,正當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阿嬤就奇蹟似的出現在門口,她一看到我們似乎有些小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

隨後,阿嬤很熱情的招呼我們進去。看著阿嬤親切又可愛的臉孔我們很快的也放鬆心情,開始跟阿嬤聊起她的繪畫歷程。秋鳳阿嬤雖然是素人,但她作品裡包含的創意性卻非常高,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非是她用菜瓜布以及她菜園裡隨手可得的種子做成的貓頭鷹,看起來栩栩如生又生動可愛。

我們詢問阿嬤她繪畫裡的靈感來源如何,阿嬤便不吝嗇的分享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小時候對於生活的體驗,說到以前的事,阿嬤總是滔滔不絕,跟我們提起了她的阿嬤。她小時候會和阿嬤一起睡覺一起挑水,甚至結婚以後阿嬤也常會不放心的跑來探望。對秋鳳阿嬤來說她的阿嬤佔了她童年裡絕大部分和阿嬤的記憶也出現在秋鳳阿嬤的作品裡。之後秋鳳阿嬤也帶我們去參觀她自己整理出來的畫室,裡頭放了很多秋鳳阿嬤的作品,阿嬤也開心的一一跟我們介紹,那個早晨,我們在阿嬤的庭院裡打擾很久,臨走之前阿嬤還拿出她自己種的百香果要我們拿回去,對我們來說去拜訪阿嬤似乎不是已經只是為了完成作業了,而是很開心能聽到阿嬤分享的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故事。∥




外加道:拜訪翠蘭阿姨
11.3(一)撰文=彭筠

位於外加道交通要道旁的雜貨店,是翠蘭阿姨的母親劉蘇錫早年與丈夫一起含辛茹苦白手起家,現在由女兒接管,是阿姨另類的強迫媽媽退休。阿姨說起母親,臉上浮起一陣驕傲又感概,媽媽是個很勤奮的人,在阿姨退休前蘇錫阿嬤總是一早起床要照顧家後方的小田地,又要處理雜物店的訂貨進貨大小事,而雜物店從早上六點一直開到晚上九點,因為不同時間點都有各異的需求,貨品觸角從米油鹽日常用品到菸酒檳榔、新鮮蔬果,大大小小、零零總總各種瑣碎繁雜,加上小本經營,薄利多銷,一包菸也許只獲利三塊。阿姨笑笑說真的是不好經營。

現在大多重擔轉交與阿姨,阿姨很欣慰的說:現在媽媽可以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了。阿姨說蘇錫阿嬤其實非常好學,附近社區只要有辦教學班,阿嬤都會充滿熱誠的參與,會參加內加道長青繪畫班的機緣,也是在報章電視看到相關報導,就想也去參加看看好了。

從前,蘇錫阿嬤也許有關機會可以去多接觸各種事物,但她大多讓予丈夫子女,為家庭奔波一生,翠蘭阿姨希望在媽媽晚年時,能讓媽媽卸下責任能更自由的探訪自己的興趣,也同時匯整一些媽媽以前與現在的生活歷程,阿姨計劃今年十二月要招集蘇錫阿嬤曾經教過的洋裁學生們重聚回味當年趣事。

我想蘇錫阿嬤能如此活力的用創作演繹自己的生命,翠蘭阿姨是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後盾支柱,實在難得可貴,她們母女間的情感深厚也更加豐富了晚年人生規畫的一種可能。∥



外加道:和翠蘭阿姨訪談
11.3(一)撰文=許婉珣

早晨山間的霧尚未退去,一路上鮮少有車從旁經過,左側依傍著山,右側往外一望便可看見清澈的溪。還來不及將眼前的美景盡收眼底,就已抵達了目的地。翠蘭阿姨一看到我們,臉上便堆滿了笑容,招呼著我們進到雜貨店裡坐。不湊巧的是,蘇錫阿嬤在我們到達這裡不久前就出發前往台中了。不過沒關係,從阿姨的觀點出發,我們依舊能聽到不一樣的故事。車來車往、路旁的小雜貨店,生意相當不錯。

這裡賣的不只是各式雜貨,更多的是那個用錢也買不到的人情味。阿姨和我們說這種雜貨店在現代其實很難生存下去,但只要不去斤斤計較利潤、日子能過得去就足夠了。阿姨總是用很樂觀、正面的想法來看到許多事情,雖然自己也五、六十歲了,但她也同蘇錫阿嬤一樣仍對很多事情充滿著熱情,也相當有自己的想法。

聽著阿姨訴說家中所發生的事,能深刻的感受到他們家族的每位成員都很有向心力,大家會分工合作去完成事情。這或許正是蘇錫阿嬤用智慧和幽默所栽培出的成果。而蘇錫阿嬤今日仍可以這麼快樂無憂地去學習各種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翠蘭阿姨可說是最大功臣。正因為有阿姨的鼓勵與支持,阿嬤才有了更多的信心與動力。雖然只是聽阿姨轉述他與阿嬤之間的對話,但我相信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一定相當深厚且融洽,都很用心在經營彼此的關係。我覺得翠蘭阿姨是個有遠見的人,現在能做的她就要把她一一留下來,不管是影片、錄音、相片、還是文字,而之前那些快被遺忘的,他也努力地一點一滴將它找回,並記錄下來。如此,等到將來逝者已去,留下來的每一個畫面、每一段聲音、每一個文字,對後輩而言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阿姨她將來想出一本關於阿嬤的書,好期待能看到成果。真的很開心能有這樣的機會認識翠蘭阿姨,還和她做朋友,同時也相當期待下次的探訪。祝福這間有七十多年歷史的雜貨店能長長久久的開下去,為這個鄉下小鎮傳遞更多的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