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一個人的店面(二)│中年回鄉創業的故事:飛魚想家

 2021年10月18日

  · 

【一個人的店面(二)│中年回鄉創業的故事:飛魚想家】

文 / 袁薇欣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范姜煒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

圖 / 袁薇欣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

「哈囉,今天想吃什麼?」是每一位客人抵達時,總會聽到的第一句話。這位溫情問候的主人就是飛魚想家老闆娘──孫觀庭。

│人與冷麵、人與人的交織│

從 2018 創立這間店開始,老闆娘走過的每一步,都是付出真情。從設計店舖的裝潢、冷麵菜單、親手調製醬料、堅持小黃瓜用刀切而不是用刨刀等,在料理上的堅持,使得料理因為自己的用心而變得美味。「飛魚想家」的店舖小小一間,坐落於南興街一條小巷中,目前尚未註冊於 google 地圖。店舖餐點皆為外帶自取,而菜單主要以冷麵為主,有台式麻醬、泰式酸辣、日式和風與黃金泡菜等等。口感清爽不油膩,適合在炎熱的天氣中食用!除此之外,也有椰香綠咖哩與香草滷雞腿等飯食可供喜歡熟食的客人。老闆娘每日總是早起工作,所有採買、備料、販售幾乎都是自己獨立完成。

當初在設定店面的經營模式時,孫觀庭正是以一個人經營的角度出發,選擇能夠先備好材料,

方便現場包裝的食品「冷麵」作為發想。一切的製作與學習都是靠著孫觀庭自己上網所學,再自己進行調整風味與配料,打造出自我與冷麵的情感。販賣冷麵雖是方便一人獨立作業,但是備料卻一點都不馬虎。老闆娘曾說:「小黃瓜要是用刨刀削就會磨去了脆度」所以他堅持手切,即使費時費力,也想要給客人品嚐最佳風味。而且每過一段時間,求新求變的老闆娘也會設計一些新菜單的加入,像是今年夏天初販售的塔香皮蛋雞絲冷麵,就得到了不錯的迴響。

當老闆娘跟我們談及與客人的故事時,也許是只做外帶的原因,他印象中沒有態度不好的客人,甚至說好多客人比她還有禮貌。她很喜歡與客人聊天,偶爾分享生活近況。人與人的聯繫,有時候只要溫暖的笑容與輕鬆的話語,就能給予孫觀庭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

│重返家鄉的歷程│

孫觀庭在幼稚園前都居住在埔里,幼稚園跟著家人從埔里搬到台北居住。在她完成學業,到花店工作一段時間後,跟著身為畫家的父親到台灣各地,以及外島地區記錄當地的自然風景與人文藝術。作為行腳紀錄的她,為父親出版的畫冊增添了豐富的文字紀錄。

有次,在她的父親計畫出版「台灣離島」時,孫觀庭與父親一同走訪了台灣的六大離島。隨著

父親到蘭嶼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工作,描繪當地的自然與人文風景時,在島上遇到她的先生──古拜,這次的相遇,讓孫觀庭決心留在島上陪著丈夫一同生活與經營先生的民宿。

在蘭嶼生活了幾年後,2012 年成為了夫妻倆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路徑曲折詭譎的「天秤颱風」大肆摧殘,整座島嶼的重要場所:農會、加油站、機場跑道皆遭侵襲,而夫妻倆位於海邊的民宿,

外觀連同結構實在難以重建。想起邁入老年的父親退休後,與母親回到埔里居住,已步入中年的孫觀庭覺得父母年紀都大了,為了能夠就近照顧與陪伴父母,在與丈夫討論後,決定不再繼續經營蘭嶼的民宿,從丈夫的故鄉回到她自己的故鄉,一同開啟新的生活。

│就業的逆境造就飛魚的誕生│

回到故鄉的孫觀庭曾經在家鄉找過許多的工作,但面試時因為年紀的關係,時常碰壁,在受訪時她曾說到:「像我們這種中高年齡的人,其實找工作是不易的,我也應徵過,甚至謊報年齡個四、五歲,怕人家知道我年紀太大了!」。在外尋找工作的不得意,使得孫觀庭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她將自己的住所作為藍圖,描繪出自己想要的店面模樣,透過擁有木工技藝的丈夫一步步搭建起現在的店面。

然而,「飛魚想家」的店名由來,也有著一段故鄉的姻緣。身為蘭嶼達悟族的丈夫,為了妻子,從四面環海的故鄉,來到她不靠海的故鄉。這段遷徙的經歷給了孫觀庭靈感,以「飛魚」象

徵著丈夫的族人標誌與蘭嶼的記憶,再融入對故鄉的思念,「飛魚想家」就這麼誕生了。

│雕刻著思念與愛的裝飾│

店面的部份木雕藝術與裝潢設計,是由古拜照著孫觀庭的想像進行雕刻與裝飾,如鳥籠中的鎢絲燈、寫著冷麵兩字的招牌、屋前的花草盆栽等。此外,也少不了「飛魚想家」的意涵裝飾,像是門牌旁柱上的蘭嶼角鴞與拼板舟、牆面上掛著在月光下的蘭嶼海面,飛魚躍動的一幅畫,以及最有特色的「飛魚想家」的木雕招牌。招牌上有幾隻飛魚飛躍出的圖像,代表著飛「魚」想家之意。還有經典的蘭嶼達悟族圖騰「船之眼」,其有避邪、保佑平安和指引方向的神聖意義。這些雕刻與擺設不僅是代表著孫觀庭的想法,其中也富含著丈夫的思鄉與他為她所付出的展示品。

另外,透過店面右邊的窗戶能看到一個尚未整理好的展示間,收藏著古拜滿滿的木工作品以及孫觀庭自己購買的一些裝飾品。木工作品都是由孫觀庭繪製,古拜手工雕刻出品。此空間總是引來許多顧客好奇地往裡頭看,孫觀庭提到,曾經有幾個小女生覺得裡頭非常漂亮,詢問她可不可以讓她們進去參觀,參觀的過程充滿著好奇與興奮,在裡面拍了好幾張的照片,臨走前,更告訴孫觀庭非常喜歡這樣的擺設與內容。有些顧客,看到自己喜歡的物品,甚至詢問孫觀庭是否有販賣的意願。雖然只是一間尚未整理的儲藏間,但在孫觀庭的擺飾下,對於來訪的客人,有著無形的吸引力,增添了店裡的獨特性。

孫觀庭對此表示,現今由於資金與時間的關係,未能妥善的處理,但在未來她想要將這裡的空間,作為擺設展示品的展覽間,讓顧客在購買餐點之餘,可以參觀木雕和收藏品,若顧客喜歡也能購買帶回家。將此打造成一間可供觀賞、購買與拍照的溫馨販售間。

│濃墨重彩下的極簡生活│

當我們進一步問到當初為何想擺設這些物品出來時,孫觀庭對於這些累積過多的物品,想要把它們分別賣出去給喜歡或需要它的人。她說道:「我聽說一個人離開後,最少會留下 3000 件遺物,但我不想造成子女的負擔,不再那麼珍重的收藏就會陸陸續續把它們清出。」這句話與在先前訪談對話中,讓我們感覺到不一樣的孫觀庭。她一直渴望打造一種濃墨重彩的質感生活,透過許多的裝飾與設計,營造出她希望的店面型態,這樣看似光鮮亮麗的夢想藍圖,背後卻逐漸浮現出她朝向極簡環保生活的一面。

其實,濃墨重彩與極簡是不衝突的,就像孫觀庭父親的畫作簡約渾厚。孫觀庭也跟我們分享自己曾經將過往的一些照片都翻出來,認認真真的看過一回就撕毀丟棄了,不希望留下太多的東西。她認為有些回憶知道了就讓它過去,不必留下太多,以免造成負擔。

這樣的極簡原則,也運用到了店舖經營上,店面僅提供外帶的服務,因此不得不使用一次性容器,但在餐具和提袋上,孫觀庭寧願增加一些成本,選擇使用較好的稻殼環保筷、不織布提袋,為環保盡一份力,減少危害環境的產物。

│逆境下多角化的經營展望│

在大量的外送平台、埔里當地旅遊美食的競爭與疫情的影響,身處在巷弄的「飛魚想家」也

面臨著營業成本上的負擔。

孫觀庭在說到自己店面的經營困境,大多來的顧客是附近的人或熟客,其他地方的人很少知道這家店面,在競爭上難以比得上其他店家,但知名度不高不是她最擔心的,而是在她拿捏不住食材的掌握。有時候店裡生意好的時候,準備一天的食材可能在一個時段就賣完,但有時候可能賣不到總量的一半。在食材滯銷的狀況下,孫觀庭為了保持食材的新鮮,但又在不浪費食材的原則下,她自己會把剩餘的食材當作每天的餐點,她在受訪中曾說到:「有次,剩下的食材是青椒,自己吃上好幾天,吃到都覺得有些不適,但怕浪費都還是吃完了。」

在經營店面的困境上,還有餐點季節性的滯銷問題。起初店內都只有賣冷麵,但在秋冬時節,冷麵的銷售並不是很理想,加上有顧客曾建議她可以增加熱食。孫觀庭為此考量,在之後的菜單上,加入了飯的品項,提供給想要吃飯的顧客有新的選擇,但她也說到:「只有一個人經營一家店,真的沒辦法做太多的事情。」,就現在的工作量對她而言,已經難以再負荷其他事情。

在整個訪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孫觀庭其實有著很多的想法,如拓寬店面空間、整理展示空間、調整店內裝飾等,但在現實中人力與資金的情況下,實在難以有更多的改變。但是,就現今她所想的目標是能夠與外送平台合作以及在GOOGLE 地圖上增設店面的地標,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店面,並前來品嚐餐點。

雖然孫觀庭經營一間店的開始是迫於現實的無奈,但在經營店面的過程中,她不斷專注工作、真誠的與顧客交流,以及顯現自己獨特的擺設與想法等,都是她在面對現實之外,秉持著自己的原則,一步步成就現在的店面。即便現在面臨到經營上的困境,每天的工作時間長且薪資不高,但她認為這些都沒關係。能夠經營自己的店面,依照自己的原則做出餐點,並與客人互動等這些,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能夠做喜歡的事情,那就很好了!

飛魚想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