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在地創業(一)│承繼老店的思念,傳承百年的目標:太源商店

 2022年5月25日

  · 

【在地創業(一)│承繼老店的思念,傳承百年的目標:太源商店】

文 / 范姜煒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

圖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隱身巷弄的太源商店│

位在紅瓦厝的信仰中心,正氣堂五府王爺旁的「太源商店」,開業至今已有五十五年。從現任店長王堯弘的阿嬤開始經營,以前的雜貨店是當地民眾的聚集聊天和買東西的地方,許多孩子們會來此買糖果,附近的居民也會在此購買日常用品,店外的涼亭常常是居民聚集聊天的所在。數年前,店長的阿嬤打算退休後將此間老房子與店面賣給別人,並購買較舒適的房子與孩子們一同居住。

聽到此消息的王堯弘便想起自己曾經在旅遊業工作,看到日本的鄉村中雜貨店的老闆,雖然只是一間小而傳統的店面,但他們卻可以雜貨店富有著當地傳統文化的要素自居,尤其是牆上往往擺設著「昭和幾年營業」以及「百年老店」為榮,這讓王堯弘感到驚訝,並由此感受到日本傳統店面所擁有的文化渲染力與精神,並開始反思起在台灣是否也擁有這般的精神與價值。

王堯弘在一次旅行社派駐北京出差完成後,回家放假陪著阿嬤顧店時,與購買芒果乾的小朋友對話後,發現小朋友其實知道芒果乾裡有些化學成分,卻仍買的原因在於當地沒有機會買到純天然的芒果乾。種種原因使得王堯弘深思起該如何看待這家老店。對這間老店進行SWOT分析後,發現其精神價值大於物質價值,不僅是建築或商品上的傳統價值,而是雜貨店可以作為社區的情感維繫中心,把他改造成比在涼亭更舒適的空間,提供社區居民聊天與享受生活的空間。於是開啟了他接手店面並思考如何改造這家店,使這家店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從技工、旅遊到創業│

畢業於台中高工機工科的王堯弘,他在接起雜貨店前,曾經經歷過許多的工作,而這些經驗也帶給他後來對於改革雜貨店上有許多的新思考。在他高中畢業後,曾經擔任過水泥和水電工,但在工作的過程當中,不喜歡在工地的環境與生活,直到他有次擔任眼鏡公司的技師後,開始喜歡具有商業性質的工作環境。然而,在他開始發現自己喜歡的工作後,因為兵役而被徵招入伍,他於陸軍航空訓練中心從軍七年。而在他離開軍中前,軍中的學弟曾介紹他可以往旅遊業發展,對於喜愛遊山玩水與在商業性質的地方工作,這項工作對他來說有很大的興趣。於是他在離開軍中後,考到導遊執照,開始進入旅遊業工作,從台北的公司基層做起,直到後來回家接手雜貨店後,並自己創立一家深度旅遊旅遊社,在當地從事生態與文化的旅遊。

這些工作經驗讓王堯弘在經營與設計店面時派上用場,像是室內設計,都是由王堯弘自己親手設計,除了技工相關的知識背景提供他在從事設計上有許多方便之處,還有他在從事旅遊業時,造訪世界各地觀察其建築與室內擺設,應用在自己的店內中,其中包括自然色系(黑、木、灰色)以及保留原本老屋的瓷磚的室內顏色搭配、舒適寬敞的空間與燈光等。打造出具有生態與老屋風味的空間。另外,在經營店面上,他認為重要的是該如何吸引客人或與客人對話的人文設計,如標榜生態的產品、聯絡社區感情的空間等,如同經營旅行社時,必須考量人們喜歡甚麼?該如何安排活動?等等的技術。因此,使得他不管是在硬體或軟體的面向上,創立這家店時有許多的背景知識能夠幫助他開啟經營與改造這家店。

│「農村美學」商店的改革之旅│

當初在改建商店的時候,王堯弘的目標是打造美國綠建築的生態商店,他打算對房屋進行重建與改造,於是他向奶奶買下這家店面與房屋,並與奶奶一同出資改造店面。然而,原先預期的改革工程,到了要開始動工之際,鄰居卻不願意與王堯弘配合工程的進行,使得店面的改造進化必須擱置,進行協商,但終究未能達成共識,王堯弘在面對擱置半年工程且須負擔房屋費用,開始對於店面的改造心灰意冷,甚至出現放棄改造的念頭。

直到在好友野自的父親幫助下,建議王堯弘可以改用老屋翻新的方式進行店內的改造,不僅可以節省工程費用,亦可以使工程順利的進行。在聽到這般建議的王堯弘,轉變重建老屋的想法,改以好友父親的設計進行翻新,而他則負責室內設計的部分,一同將老舊的雜貨店翻新起現今的太源商店。

有別於一般社區理傳統的雜貨店,此店門口為木質色門的大門,門旁有樹木盆栽等裝飾,進到屋內則有寬敞的木質桌椅供客人休息聊天、自然色系的室內設計,以及由架子搭建起零零總總的商品,如有機、無毒、民生、奶奶自製的商品等,甚至還有關於埔里在地生態介紹的小冊子供客人欣賞。創造出不同於一般雜貨商店,而是具有「生態」與「美學」的商店。

│多樣化的銷售商品│

除了店面的翻新與改造外,在商品的銷售上,太源商店有別於一般雜貨店的僅販售傳統的民生用品,其店內除保留油米鹽糖等民生用品供居民購買外,亦創造出另外三種特別的商品,吸引外地的人前往此店光顧。

第一種商品為具有「生態」的商品,王堯弘透過接觸許多友善環境的店家,媒合他們在店面販售此商品,如來自台中親水的有機稻米、新北文山區的包種茶等農產品,幫助商家提升其產品的知名度。王堯弘表示,這幾年的經營中,他曾幫助過許多的店家,有些商家的產品已經銷售的很好,所以沒有在店內擺售,但他還是會不停地找具有友善生態的產品且需要提升產品知名度的商家,幫助他們銷售。一方面給予在地的人可以購買此種商品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友善生態的產品能夠繼續發展。

第二種是由王堯弘的奶奶親手「自製」的家鄉食物「醬筍」,每一罐都是她親手製作完成,吸引許多外地的饕客或在地的餐廳老闆,會特地來買此作為食材,如醬筍排骨湯。此商品不僅是提供外地客能夠享受家鄉美味,也是推廣在地特色食物。

第三種是在地的神秘甜點師,經由王堯弘的推薦,固定每個星期六來太源商店銷售甜點,甜點師出現的那一天大家稱之「太源商店西點日」,數量少而美味,許多人都為此慕名而來想要品嘗此甜點。

這些商品,不僅讓當地有更多購買的選擇,也創造出許多外地遊客為此購買商品與參觀社區的動機。

│「青銀共創」的太源商店│

太源商店不僅想要打造出一個友善環境的商店,還要著手「青銀共創」的商業模式,王堯弘對這家店的經營目標並非以營利為導向,他認為重要的是能夠提供給奶奶(老年人)一種新的生活型態。由身為青年的王堯弘返鄉,在家鄉工作與改造原有店面,藉此提供一個最接近奶奶原來工作的環境,讓她能夠在此生活與經營。平時店面就由奶奶看顧,王堯弘的父親也會幫助她,自己則負責商品價格的制定與進出貨等,共同經營這家店面,就如同起初在改建這家店上,是由奶奶和王堯弘一同出資的概念,提供給老年人能再創價值的機會。生活上,也能夠在老屋三代同堂生活,達成老年人與青年共同生活的模式。

王堯弘對此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模式能夠創造出新一種的具有商業,亦有長照的生活模式,雖然,在商店經營或生活上,有時會跟奶奶產生衝突,如店面是否應該以營利為主,但這比起讓老年人住在安養中心,能夠給予老年人更多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就像奶奶有個美好的晚年生活。

│新商店造就新風景的誕生│

在經營店面的過程中,除了改造店面和維持家人關係的面向上,王堯弘也發現店面能夠改變社區的風貌。透過店面的經營,許多外地的人會到商店內購買商品、討論事務、參加活動,如暨大的老師曾來此討論、親子寫生的活動等,這讓當地的人感知到為了維護社區的形象,自主整理社區環境以及減少噪音,提供給外地人好的社區印象,提供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環境的保護與互動。

另外,在訪談過程中,王堯弘的好友野自表示,現今的太源的商店從視覺和商品上,不同於以往傳統的雜貨店,給予當地或外地居民不一樣的商店選擇,但有一個不變的是人情,無論是王堯弘或是奶奶都是很熱情的招待他,保有鄉村與家鄉的風味。

│創造下一個不一樣的商店│

在面對疫情的衝擊下,王堯弘主要營收的旅遊業慘澹不堪,使他在從商上備受打擊,雖然如此,他現今轉往議員助理的工作,且他不忘經營這家店面的三個目標,透過商業提供友善環境的商品、注入新元素到社區促使其改變、建立青銀共創的生活模式。

他期望未來能夠繼續往這些目標經營店面,將老店轉變成新的風貌,加以傳承百年,並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類似商店,青年能夠回鄉生活,並建立青銀共創的商店模式。

太源商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