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書香滿城專刊(四)│重新爬起的耕耘者:埔里鎮立圖書館

 2021年3月24日

  · 

【書香滿城專刊(四)│重新爬起的耕耘者:埔里鎮立圖書館】

文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圖 / 葉智毅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從跌落到站起│

任期加總有二十年之久的館長蘇麗雯,在九二一地震前一年,民國八十七年到任。經歷災後重建的她,跟我們訴說了當時的狀況:「就只有一層,當時地震後,整棟樓3樓變成2樓,1樓都不見了。但在九二一之前,其實圖書館在六合路已經準備要蓋一個新的圖書館,它只是一個外殼好的建築物,在之前就已經蓋好的,也就是說如果那幾年完成,圖書館就會搬到那邊。剛好遇到九二一,當時把所有的東西都救出來,沒有毀損的包括書,還有一些家具,當時的狀態是還可以的,我們都盡量整理出來。」圖書館原本位於一個與民眾服務站共構的建築物三樓,空間以圖書館來說,十分狹小。這空間放置了期刊、一般書庫、雜誌等各類書籍刊物。而當時的閱讀風氣並不興盛,會使用圖書館的居民,大多是年長者來翻閱報紙,或者母親帶著小孩來借書。

「長輩只愛看報紙看雜誌,書也不愛看,當時的閱讀氛圍是這樣。」館長蘇麗雯試圖改變這樣的閱讀風氣,不僅不斷尋找大家有興趣的活動,藉此推動閱讀。活動的形式多元,搭配宣傳促使大家了解圖書館有這些資源可以使用,從以往的紙本到現今的臉書與社群軟體,宣傳方式不停的更新,期望吸引到更多人進到圖書館,而當人們進到圖書館開始使用圖書館的資源,閱讀風氣也能逐漸因此而改變。除此之外,在整體空間的設計上,也不遺餘力地多方思考。蘇麗雯利用重建區公共圖書館計畫申請到圖書館重建的經費,他們開始思考圖書館可以有怎麼樣的樣貌。然而在有限的經費內,對於這棟五樓的建築,加上文建會(文化部前身)給予他們的許多建議與想法,他們選擇先將重點放於一、二樓的期刊與兒童閱讀區,可見館長與圖書館團隊對於兒童閱讀的重視,以及試圖吸引更多人使用圖書館的目標。

│積極推廣的耕耘者│

館長蘇麗雯認為要改善風氣,首當其衝就先需要讓人們願意進到圖書館。青幼年與老年是圖書館主要的目標群眾,兒童閱讀的行動不單只有等著他們進到圖書館,他們出動了書車,搭載著與學校協調好主題的相關書籍,在排定的時間到各中小學推廣閱讀。為了增加書車的吸引力,更曾與18度C巧克力工廠合作,提供前來書車閱讀的同學巧克力與冰淇淋。除了校園內的推廣,圖書館內部的閱讀設計亦十分的謹慎周全。蘇麗雯表示每個年齡層的閱讀習慣不同,例如青少年會希望與朋友一同討論功課,但不喜歡有他人的目光,而想要獨立的空間,因此在館內他們偏好有專屬空間的區域。然而兒童就比較需要寬敞的開放式空間,可以有比較大的移動或能與其他小孩互動,因此圖書館內的兒童閱讀區整體空間開放,桌椅相較矮一些,其排列的方式也是併成大桌,可見小孩之間的距離比起青少年的閱讀空間來的靠近不少。除此之外,書籍的擺放也會依照時節而有所不同,例如賞花的季節,圖書館就會把植物花朵相關的書籍擺放出來,讓人們在這個時間點,不僅透過賞花,也藉由書籍獲得新知識。這些空間上的設計與書籍擺放的考慮,都能看出館長蘇麗雯與團隊在於群眾的閱讀習慣上的縝密思考。

「像去年我們就有一個媽媽她很棒,她把彩色的長筒襪做成一隻很大的毛毛蟲。我們發現那個媽媽手很巧,所以之後我們就請問那位媽媽是否可以來圖書館教大家做毛毛蟲,那個媽媽覺得很有趣,大家就一起來。」

推廣的步伐不止於兒童,更擴展到親子的層次。圖書館策劃很多親子課程,從烹飪到手作皆有。館長表示他們不希望父母只是把小孩帶到圖書館後,就等著活動結束或下班來接送,也期望閱讀的推廣不縮限於文字及書本上,這些實作課程,亦是帶領閱讀的方法之一。

│埔里文化的連接點│

在地文化的推廣,當然也在圖書館努力推動的範圍內。鼓勵各年齡層讀者的同時,讓他們與在地文化接軌正是最佳時機。

「比如說建醮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從暑假就開始推行,讓孩子畫繪本、聽民間故事。」

繪本與故事成為孩子接觸在地文化的管道,替代對於他們相較沉悶的講座與書本,小孩子的畫筆與雙耳直接觸及了文化,並以他們的方式理解與存放。十二年一度的埔里建醮活動是最為寶貴的例子,全鎮性的文化活動,涉及了各個領域與層級。圖書館策劃「看桌藝術」,並邀請外地講者,讓孩童能貼近了解何謂看桌,何謂捏麵。在四個醮壇的老照片展覽以及館內外一系列的講座,亦希望除了小孩,各年齡層都能對於在地文化有更多的關注與了解。

│無微不至的閱讀安排│

樂齡閱讀的推廣,圖書館投入許多心力與資源。老年人翻閱報刊雜誌的身影在館內十分常見,推廣老年閱讀是圖書館設定的目標之一,館長蘇麗雯希望他們進到圖書館,不僅翻閱報紙,也能拿起架上的書籍來閱讀,因此在空間與設備上,蘇麗雯希望打造一個樂齡閱讀的友善環境,而老吾寶學堂,是他們實踐想法的成果。

圖書館購入了許多放大鏡供老年人使用,更備有多副公用老花眼鏡,以防忘記帶眼鏡的讀者無法閱讀。可伸縮的桌子、閱讀輔助器,這些都是期望樂齡區的環境能夠更為完整,而圖書館經多方評估後所買入的設備。

圖書館在於在地文化的推廣,不單就讀者的方面。更將學者、在地文史家、藝術家納入推廣的規劃中。如簡史朗教授、鄧相揚老師、潘樵老師、林承緯教授。他們研究在地文化並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圖書館則擔任推廣的角色,提供工作者們一個分享的空間,並吸引更多人來參與文化。

「我們常常在笑說,圖書館就是零到九十九歲都要顧及到。」館長蘇麗雯在訪談中笑著說。圖書館積極的作為,各方面的設想與推廣。這段玩笑話,似乎漸漸不再是玩笑。

R立方電子報有官網囉👇

https://rcube.tw/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