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運動專刊(一)│內斂卻耀眼的勇士:專訪法治國小棒壘球隊】
文:鍾明翰;攝影:鍾明翰
「比賽結束,雙方球員請進場!」在經過了力挽狂瀾之後,法治國小仍以七比四,三分之差惜敗給來自台北市的福林國小,結束了他們的「2019金龍盃」(金龍盃全國少棒菁英賽)驚奇之旅,於四強止步。本屆金龍盃,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棒球好手,共計 80支隊伍共襄盛舉,而法治國小以黑馬之姿,從預賽、複賽打到決賽,一路拚戰到最後一刻,雖然在四強賽時不敵對手落敗,但闖入八強的成績,已創下隊史金龍盃最佳紀錄。而除了少棒,法治國小女壘隊也在近期(2019年 11月)於「全國中小學女子壘球錦標賽」中,睽違三年再度打入四強,並獲得了季軍的榮耀。
而這群優秀的小球員來自南投縣仁愛鄉的武界部落,武界部落以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景觀聞名,其中又以日出與雲海的壯麗美景最為人所知,因此又有「雲的故鄉」之稱。武界部落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部落全村一百餘戶(約 800人),部落內有一所學校,而這所學校就是培育出這群優秀小球員的地方,也是此次專訪的對象──法治國小。
│「天時地利人和,球隊就組起來了」│
從埔里騎車出發,大約 35分鐘後就會抵達法治國小,雖然不算遙遠,但路途崎嶇,武界並不算是一個容易到達的地方。
棒壘球是一項需要時常與不同對手切磋琢磨才能持續進步的運動,像這種被大家認為交通不方便的「偏鄉」,為什麼會想要成立棒壘球隊呢?這樣不會很不方便嗎?帶著這些疑問,專訪開始了。
法治國小謝主任解釋著棒壘球隊的源起,當時學校的教務主任梁主任對棒球十分的感興趣,一直計畫要組一支棒球隊,但因為師資不足,球隊無法成型。直到 2006年校方透過別人介紹,認識了剛從北體畢業,有棒球專長又修過教育學程的洪明興教練,「學校有組棒球隊的想法,又遇到這麼適合的人選,大家就這樣一拍即合。」學校以代課老師的身分將洪明興教練聘請進來,他白天在學校是老師身份,放學之後就變成球隊的教練。「當初就是這樣的機緣,天時地利人和,球隊就組起來了。」主任微笑地說。因緣際會下,棒球隊就這樣成立了,而創立棒球隊後的隔年,為了因應「女生也想一起打球」的情況,學校也隨即成立了女壘隊,讓所有喜歡運動、喜歡棒壘球的孩子們,都可以如願地在球場上追求自己所愛。
│攘外必先安內,與部落溝通很重要│
然而最初創立球隊時,並非是一帆風順的,當時在南投,巧固球是相當流行的球類運動,整個南投縣就有 2、30所學校有成立巧固球隊,包括法治國小也是。當時法治國小的巧固球隊算是小有名氣,相較於巧固球,棒球對部落而言反而陌生,所以當學校逐漸將校隊發展重心由巧固球隊移轉至棒球隊時,就遭受到一些部落居民的質疑,所以學校花了很多的心力與部落溝通,希望部落的居民能夠給予支持,「當時職棒正夯,而且說真的,在台灣打巧固球比較沒有發展,棒球是國球,相較之下環境好很多,很多學校都有棒球保送名額。」主任說,所幸最後居民都能夠理解學校這樣的抉擇,慢慢地開始支持。由反對、理解到支持,學校可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人人皆兵,大家一起來打球│
棒壘球相較於羽球、桌球、籃球等等球類運動,是一項相對多人的運動,同時上場人數要 9人,而較有規模的球隊加上替補會有 25人。
在法治國小這樣每個年級只有一班,每班人數都只有少少十餘人的學校,要如何組成兩支球隊呢?
「三到六年級的學生是棒球隊的招募對象,大約有 60人,而參加校隊的比例是超過七成的45人。」
學校由於學生人數少,所以並沒有像其他學校球隊一樣有甄選機制,只要想打球、有心打球,且願意聽從老師、教練的話,認真訓練的學生,球隊都會收。「我們學生人數少,要組成兩支球隊其實很吃力,所以我們沒有甄選機制,只要是想打球且願意認真訓練的學生我們都會收,而且我們會利用體育課練習,讓那些本來不是球隊成員的學生也有機會接觸到棒壘球,培養他們對棒壘球的興趣,順便將學生拉進球隊。」主任說,學生人數少本來是一種劣勢,但因為這樣,學校讓所有想打球的孩子們都有機會打球,也花更多心力在推廣棒壘球這項運動,讓棒壘球在校內的普及率超過七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另類的優勢啊!
專訪時間:2020年一月
專訪地點:法治國小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R立方電子報
#法治國小棒壘球隊
【偏鄉運動專刊(二)│內斂卻耀眼的勇士:專訪法治國小棒壘球隊】
文:鍾明翰;攝影:鍾明翰
│「打球的初衷,是快樂」│
「其實很多學生會進來球隊都是因為同儕的關係,因為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跟同學一起打球很快樂啊!』當很多同學都在打球,但你沒有打球,很自然地跟同學的話題跟互動就會變少。而且我們常常會出去外縣市比賽,孩子們平常沒什麼機會出去,藉由比賽有機會跟同學出去玩,他們覺得這樣很開心、很快樂,所以他們就來打球了。」
很多的孩子來打球,並不是因為有棒球夢,或是想靠著棒壘球保送好學校,而是很單純地想跟同學們在球場上奔跑、練習著,為同一個目標努力,他們從運動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他們打球的初衷,是快樂啊!」教練笑著說。對孩子們而言,快樂打球固然重要,但當然,要成為一支有戰力的球隊,並不能只有一群快樂打球的孩子們而已。
│偏鄉運動,資源從何而來?│
要經營兩支球隊,並讓球隊有戰力外出比賽,需要的資源當然不少,像是球具、教練費、外出比賽費等等,每一項都是不少的開銷,光靠學校負擔,很難支撐經營兩支球隊的費用,所以學校必須向外募款或申請經費,透過資源連結,讓球隊得以繼續運作。
目前學校資源來源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民間贊助以及政府經費補助。民間贊助的部分有像是哈雷車隊(每年會經過法治國小,自由捐款給球隊)、台北扶輪社等單位,這些單位是屬於較固定的民間贊助,而當球隊經費不足時,學校則會再向其他單位募集一次性或是不定期的贊助。而另一部份是政府經費補助,也是提供球隊運作最主要的經費來源,學校會根據政府的不同單位所提出的計畫去申請經費,目前有原民會的棒球專才培育計畫(約 4.50萬,用來支付教練費),教育部的深耕棒球計畫(約20萬)、基層訓練站(約 10萬)、教育優先區(約 10萬,適用於偏鄉,法治國小用來支付女壘隊費用及夜光天使點燈計畫(提供課輔和晚餐),還有棒壘球協會在每次比賽時提供的參賽經費,政府單位提供的這些經費金額相對較高,因此對經營球隊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偏鄉運動的迷思│
「其實很多偏鄉學校的球隊跟都市學校的球隊比起來,資源並不見得比較少,但因為棒壘球是需要不斷透過比賽跟不同對手切磋琢磨才能進步的,所以我們也需要出去跟別人比賽,而我們出去比賽的成本就比都市學校的球隊多很多,像是我們去外縣市比賽,因為通勤不便,我們就需要食宿費,而這些是都市學校球隊都不用負擔的,所以我們的資源才相對不足。」
很多人以為偏鄉運動發展不易是因為缺乏資源,但這個問題近年來透過政府單位的各項經費補助已經緩解許多,最難解決的問題還是在於這些學校處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到哪裡都路途遙遠,因此開銷相對較大,而這就是偏鄉的劣勢。
│偏鄉也能有優勢│
孩子們是內斂卻耀眼的勇士!雖然處在偏遠地區,學校人數少、經營球隊開銷大,發展運動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練仍樂觀地說:「雖然我們這邊沒有才可以選,但我們這邊的孩子資質都很好,我們是原住民,運動細胞本來就好!很多孩子經過訓練之後,就脫胎換骨了!」而主任也同樣說道:「我們這邊是布農族,孩子都比較內斂,有時候出去比賽都會覺得他們不夠兇,氣勢輸人家很多,但內斂的孩子們也比較穩重,我們在場上很謙虛、有禮貌,我們的球技不會輸人家,我們只是比較慢熱而已。我一開始覺得這樣的特質(內斂)是缺點,但到後來慢慢的就覺得其實這樣也不錯!」
主任和教練對於學生的特質侃侃而談,可以知道他們對小球員們都相當的了解,在偏鄉學校發展球隊雖然不容易,但也因為他們的堅持與勇氣,還有那一雙可以看見孩子們優勢的眼睛,讓孩子們即使身處偏鄉,仍可以與都市小孩一樣,享受著快樂打球的權利。
│運動教會孩子們的事│
對法治國小來說,打球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贏球。
「成績是其次,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我們給孩子們的觀念就是打球不是為了贏球,贏球很好沒錯,但輸球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學到了什麼。」謝主任希望孩子們能從運動中學習,學習堅持、學習挑戰、學習面對失敗、學習尊重及謙虛,「以後他們不一定會繼續打球,他們帶的走的是那些在球場上學習到的精神和態度,這讓他們未來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都可以不畏懼的面對,這會讓他們到哪裡都可以成功。」
法治國小的師長和教練對這群孩子的期待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態度」,在球場上認真打球、全力以赴,回到班上、回到家中,也用相同的態度學習和生活,這就是師長及教練們希望「運動教會孩子們的事」。
從練球和比賽中,小球員們實踐了主任和教練的期待,在球場上認真努力、全力以赴,在球場之外,待人處事有禮貌。孩子們態度和精神的展現,都再次驗證了運動並非只有輸贏,師長和教練的想法和信念,正扎扎實實地影響著孩子,使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專訪時間:2020年一月
專訪地點:法治國小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R立方電子報
#法治國小棒壘球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