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R立方系列講座-梨想生活‧從洄游到創生

【R立方系列講座-梨想生活‧從洄游到創生】
主講者:徐振捷/梨理人農村工作室
文:鄭皓勻;攝影:鄭皓勻

台灣每年所產出的農業廢棄物高達十萬公噸以上,依照傳統的農村做法,處理這些包含果樹殘枝、果實套袋在內的廢棄物,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將其棄置或燃燒,但同時也造成了影響深遠的環境汙染,2015年時的一場洄游農村計畫,讓一群大學生注意到的這個問題,他們帶著極高的熱情與行動力,走入地方探詢問題的成因,試圖從中找出解決之道,以再利用方法創造出不同於以往的循環再生農業模式。時至今日,他們依舊在這條路上努力著,持續在經濟與環保之間尋找平衡點,讓過去的農村廢棄物形成新的價值。

|從洄游而起|

2015年隨著水土保持局的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徐振捷和幾位台中教育大學的學生們來到后里,開始了一場駐村行動。這場計畫的目標原本只是為了推廣地方產業、凝聚社區共識,但是在洄游的過程中,振捷和他的團隊夥伴們注意到了農業廢棄物的問題,每到採收季節,整個鄉鎮中到處都有農民在燃燒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空氣污然。他們想著:「到底有沒有辦法能讓農民不要再用燃燒的方法處理廢棄物。」礙於現實層面的考量,燃燒的確是處理廢棄物時最簡便快速的方法,這時的他們決定換一個角度思考,在以「不要燃燒」做為目標之前,也許可以先想想:「有什麼是可以用的?」

|「梨煙筆」的誕生|

台中后里以盛產高接梨聞名,所謂的高接梨指的是嫁接後的水梨,因為經過品種篩選,產出的水梨品質優良、吃起來也更加香甜。但是高接梨每年都要重接一次,重新嫁接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遺梗,帶著希望能減輕廢棄物染燒汙染的想法,團隊在這些原本只能做為廢棄物的木頭遺梗中看到了它的嶄新價值,他們嘗試將這些遺梗重新加工成一枝枝帶有樸質手感的筆,並且將它命名為「梨煙筆」,開始對外販售,結合水梨的「梨」,以及期望減少的「煙」,產出了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實用性的商品。同時團隊們也在社區中開設課程,教導居民製作梨煙筆、宣導廢棄物利用,讓居民能夠親身體會農業再生的可能性,也加強與在地的連結。

駐村行動結束之後,振捷和部分團隊夥伴成立了「梨理人農村有限公司」,繼續為推動農業廢棄物再生而努力。同年年底,「梨煙筆」榮獲台中十大伴手禮的肯定,帶給團隊極大的鼓勵,持續去思考農業廢棄物問題。例如推動廢棄物集中清運,解決農家因會壓縮農務工時而不願分類廢棄物的問題,同時也減輕清潔隊的負擔,以「不燃燒、不棄置」為目標,實質上的減少了后里、石岡、東勢三地80%的燃燒量,為當地帶來更加良好的空氣品質。

|再生可能性v.s商業可能性|

提升農業廢棄物再生的可能性之後,梨理人團隊開始進一步思考商業上的可能性,結束了駐村時期的計畫執行者身分,他們必須考慮到的是更現實的經濟問題,一定要有獲利,計畫和行動才能長久。梨理人一方面持續推動梨煙筆銷售企劃,以大量公司行號採購方案開闢銷售量,另一方面再次回到社區,培育當地的弱勢家庭成為工藝師,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形成團隊與在地的共同利益。

提到對未來的計畫時,振捷有些靦腆地說到:「希望可以創造出像梨煙筆一樣具代表性的產品。」這幾年間團隊也持續開發新的農業再生產品,像是以受傷水梨製成的「梨甜」果乾,以「梨甜不犁田」的理想讓這些只是外型受損的水梨能夠發揮價值。其他包刮研發果樹木資源化產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推動等行動,梨理人團隊從一開始的減少廢棄物汙染願景,到現在努力以創造出產業的「全利用」為目標,一步步為台灣的農業模式帶來新的價值與展望。

講座時間:3月26日
講座地點:R立方學堂

#R立方電子報
#R立方學堂
#梨想生活
#地方創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