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緣/文字
王怡媜、趙悅如/攝影
關於打鐵,彭老闆透露出一股專業且自信的神情,彭老闆表示,打鐵是一技術性的傳統手工業,除了需要過人體力外,也得耐得住夏天打鐵的悶熱環境。早期店內有四名工人,因產業蕭條因素,目前僅需兩人,通常只有缺貨時才會運作機器,製作鐵器。
對於鐵店未來發展面向,彭老闆深知在時代的變化下,打鐵業陷入斷層危機,年輕人無意傳承,再者彭老闆認為鐵業不適合轉型發展,轉型也不一定能幫助鐵業重現生機,可能於十年後、或者二十年後打鐵業已不存在社會結構中,也許鐵店將在第三代停下腳步……彭老闆仍然樂觀看待,他覺得並沒有關係,孩子都大了,人生本來就是如此,至少鐵店曾經繁華、興盛,也為台灣農業做出貢獻,未來打鐵業可能為一消失的產業,但歷史上它卻永遠存在。
最後,採訪時彭老闆談及近期將接受社區國小的歷史文化教學參訪,期望能藉由像此類似的活動,傳達傳統打鐵業的文化給下一世代的孩子們。
●影片網址:http://youtu.be/-iHe5TpELC8
●「拾芭樂」人文地圖:https://mapsengine.google.com/map/edit?mid=zmfsI3tdfghE.k94yn-CDIEHA&hl=zh-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