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裕、古佳文/採訪、文字撰寫
王湘銘、洪慶宇/動靜態攝影


一位跟年輕人一樣愛好美食、喜歡到處吃吃喝喝的老闆,經過長久以來品嘗過各地有名的芋圓,在原本開的飲料店面臨轉型之際,決定投入心力和自己的媽媽學習如何做芋圓,再經過自己長時間的研究,一直努力做到口感不輸外面的店時,才讓它成為「阿里婆」最有人氣的招牌。店名使用老闆媽媽的平埔族名字「阿里」,加上當地神話故事「番婆鬼」的婆字,這是阿里婆店名的由來,且因為店裡的芋圓技術是由老闆的媽媽引進門,也讓這間店具有傳承的意義外,也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風采。
老闆認為店裡的芋圓是他最自豪的招牌,因為他投入的心力最多、也最辛苦,其中水和各種原料的特性和溫度一有不同,口感就會有很大的差別,相對之下的另一項招牌:仙草,技術層次就比較不高,但這兩樣都在老闆經過長期研究的努力下,都已在埔里當地有很好的口碑,也一直在透過老闆最希望的「口耳相傳」,傳播給每個埔里在地人和暨大生。

對於「阿里婆」這間店,老闆著實希望能成為埔里地方一間有代表性的商家,也希望能朝著名店邁進,但在這之前老闆更注重店內的基本功,從招牌的芋圓和仙草的品質,到店員的服務態度、店內的環境衛生等各種指標才是這間店能否長久經營的根本,在這之後,老闆才敢談如何行銷,秉持著只要自己做得更好,就能透過顧客「口耳相傳」而不是開加盟店來創造知名度的精神,這是屬於埔里在地美食『阿里婆』的老店風範,也是它之所以能吸引大家一直去品嘗的地方。
(本篇文章被[大埔里生活網]所引用:http://www.pulilife.com/life/local-writing/3444-alipo.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