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衝擊的零售業
黃明英、李郁緣/採訪
埔里鎮上第三市場附近有許多零售業攤販,我們採訪了三間店家,三間販賣的商品都不太一樣,分別是糖果餅乾、餐具五金、和傳統食材。
首先訪問零食零售行,這間店開了十年,面臨量販店的衝擊是最大的,逢年過節時,才會有比較多生意,老闆也沒有什麼新的銷售策略,唯一的經營理念就是「品質顧好」,若食品快過期,也只能丟掉餵豬,自行吸收成本。
來到第二間店家-餐具五金行,老闆娓娓說道「零售業稱全聯和家樂福為大鯨魚,也算是一隻大怪獸,它們的出現對傳統五金造成很大的衝擊,例如清潔劑,由於這種產品價格拚不過全聯,有的中盤商幾乎不做了,導致一些產業的變化,包括有些柑仔店也做不下去,很多都收掉了,未來財富會越來越集中,也會相對懸殊,大家都在夾縫中求生存。」然而在巨大的衝擊下,老闆的銷售策略採取產品多樣化,分散風險以及專業化,可以販售家樂福或全聯沒有賣的商品,像是餐廳專用的鍋碗餐盤,主要客源鎖定餐飲業,與量販店的客源不一樣,可以減少面臨的衝擊。另外老闆也提到傳統產業在管理上必須升級,如果沒有電腦系統待命的話,像是盤點、進出貨,都會非常費時,這也是傳統產業要轉型所面臨的考驗之一。
第三間受訪店家-傳統食材行,開店已四十年,販售的商品像是紅豆、糯米、罐頭、香菇等等傳統食材,客群主要是阿公阿嬤輩分的長者,有些就算住在清境、魚池等較偏遠地方的長者,都會特地來到埔里鎮上跟他們買,因為開店四十年,累積的老主顧讓他們免於被淘汰的命運,除了消費習慣,老闆更有信心的是「人情味」,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機下,現在物價都很高,量販店也只有在促銷的時候,價格比較優惠,但也只便宜幾塊錢,「人情味」是他們很大的優勢,老闆認為與顧客維持良好關係是重要的,能帶給顧客溫暖也能帶給他們動力繼續經營。
採訪三個不同類型的零售業,我們能夠看出零售業能生存的重要關鍵是走向專業化,擁有大量固定客群,以及管理升級。現實是殘酷的,若沒有跟上時代改變的腳步,很容易就會被現實淘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