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埔里志光補習班

埔里志光補習班
王俐鈞、胡禾芳

這次,我們訪問了埔里志光補習班的蔡專員。一踏進埔里志光補習班,即深深感受到一股濃厚的讀書氣息以及專業的人文素養。蔡專員告訴我們志光的學生大都來自於暨大,其中也不乏社會人士,但皆抱持著相同的信念,那就是在國考中取得亮眼的成績,他更向我們談到對補習的想法。

補習在臺灣由來已久,近年來更有日益普遍的趨向,而其影響層面也愈發擴大。研究發現,補習對國中生學習成效的增進,確實有明顯的助益。另外,補習在臺灣日漸普及,存在於階層之間的差異已不明顯:女生參加補習的機會和男生大致相當;家庭收入對補習機會形成的門檻甚低;父親的職業類型與子女補習機會之間也沒有特定的模式。比較特別的是,中等收入的家庭或擁有大專學歷的父母,子女們參與補習的機會最高;研究所以上學歷父母的子女們參與補習的情形,則與學歷較低者沒有明顯的差別。

補習是多數人在臺灣成長過程中的經驗。過去,純粹為了升學;現在,目的更多。或許提高學習成效仍是參加補習的主要目的,但不可諱言的,臺灣學生去補習班,其年齡層正不斷地向上延伸、向下蔓延,補習班的教學內容也日益多元化。補習一方面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升學,甚至是未來的工作;另一方面,補習的參與程度(包括時間和種類)可能也隱含著階層性的不平等。從學理的角度來看,補習不但是臺灣特殊的教育問題,更是值得探究的社會現象。大致說來,看待補習的態度,在不同的年代非常不同,補習班在臺灣也經過相當長的歷史發展。當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剛實施的時候(1968年),社會上對中小學教師的惡補曾感到相當的不滿與憂慮。一般認為,教師為了利益而主動招生補習,扭曲正常教學,也就是「教師不按照規定授課,留一手到補習時再行講授」。然而,時至今日,人們對補習班的觀感已有明顯的改變。其間的轉變歷程,有必要進行學術考察。

我們聽完後深有同感,過去的我們也曾在補習班待過多年,補習是教育體制外的第二管道,但我們認為補習真正的動機還是應該回歸原點看「個人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