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田中馬拉松的幕後推手:鄭宗政專訪

田中馬拉松的幕後推手:鄭宗政專訪

文/温蕙瑄



自西元2012年創辦的田中馬拉松,短短不到幾年的時間,成功地打響了「田中」在全臺灣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認識了田中這個人情味濃厚的好所在。小編在炎炎夏日的午後,很幸運的採訪到了田中馬的幕後推手「鄭宗政」理事長。詢問原本在外地及海外工作的鄭宗政,是在什麼機緣下回到田中他土生土長的故鄉發展的呢?馬拉松幕後的點點滴滴又是如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懷念故鄉的人情味

國小畢業後即到外地求學的鄭宗政,之後又到大陸工作,在外地辛苦工作幾年後,突然意識到「頭頂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汗都是滴在別人的土地上,為別人忙作工,得出的結果也是別人的,這樣的意義在哪裡?思考著這個問題的同時,懷念著故鄉的生活,尤其是故鄉的人情味,於是他決定回到自己心愛的土地上發展。在經過幾年的努力後,發現回鄉貢獻是一種幸福,再辛苦,為故鄉付出的汗水也是甜的。

大家一起來跑步

小學時是棒球隊的鄭宗政,從小運動的過程中,養成了自己良好的運動習慣,也帶動了家人們的運動風氣。平常跑步,發現田中擁有很棒的環境及風景,有水圳、登山步道、自行車道,都是很適合跑步的地方。想要推廣自己故鄉的他,就想到可以舉辦親民又容易上手的馬拉松,來讓大家認識田中。這個計畫開始在他的心中醞釀。

關關難過關關過

任何活動一開始最大的困難就是經費問題,還好當時的田中鎮長鄭俊雄很支持鄭宗政的想法,共同籌措經費。對於籌備活動人力的問題,他一開始想要外包給外面的企劃公司去籌辦馬拉松,然而詢問過多家後,都被一一拒絕。拒絕的原因都是「田中這麼小,怎麼辦得起來?

最後,他決定自己來籌辦田中馬拉松。擁有多次路跑經驗的鄭宗政,決定舉辦一場擁有國際規格的馬拉松,以在地特色與其他路跑活動區分開來,秉持著以選手為尊的精神去籌劃。
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毅力是必備之外,也很需要加油聲與補給,於是他想要邀請鄉親們為選手加油。一開始,有些鄉親們連馬拉松是什麼都不知道,於是一場又一場的說明會開跑,慢慢的與鄉親們解釋什麼是半馬、全馬,該如何為選手們加油,該製作什麼樣的樂器與音樂以增強加油力度,如何準備路上的補給等等。後來,他直接和鄉親說:「就像農村的酬神活動一樣,我們就把外來的選手當作我們的客人,澎湃招待就對了。」這樣解釋後,鄉親們就比較理解了。除了鄉親們的支持外,還有長達九個小時的交通管制要與警方、鎮民協調,還要請志工們幫忙管制,由此可見,舉辦一場馬拉松需要耗費許多的人力與資源。

戰功彪炳的田中馬

最終的成果是甜美的,看看田中火車站的人次年流量,從往年的平均26萬人次,在首屆田中馬拉松之後,年流量達到47萬人次之多,將近兩倍的成長,不僅為田中打響了知名度,也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鄭宗政說「你想想看,平均一個人來田中跑馬拉松,食衣住行,一天至少花兩千元,一場馬拉松參加人數大約有一萬人,這樣算一算,一天就有兩千萬的收入了!」除了經濟面的影響外,這場活動也讓身為田中的鎮民對地方的認同感提升,也對田中更有自信。田中本地的運動人口也跟著提升了呢!打響知名度後,田中觀光協會也陸陸續續的舉辦了許多深度旅遊,像是「田中尋米小旅行」,可以騎著單車在田中的農田及鎮上的大街小巷中遊晃,也可以在欉黃樹中,親自採芒果品嚐,種種體驗活動將讓田中的觀光熱度持續延燒。

「我們團隊把田中馬拉松當成是一個品牌在經營,這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更多年輕人看到田中的潛力,願意回來創業。目前已經有小農回來了,在地樂團-「Love Me 520 愛米樂團」也在田中開設了音樂教室,教當地人學音樂,陸續也有年輕人開始回來發展飲料與餐飲業。」鄭宗政驕傲且開心的說著。之後,他還打算籌辦跑步旅遊,以及結合跑步與腳踏車的活動的「一騎跑」等活動,準備帶動田中的發展呢!

創新的思維創造年輕人的機會,大家一起來讓自己的故鄉變得更好,何樂而不為呢?在鄭宗政的身上,我看到了願意提攜後進的精神,更讓我感動的是願意為故鄉奉獻的一顆熱血的心。


轉引自[R立方電子報]。執行編輯:鄭中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