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讓愛起飛–家扶中心

讓愛起飛–家扶中心
蘇雅華、黃郁如 /採訪

       民國27年傳教士卡維特.克拉克博士為救助中日戰爭流離失所的孤兒,在美國創立了「中國兒童基金會」(CCF),在民國39年8月正式在台灣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一直到台灣經濟逐漸成長後,CCF才於民國74年自立,最後更名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TFCF)。家扶基金會是一個關懷弱視兒童及其家庭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致力於貧困家庭的生活扶助,保護受虐及有特殊需求的孩童。

       一進家扶中心看到了許多和藹可親的社工老師,這些老師在機構中依工作性質可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經濟扶助社工,這類型的社工老師佔大多數,每位都有其負責的鄉鎮區域,第二種是兒保社工,第三種是政府方案社工,例如:寄養家庭方案,這兩類型的社工老師要負責較大的區域,例如:整個大埔里地區。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提供經過評估的案家經濟扶助,每個月給予固定小額的扶助金,除此之外,在重大節慶以及孩童生日當天也會有特別禮金,這些資助來自於認養這些弱勢兒童的家庭、個人或機構。善心人士可以透過電視廣告、網路宣傳等等得知寄養家庭(兒保安置)的募集及相關募款的資訊。

        在家扶中心隨處可見堆滿地上的物資,以及倉庫中琳琅滿目的生活必需品,這些物資的捐贈分成隨機捐贈及有計劃捐贈兩類。隨機捐贈的部分,若是收到全新的物資,他們會聚集起來送到埔里夜市義賣;而剩餘的零散物資則通知案家依各自需求索取,例如:舊書籍、舊玩具或是其他店家當天未售完的商品。有計劃捐贈則是指各超商或企業為了回饋社會,與家扶中心合作,定期舉行公益活動或進行捐贈,例如:全家便利超商長期提供家扶中心美味的愛心餐點讓中心所扶助的家庭可減少家庭開銷。

       家扶中心對埔里當地居民提供物質及心靈層面的幫助,曾老師說:「國民基本生活費為10244元,但是機構提供的扶助金平均只有1700元,雖然微薄,但不無小補。」除了扶助金之外,還有獎學金能鼓勵孩子在學業上精益求精,且在遇到重大緊急事故時,能申請急難救助金,幫助他們在困難中安定下來。

       在民國70年代以前是接受國外資助,直到經濟起飛後才逐漸轉為自給自足,這樣的轉變讓我們反思家扶中心對於目前處於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台灣,是否也該做出改變或是機構轉型。曾老師說:「少子化對機構衝擊並不大,因為哪裡有需要,家扶就在哪裡,將接受扶助的標準放寬,使更多的弱勢孩童有機會接受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