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嬌小玲瓏的系學會活動長──蕭靜怡

嬌小玲瓏的系學會活動長──蕭靜怡
王詩雅、吳亭樺/採訪

雖然個頭嬌小,做起事來卻十分有擔當,蕭靜怡是教政系系學會的活動長。第一眼看到她,覺得她是位活潑可愛的女生,訪談過後才知道她處理了許多事務且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有條不紊。

進入大學前,靜怡學姐坦承自己是較怕生的人,她對自己身為一個大學生的期許是「公益、人緣、社團」,她說雖然沒有參加很多社團,但參加了系女籃與系學會也讓她覺得學到很多處理事務的細節與道理更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校內規定的必修課程--公益服務,也讓她能夠有固定實踐對自己的期望,到現在大二這個階段,雖然沒有公益服務課程,她仍撥出固定時間來進行遠距教學的工作,從她分享的過程中,我看到她誠懇且熱忱的表情,她對於偏鄉地區的小朋友以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對於國際間教育體制的不同,她也都相當有興趣且積極研讀。

進入系學會,是靜怡學姐想為班上盡一份心力也替同學分憂解勞,她覺得她能夠幫的,她就盡量幫,畢竟整個班級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完整時間或是心力來協助系學會運作,而且進入系學會可以更加認識班上的人,是靜怡學姐對自己在人緣方面的期許。由於在系學會擔任幹部,所以同時間進行的宿營,靜怡學姐就擔任公關組組員與小隊輔,同時可以知道組員這個身分之心態,對於她在當系學會幹部帶人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而在籌備宿營期間也讓班上向心力更凝結,大家也更熟悉彼此,縱有爭執,也是幫助彼此情感加溫,她像媽媽一樣的照顧學弟妹,不論交通安全或是心理感受,她都努力全面性的照顧周遭的人。

靜怡學姐表示帶人就要帶心,她自己會以身作則,認為自己身為活動長就該認清自己的責任,要掌握好時間也要考量到各個組員的時間,每次開會都會先訂好今天要討論哪些議題也要自己先想出幾個措施或想法,當議題討論到當天的進度時,就要先停止,不要岔出議題太遠,也要組員在下次開會至少提出一個想法。身為活動長的她,希望活動可以推陳出新,但相對的因為創新就少了前人方案可以參考,但她仍堅持要有新的活動,這樣才能在教政系內部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與回憶,她不介意大家知不知道這個活動是她想的、他們辦的,她只希望大家能夠印象深刻也增進彼此感情,她鼓勵學弟妹們要多參加活動,不只是因為每年的活動內容、參與人員會不同,更是因為她希望大家可以結交到外系的朋友,因為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只有教政系是自己在教育學院的,科技、管理與人文學院都有多個系在同一棟建築物裡,國比系雖然也是隸屬於教育學院,但系辦或是課程大多都還是在人文學院,而認識外系同學都是積極拓展人際關係的一環,可能未來我們想要修哪個學院的甚麼課程或是需要哪個學院的甚麼場地,這些外系的朋友都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靜怡學姐表示辦活動最重要的有五個因素「人、金錢、場地、時間、天氣」,辦活動難就難在有太多突發狀況,就算自己已經先去試玩、試跑過,但那畢竟是自己的體驗與想法,難保參與活動人員也是會有同樣的反應與想法,這就是一種不確定因素,而參與人員的多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參加的人數不如預想,又需要整個重新開會與調整,雖然事前做了很多準備,但當天進行面對突發狀況時,就是靠臨場反應來解救了,不論是器材、場地或是人的問題,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靜怡學姐接下活動長後,她覺得自己不像大一那麼直白,她學會說話的藝術,我們都是在別人的看法裡學習成長的,有些事情自己看不明白,需要周遭的人來提醒我們,她也虛心接受並積極改進,假設同樣都是要拒絕別人,直接說「我不要」跟「先肯定別人,之後再與他分析利弊或是實施此想法的後果,讓對方自己思考」這兩種作法或是言語,結果是一樣的,給人的感受卻是大大不同,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肯定別人所花的心力與認真,這是她進入系學會後學到的。她也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她要先說服自己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或是動機該是甚麼,她才能夠去說服自己的組員,告訴組員自己的想法,經由討論之後,確定大家的目標一致,透過衝突、摩擦與體諒來知道彼此的想法與進行理解,而系學會是個有系統的組織,進行有層次的討論,會長與各個組長開會,各個組長在與自己的組員開會,組長需要統合組員意見也需要傳達與會長開會結果,當草案被駁回,組長還需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之後還要處理組員的情緒,自己不但要適當排解情緒還要能夠有條理的重新開會與提出想法,身為活動長讓靜怡學姐學到很多更讓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