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農民的守護神-埔里鎮農會

農民的守護神-埔里鎮農會
司徒辰軒、周家琦/採訪

「身為暨大人,不可不知埔里事」,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們決定用雙腳去探索、用真心去感受這座落在山城之中的美麗市鎮-埔里。最後我們選擇了「埔里鎮農會」,作為訪問的題材及內容,或許多數人對「農會」的認識還停留在「金融機構」的印象裡,但藉由這次深入的訪談及解說人員精闢的介紹後,才了解到原來「農會」有別於大眾所認知的,它的內部運作共分為「販賣部」及「信用部」兩個部門,兩大主要部門下設有十個支部,每部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如何透過一個有效的產銷機制來達到讓人民吃得飽、農人也賺的足的互惠優勢呢?從販賣部推廣股股長的口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農產品的銷售模式大致分為五種:(1.)共同運銷(實則為一種拍賣制度)(2.)農會設銷售據點直接販售(3.)配合政府定期舉辦的活動(推廣、促銷)(4.)網路銷售(5.)推廣股設立基礎據點(主要販售季節性農特產),透過這些簡單而明瞭的策略,不僅可達成與農民充分合作,更可進一步將精緻農特產和埔里當地的觀光深度結合。

   有鑑於近幾年來勞方意識的高漲,員工的薪資福利制度已逐漸成為人們所關心的課題。「農會」當然也不例外囉!聽聞販賣部王股長的娓娓道來,我們可以得知「農會的整體運作」採行-盈虧自負的原則,若有盈餘則調漲薪水及增加額外的年終紅利點數;倘若為負值則縮減員工薪資,及大幅調降年終獎金,遵循這樣的制度其實有利有弊,好處是能維持內部機關的正常運作;壞處便是缺少外力的適度援助(如:地方政府補助金)。
走進「信用部」,看見了許多穿著綠色制服的專員們坐在櫃檯前親切地為每一位遠道而來的農民們服務,在這裡我遇見了一位談吐風趣的余專員,他幽默的形容農會就像是怪物一樣,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許多業務全都一手包辦,包括收受存款、辦理各種放款和農地買賣等,在訪問的過程中,他也很仔細地說了一遍農會的沿革給我聽,從日治時期到現在農會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考驗,從起初的換工到人民的組合一直轉變為金錢組合,之後才創造出農會這個專業機構來為農民服務,它也是一個很貼心的機構,每當遇見本身不會寫字的老農民時,一旁的櫃台都會有人代筆,幫助他們填寫單據。

    余專員本身就是農業相關科系畢業,從通過國家考試分發來埔里工作已經過了八個年頭,在他的談吐中可以感覺到他非常喜愛這份工作,提到進入農會必備的特質時「熱情」、「耐心」與「語言溝通能力」是他首推的三項能力,常常會有農民們遇到問題就急急忙忙跑來求助的事件,老人家總是會有比較多的顧慮,但有些事其實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嚴重,這時候專員們就要非常有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使用淺白的用詞與國台語兩者交叉使用,用盡全力要讓農民們一聽就懂,最後,「效率」是在農會生存的必備能力,不論是處理公文、聯繫相關單位等,都需要快速地完成任務,看似平靜的農會也是有熱鬧的時候,每到一個月中發放老農年金、低收入戶補助、殘障補助的時候,農會就會擠入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民們,這是他們一個月之中最忙碌的幾天,但余大哥說他非常能夠體會老農的辛苦,並深深體會到越沒有身分背景的人反而越謙虛,謙卑的老農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

    埔里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鄉鎮,出產香菇、筊白筍等高品質的作物,只是現在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回鄉來接掌家中的農田,不過目前政府正在推廣「漂鳥計畫」等政策,想為凋零的農村注入新活力,這次的參訪讓我們更了解埔里當地的農業現況與農會在這裡所扮演的角色,不管人們再怎麼樣的來來去去,農會都會一直屹立在那裡,成為農民們最有力的後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