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滷肉飯大車拚

滷肉飯大車拚
黃詰宸.顏孝庭.謝昂莛/採訪

每次到奶奶家,未進家門便有股濃郁鹹香中帶甜美的滷肉香撲鼻而來,碎碎的細緻瘦肉混著一塊塊小巧且色層分明的油層與豬皮,在整鍋滷得發滾的泡泡上舞動,燈光照耀下油亮動人。到了埔里,我仍然想找尋能讓我踏入童年回憶的線索,於是找了幾家有名的肉臊飯來做評比。

第一家是來到位於埔里酒廠對面,蒞臨酒廠遊客必吃的午餐首選的「振松記米粉」。振松記的紹興肉臊飯融合埔里特產紹興酒,肉香混和酒香更突顯出肉燥飯的滋味與魅力,不會太肥的肉燥配上不死鹹的醬汁,帶著一點點甜味,這時候的米飯充當和事佬,將酒香、鹹香、甜香充分混合。清脆爽口白蘿蔔乾,除了帶來嫩軟之外的鮮脆口感、在咀嚼的同時讓整體食麋帶著一點水分,嚥下後讓口中不會帶有太多油膩或口乾舌燥的負面感覺,而傳統風味的豆棗鹹中帶甜,跟肉臊的本質類似,但又是一層新的微硬口感。他們家的肉臊油層與豬皮黏在一起剁碎的,也有一些是油花輕包裹著瘦肉,在口感跟油香的搭配有兩種感覺,炒進瘦肉的酒香與滷汁香,在油花潤飾下綻放;豬皮與油層的搭配,帶著入口即化但又餘韻猶存的夢幻氤氳。

沿著路邊直直走,便來到第二家裝潢擺是非常有古台灣風格的「蘇媽媽湯圓」。有別於振松記,蘇媽媽湯圓的肉臊明顯是把瘦肉與油層和豬皮分開,形成瘦肉與米粒皆粒粒分明,而油臊便可自成一格,討厭油層的朋友們大可以將它挑在一邊,而熱愛油層的老饕便可大快朵頤,將之當作一種醬料配料混進其中。台灣古早的鹹香藏在瘦肉的紋理之內,香噴噴的米飯帶著微彈的口感,伴著口味較重的油臊,最後在以醃製蘿蔔乾下去做更深層的調味,是鄉下人比較重口味的終極代表,雖然小碗,可對腎臟的負擔也不小呵。

接下來算是在郵局前岔路另一頭的「胡國雄古早麵」,當時路過正好遇到他們正在炒肉臊的時間,整個小圓環幾乎瀰漫著淡淡的滷肉香,這家算是我最喜歡的一家,米粒稍長、彈度也有顧到,而肉臊的部分比較特別,以油蔥和稍為較少的油層下去炒,除了減少油膩的負擔,也增加豬皮自身的彈牙和香味,白蘿蔔的爽脆剛剛好去掉肉臊的腥味,也是走香偏甜的風味路線。
  
雖然這三家賣的主要產品都不是「肉臊飯」,卻能滿足不少滷肉飯老饕,而且各有他的特色,無論在米飯的用心、肉質肉品的挑選與料理,還有配料的挑選直中滷肉飯控的心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