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想做的是生命的老師

想做的是生命的老師
撰文:張椏涵、攝影:洪巧盈 

本身為教政系的學生,未來從事師職的可能性也相較其他科系來得高,然而現在專業科目的老師缺額卻是趨於減少,甚至有達到飽和的狀態。

因此雖然有從事師職的念頭,卻又有幾分不確定感,轉個方向思考

若從事其他專業科目的老師呢?因此決定採訪諮商中心的珮青老師。

一進諮商中心珮青老師便親切的招待我們,並且告訴我們在採訪之前,她想先問我們兩個問題-對於老師的廣義及狹義的定義。這真的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沒想到還沒採訪就先被丟問題。以廣義來說,老師並非是那張執照的價值,而是本身具有吸引別人學習並效尤的特質。而狹義來說,則是可以將專業知識完整的授予學生,使學生了解其意。

然而會這樣問問題也算是珮青老師的一個特質吧!讀社工出身的她,從小就樂於參與各種樂捐或是志工活動,她說其實會培養出利人及助人的個性也與家庭有關係,家人都十分尊重她參與的活動及決定。而會想從事老師這項職業,她給了我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話「其實我覺得以老師來稱呼是活在框架裡的,會稱呼老師只是因為在學校這個環境吧!我並不是設定自己以老師為志願,而是做我自己的專業,並在這個位置上而已。」

於是我很好奇的問她,那如果再讓你選擇一次是否還會選擇這個環境、職位呢?

只見老師沉吟了良久,神秘的衝著我一笑,給予了我一個帥氣的回答「我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我想是吧。」對於這樣不太肯定的答案,她給了我這樣的解釋:

人是時時刻刻都在改變的,現在說的是與否,其實大多都是看當下的情況做回答,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心情、體悟,因此只能以目前的心情做回答,很難假設太多。

其實採訪完我們也省思了良久,我們都知道自己個性較不受拘束、喜歡自由自在,那樣認真的規劃自己考教程、輔系,再經過一番的努力之後考取到教師資格並如願當上老師,是欣喜若狂的,不過畢竟一體兩面,反面的大概是所謂的組織文化吧!一定會帶予不小的衝擊。語末,尋求自己的專業、做自己生命的老師,無論面對甚麼樣的選擇,只要做好自己,相信自然就會走出屬於自己人生的康莊大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