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江戶手做麻糬工作坊

江戶手做麻糬工作坊
陳俊諺、白孟桓、謝昂莛

  隨著西化與用餐環境的講求,下午茶、咖啡店雨後春筍般林立,而古早味的小吃與點心,卻因此而漸漸被遺忘…,但今天身在一個人情味猶濃的傳統小鎮,我們認為不應該只沉溺於大都市就擁有的裝飾華麗與用料複雜,於是我們探訪了「江戶手做麻糬工作坊」,重溫手做的古早味。

  週三下午,我們到了郵局旁的麻糬攤,平常是在南昌街的服飾店前擺攤,而在北安路上的伊索咖啡前也見得到他們的蹤影,一靠近攤前,花生粉濃厚的古早香氣迎面而來,讓人不自覺探前了一步。現場欣賞老闆輕柔的捏起米糰、填入餡料、捏成橢圓長條狀,最後在麻糬外頭粿上一層厚厚的花生粉,動作就像呵護小寶寶那樣溫柔輕巧。花生粉裹著金黃的麻糬,其中的餡料有紅豆、芝麻、花生以及由紅豆混著芝麻的「招牌」口味,白白胖胖的純米糬皮吃起來Q彈不黏牙,裡頭包的餡料十分扎實綿密,餡料則清爽而不膩口。一盒裡面有十顆麻糬,除了不能曬到太陽,也不能放置太久,一般來說,當天現做隔天就必須盡快吃完,否則會變質變硬。老闆娘當天現做,也堅持不添加防腐劑,為的就是手做的新鮮與天然。

  老闆說,這是從他的父親傳承下來的一份工藝,從前是在第一圓環附近擺攤,後來父親不做之後,中間有將近六年的時間是沒有營業的,在二代復興之後,為了打響知名度,除了在臉書社團上宣傳,也增設不少地點販售。麻糬除了當點心,在每月參拜或供奉天神、向土地公祈求消災解厄也是個不錯的貢品,另外麻糬因為糬皮偏黏,一般也相信有黏錢的功用,臺語「拜麻糬,賺大錢」這有押韻的俗語便是個音譯共存的絕佳表現。

  訪問的最後,我們買了一盒麻糬到附近店家享用,果然吃起來就是跟一般販賣的麻糬很不一樣,老闆跟老闆娘很貼心,知道我不喜歡吃紅豆口味,但是另外一個喜歡吃,就將他們用成綜合口味的!喝上在附近店家買的一杯飲料、再配上剛買的麻糬,在便利商店裡面悠閒地待著、品嘗著,這豈非人生的一大享受嗎?週三下午,天氣很炎熱、但是也夠愜意,我想,人生的美好大也不過如此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