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阿菊肉圓

阿菊肉圓
羅孟竺、簡靖瑜

還沒來埔里念書前聽說過阿菊肉圓了,之前親戚也特別推薦這家店,但真正來埔里後卻忘記有這家店,是在我們有一次偶然騎車經過,才又突然想起之前聽說過這家店,所以就想說下車吃吃看,果然名不虛傳,非常的好吃,價格也很合理。

店的裝潢跟很多小吃店一樣很簡單,其中有一個地方很有趣,就是他們的營業時間,寫的是十一點半到「售完為止」,那時候我心裡想那麼有自信一定賣的完,如果一直沒賣完,不就坐到半夜?後來事實告訴我擔心太多了,因為根本就不會有賣不完的情況。我們去時還沒五點,但只剩最後兩顆肉圓!

我們點了肉圓和肉羹麵,他們的肉圓是我比較不喜歡的肉多皮薄,但吃了之後改變了我的想法,除了外皮超Q彈外,內餡雖然肉多,卻不會油膩,吃起來意外的爽口。老闆問我們是不是第一次吃,他叫我們留一些內餡,可以加點湯,我們這才發現原來桌上的茶壺裡裝的是老闆精心熬的大骨湯,第一口喝時其實沒什麼味道,但當湯吞下去之後大骨清香味充滿整個齒頰,值得細細品味!

吃完後,因為老闆也準備收店了,所以就想說順便做個採訪,我們首先問了店名的起源,原本以為「阿菊」是老闆娘的名字,但問之後才知道背後的故事。老闆娘是被領養的,名字叫「黃阿卻」。養母是客家人,總是用客語叫她:「阿卻、阿卻。」可是住在福佬人比較多的埔里,大家把客語阿卻的「ㄎ」音轉成福佬語「ㄍ」的音,她就變成「阿菊」,「阿卻,阿卻」叫久了就變「阿菊」,這就是店名的由來。

老闆娘黃阿卻在埔里成長。十八歲開始學裁縫,因為他工作認真又很勤奮,所以師傅把她留下來當助手。二十四歲時結婚,先生是魚丸店的老闆。生了四女一男。為了撫養眾多的兒女,接了一些零星的打工,後來年紀漸長,才到高雄親戚家學習做肉圓,回來埔里後又遇到一位老先生傳授獨特配方,才開店做生意。

再來我們問了開店遇到的困難,老闆說當初其實有在考慮到底要不要開肉圓店,因為埔里肉圓店挺多的,但後來還是開了,一開始意料中的生意不是很好。因為之前開在暨大旁,經過學生網路上的宣傳,才有今天的好生意。

雖然埔里肉圓店很多,但為什麼菊肉圓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我想不只是因為肉圓好吃,還有老闆老闆娘親切的待客之道,我看來這裡的客人幾乎都會跟他們聊上幾句,就像朋友一樣,客人不僅喜歡上肉圓,也喜歡上這裡的人情味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