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服務課程之發展
吳亭樺、王詩雅
此篇報導旨在探討近來社會議題中炒得沸沸揚揚的公益服務課程之存廢,並佐以暨大本身公益服務課程的緣起與近年來的改革。受訪者為通識中心的王靖怡助理,她從去年開始接手關於公益服務課程的事務,在此概略介紹暨大的公益服務課程,此堂課程設立的目的是要改變過去以校內為主的「利己」,擴大為服務社區的「利他」,達到學校、學生及社區之間的互動,並且將原校園清掃服務轉型,建置多元化的服務內容,包含弱勢學生課業輔導、地區活動協助、公民社會的議題倡導等等,更與社區特色結合(如:籃城社區的社區營建),以期永續並與專業結合的服務工作。
99年教育部修訂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鼓勵各大專院校成立服務學習推動單位,規劃服務學習課程,並將原有課程、原有學生的社團活動結合社會服務活動或實習服務活動,而受訪者提到暨大就是順應教育部所推動的服務學習,才將原本是選修課程的公益服務課程轉變成必修課程,而這目的是為了落實「大學城」此概念,連結學生跟社區互動,這是一所大學裡在鄉鎮裡所該付出的努力,希望讓學生可以學習關懷他人與服務人群,不只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能充實自己的心靈。 在暨大,通識中心是一個平台,是公益服務課程的老師與公益服務機構溝通的平台,主動的教師會積極去跟機構聯繫,了解此機構的性質,再安排適合自己系所特性的機構讓學生去服務。
暨大的公益服務課程被列為必修,雖然此項措施會造成有些學生只是基於為了拿到學分的原因才去公益服務,而違背公益服務的本質,但是受訪者表示,就像國、高中的國、英、數等課程,會有人討厭這些科目,但這些課程依然是必修,靖怡認為學校不會為了那少部分的人,就廢掉公益服務這堂課,不過由於學生有反映,所以學校也正在提出改善方案。
如東海大學規定勞作學習就是要掃地,雖然掃地是硬性規定,學生會有抱怨,不過東海大學也透過許多措施來讓學生知道此項服務的重要性,例如校內有許多的助學勞作、獎學金等等許多的校內助學工作機會都會看勞作成績,也有部分企業會拿此當成工作態度標準的評量。舉另外一所大學為例,台大從87年開始,就推動服務課,各系的服務一與服務二課程內容為系上環境的清潔,服務課程三課程內容為系上的專業服務,非學系的服務三,是以社團之服務內容來抵免。但在91年,做了一項關於服務課的調查,有高達64%的同學贊同服務課的必要性,但是卻有72%的同學不清楚服務課程之設計規劃,甚至有91%的同學認為服務課程應該有所改善。94年的服務一、服務二都還是系上掃地,只能夠藉由掃地磨鍊心性,缺乏多元服務增廣見聞的機會,故在95年,台大通過新的服務學習課程施行辦法,以「服務學習」的概念跟實務應用來取代單純的「勞動服務」,讓服務與學習並存,破除服務課只不過是掃地課的刻板印象。
暨大也從先前的清掃服務,轉變成多元的服務取向,縱使如此,仍是有學生對自己的服務機構不滿意,或者是認為公益服務是在浪費時間,受訪者告訴我們因應這樣的反映,就算有人不喜歡公益服務課程,仍是沒有多大可能會把此堂課程廢除的,不過學校正在討論改善方案,也許會將原本有系所老師兼任的公益服務課程教師,轉變成由熟悉社區或是機構運作的專門老師來帶領學生進行公益服務,或者是將原本用系所來區分的機制轉變成主題式的方法,如區分成老人看顧、兒童教養、公共運動等面向,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自己有興趣的機構進行服務,雖然一切都只是在商討之中,不過受訪者告訴我們的這些方法都讓我們感受到學校的誠意與深深期盼,期許學生能發自內心餐與共一服務並享受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